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_七猫
“有时候我看着我的姐姐,看见她的孩子,还有她的孙子,我意识到她有一个跟她关系紧密的家庭。然后我会看看自己,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将来谁来照顾我呢?”
德蕾达·塞·米切尔在伦敦东区长大,是一个很成功的教育家,她同时也创作侦探小说,并获得过英国侦探小说奖。她的个人生活也并不孤单,热爱旅行的她走遍了世界的五大洲,而且拥有一个交往10年的伴侣托尼,但她有一个遗憾:她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自己的孩子。为了追求自己丰富的人生梦想,她没有在年轻的时候生育小孩;现在她也许已经错过了这个机会,因为她已经49岁了,剩余生育期的时间已经不多。
在现代社会里,米切尔代表着越来越壮大的一个人群:无子一族。
女性智商越高,生育欲望越低?
如今在全球范围内,超过45岁的女性里,有20%都未曾生育。至于那些学历在本科以上的女性,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3。伦敦政经大学甚至发表过一份富有争议的研究报告称,女性的智商每增加15点,生育欲望就降低25%。
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眼界更宽。比起生儿育女,她们有更多更重要的梦想需要尽快完成。
米切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二代移民,米切尔的父母都出生在西印度群岛,那里的人都会生很多很多孩子。“我们家已经算少的了,”米切尔说,“我们兄弟姐妹只有四个人,而其他家可能都会生八九个。对于我们那里的人来说,生孩子是人生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她也曾经想要有很多个孩子,但当她踏入大学以后,新的世界就在她眼前展开了。她开始了解其他国家和文化,从此以后就爱上了旅行;毕业以后,她成为老师,然后利用假期走遍了世界各地。
“当我最初遇上我现在的伴侣托尼时,我确实是想要小孩的,”她说。但10年前的某一天,她在埃塞俄比亚旅行时突然意识到,她并不愿意放弃这种四处旅游的自由:“我想要继续教书,想要旅行,不仅如此,我还想要写作,以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孩子脱离贫困。”于是,她开始写小说,并且把自己的作品和教育咨询工作结合起来,在监狱里教青少年读书,等等。
她想要做的事情太多,相比之下,生小孩成为一个不那么重要的愿望。米切尔承认,尽管她有时候会感到遗憾,但她并不后悔自己选择了自由。
即使是希望生育小孩的女性,她们受教育程度越高,也会越倾向于优生优育。这也就意味着,她们不但进入社会的时间更晚,还会花更多的时间去赚到能养家的钱;与此同时,她们对待伴侣也更挑剔。
然而,女性适合生育年龄并不长。
朱莉娅·斯图尔特是一个成功的记者兼小说家,她曾经获得国际特赦组织英国媒体奖,小说作品《伦敦塔集雨人》更被列为奥巴马的节日必读书单。她是一个典型的优秀女人,对待感情也很慎重,从未想过未婚生子,因为她自己就是在父母双全的家庭里长大的,觉得这样很好。
在遇上她前夫时,她35岁。在交往数周后,她就曾提到了要孩子的事情,“因为当时全世界都在说,如果你过了35岁,你的生育能力就迅速下降了”。但她也承认,当时他们的关系还不稳定,那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合适的时机出现在40岁,他们终于结婚的时候。她在婚后辞掉了自己的工作,跟丈夫一起搬到了巴林。但那个时候,生育已经开始变得困难起来,他们的尝试始终没有成功。三年之后,他们的婚姻垮掉了,当斯图尔特一个人回到英格兰时,她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婚姻的失败,还有自己无法再回到原本工作岗位上的事实,所以她暂时把孩子这件事放在了脑后。但到了45岁时,她愕然发现,尽管她还很年轻,但她已经提前绝经了,生育对于她来说再无可能。
男人也拖不起
英国工党竞选阵营中的重要人物,44岁的杰西·泰瑞尔曾经遇过一个她愿意与其孕育小孩的男人,但问题是,当时那个男人比她还没准备好。她说:“也许很多女人会擅自做出决定,但我没办法这样做。”
所谓的擅自决定,大概就像是她的闺密所劝说的那样,瞒着自己的男朋友,在安全套上偷偷扎个洞,或者骗男朋友说已经服用了避孕药,等等。泰瑞尔并不愿意那样做,但等到她38岁的时候,她开始越来越着急,“在四处都看见怀孕的女人”。她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可能永远不会拥有自己的小孩了。
像泰瑞尔一样面临这种情况的职业女性并不少:由于男性的生育期更长,所以职业男性感到生育压力的时间来得比女性更晚,而这种时机的不配合,很可能就会导致泰瑞尔一样的结果。然而,男人比女人拖得起,这个论题真的正确吗?
关于“剩男”的研究和讨论没这么多,也许是因为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有些男人会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有自己的亲生子女。然而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说,随着社会的进步,男性所面临的生育问题一点也不比女人少。事实上,根据英国社会学协会最近的一份调查,没有孩子给男性带来的负面情绪远高于女性。
在2011年的英国人口普查中,英国有1770万65岁以下的成年男性,其中610万从未结过婚而且没有同居的伴侣。也就是说,有超过1/3的男性处于完全的单身状态。相较之下,女性的数值要稍好一些,大概在28%以下。从长期来看也是这样,终身未婚的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有些人不结婚的原因是忙于事业。斯图尔特·艾瑟林顿的母亲是清洁工,父亲是装修工人,从小就必须四处打零工赚钱;在布鲁内尔大学修到政治学学位后,他成了一名社工,逐渐在几个非政府组织中做到管理层,其后又读了三个学位,如今是英国国家志愿者组织中心的头把交椅,并在2010年被女王授予骑士勋章。“我也有过好几次恋爱经历,有几次也很有趣,几乎到达谈婚论嫁的阶段,”他说,“但我认为事业更重要。因为我家境不太好,所以工作起来比其他人更为努力。”
有些是因为过于挑剔。一家慈善基金会的理事长承认,他一直都很希望拥有自己的小孩,但他始终没有遇上愿意结婚的对象。“我曾经有过4次恋爱经历,其中三次都差点要进入婚姻,但最终还是不行。”他说:“我可能有点太过挑剔了,因为我心里有一个理想的对象标准,希望能够找到满足75%到80%的人。但我最多只遇上60%的女人,而我总是觉得她们还是不够好。”
他们的年纪都已经超过了55岁,并且,对“男性可以不必着急生小孩”这个观点嗤之以鼻。“我们都应该意识到,”另外一个“剩男”表示,“并非所有男性都像乔治·克鲁尼或者西蒙·考威尔,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到了一定岁数,就没办法找到愿意跟自己睡觉的育龄女人了。”事实上,即使是艾瑟林顿那样的好条件,他最终在58岁时结婚时(这是他的第一次婚姻),他的伴侣也已经走到了生育期的尾声。
有子等于无子的离婚爸爸
即使是那些曾经结婚生子的男性,他们也可能在社会学意义上成为“无子一族”。
在如今的英国,42%的婚姻以离婚告终,而大部分离婚男人只能在周末看见他们的孩子。这导致了很多社会问题:离婚男人的普遍寿命低于已婚男人,而且自杀的可能性高出了39%。统计指出,男人比女人更不擅长应对离婚带来的创伤。
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像是贾斯汀·巴洛。巴洛是纽卡斯尔一家法律事务所的业务发展总监,事业上非常成功,但他从未对自己同事透露的是,他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因为他的婚姻在四年前崩溃了。一开始,他还能在周末见见自己的儿子,但有一天,他接到孩子母亲的邮件,说他儿子不愿意再见到他了。现在,巴洛只能去儿子的学校看演出或者运动会,希望能够偶尔看到儿子的身影。“去年有一场音乐会,他也参加了演出,”他说,“他站在台上的时候,我几乎已经认不出他来了。”
巴洛说,他现在只要来到儿子学校或者居住的街区附近,就会情不自禁四处张望,试图在大街上的人来人往中找到儿子的面孔。
巴洛的故事并不是孤例。在英国,只有8%的父亲在离婚时获得了抚养权,只有1%拥有单独抚养权;换成另一个数据,就是有10.3%的父亲因为离婚和分居而不能跟孩子住在一起。根据英国经济社会委员会的调查,13%的离婚父亲已经跟孩子失去联系,另外38%表示自己虽然跟孩子保持联络,但不能定期探望孩子—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不少父亲像巴洛这样,拥有法律规定的探视权,并且依然提供抚养费,但实际上却失去了探望孩子的权利。
讽刺的是,尽管未曾生育者通常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有缺憾,但有孩子对于伴侣关系来说却不见得总是一件好事。
英国公开大学在2014年1月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其中显示,在5000多个不同年龄层、婚姻状态和性取向的调查对象中,那些没有子女的人对自己的伴侣关系质量评价更高。与此同时,他们维持当前这段伴侣关系的意愿也显著高于有孩子的伴侣—对于“孩子是夫妻的纽带”这样一个传统观点来说,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一个挑战。
来源:《星期日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