06_50

记者_胡婧薇  摄影_陈海平

情人节前夕,乳制品行业的两大巨头——  蒙牛乳业和光明乳业相继发布公告,内容均与战略投资者有关。蒙牛的外资股东达能认购蒙牛股本至9.9%,光明则引入投资基金RRJ至旗下控股子公司荷斯坦牧业,以45%的股份换取15.25亿元现金。

两家同天发布公告,看似相互掐架,其实各取所需。蒙牛要借助达能重整酸奶业务,光明需要资金加码奶源建设。后者的这一举动被市场预计还会有其他乳业公司跟进,从而引发新一轮奶源战。

“荷斯坦”是黑白花牛的洋名,荷斯坦牧业也就是光明旗下从事奶牛业务的子公司。不比伊利、蒙牛的大本营本身就位于北纬40-47度的“黄金奶源带”,光明只有几个小规模的生态示范牧场加一个上海的奶牛育种中心,黑白奶牛的数量加起来也不到两万头,多数奶源需要向黄金奶源带采购。和多数乳企一样,光明眼下的心头大患便是缺少奶源,尤其是缺少优质奶源。

利用荷斯坦这个平台整合所有和牧场相关的业务,显示了光明大规模进入奶源建设的决心。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乳企不得不花费巨资亲自养奶牛:蒙牛近3年投资35亿元建造高端牧场,伊利不仅从2007年至今投资了89亿元造牧场。这股建设风潮到近期又形成新特点,就在光明宣布引入RRJ之前几个月,伊利向当时正进行香港IPO的辉山乳业投资约3.1亿元,以稳定东北地区的原奶供应。这两项投资加入了资本市场的影响。

可以说资本市场现在十分青睐奶源的建设,奶牛从未像今天这么重要,其直接原因很可能源于2013年奶源的突然减少。在高温、口蹄疫、散户杀牛和恒天然事件等因素影响下,去年奶牛的存栏量下降10%-20%,新西兰进口减少约20%,直接导致原奶价格上升,乳品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消费者更是被企业转嫁成本。

奶荒虽是短期原因,却也触发乳企长期建设奶源的决心。原因既有去年底国家对自有奶源地的新要求,又有乳企巨头向高端转型的自发因素。

近几年消费者出于安全考虑,宁愿花高价也要选择有机、绿色的牛乳,而乳企也不再依靠低端产品扩大销售量,而是纷纷发展高端产品。以光明为例,其2012年收入增长依靠液态奶,尤其是高端鲜奶,高端品牌优倍上半年的销量增幅超过30%,是低温鲜奶整体增幅的4倍多。

只是市场需求在增长,如果乳企没有丰富、优质的奶源也无法扩大高端奶的销量,从而支撑其转型。投资机构预计,由于中国原奶供需缺口超过30%,短期不会缓解,龙头企业只有通过提价和结构升级予以缓解。

未来中国乳企只有掌握高端奶源,才能在竞争中获胜,更何况高端市场上还潜伏着更多有实力的国际竞争者,眼下的关键就是如何应战。这点上光明的战术可谓可圈可点:奶源建设复杂而又重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RRJ是家集中食品行业投资的财务投资者,主创人员又曾在厚朴基金期间有过投资蒙牛的经验)不仅可以分担财务风险,还避免了引入其他竞争对手导致的未来纠纷。

财务投资者终有退出的一天,这给资本市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只是对消费者来说,即使优质奶源增加了,原奶价格下跌了,恐怕也没什么空间可以去想象高端牛奶主动降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