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
“做产品有很多方法,我觉得四个字最重要——打动人心。” 最近,在“微创新总裁营-走进小米”创新论坛现场,小米联合创始人洪锋用3小时深度分享小米软件创新的秘密。
在
小米内部被称为“洪帮主”的洪锋,是一个“吃软饭”的高手——软件、用户体验创新、粉丝参与。“吃软饭”不容易,让用户决定“吃软饭”更不容易,前谷歌高
管洪锋甚至举了一个谷歌的内部例子,谷歌内部有一次争论该选用32种蓝中的哪一种,当时的谷歌美女副总裁梅耶尔认为这很好解决,把32种蓝分配给不同用户
去体验,哪种效果最好就用哪种。为此,谷歌的一位设计师还递了辞职,他觉得“老子做了这么多年设计师,页面用哪种蓝都不能决定,太憋屈了”。
在小米,洪锋把谷歌这种用户驱动的“吃软饭”能力进行了强力升级,他甚至说,“员工做得好不好,老板说了不算,用户说了才有用。”他总结了小米驱动内部创新的三招:一是结构扁平化。二是容错机制。三是没有硬性KPI,用价值观管理。
以下为洪锋口述:
口述:洪锋(小米联合创始人) 整理:创新派记者 庞龙彪
如何把打电话的功能做到极致?
今天我主要讲小米如何做产品,做产品有很多方法,我觉得四个字最重要——打动人心。打动人心有多种解读,比如超出预期。但更重要的是,当用户使用你的产品时,能从方方面面都体会到你在产品细节上的打磨。
手机最重要的功能是打电话,但很多智能手机在细节的处理与小米很不一样。下面我举几个例子。
第
一,如何才能不错过你该接的电话?很多工程师都有类似悲催的经历:好不容易点个餐,当送餐员送来的时候,电话却没接到。为此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是用户标记
的功能。一旦陌生号码打进来,你接完后可以对它进行标记,比如把这个号码标记为送餐,以后你再看到它,就可以确定该接这个电话了。
二是我们设计了一个手机铃声功能,当铃声响起超过多少次之后,声音逐步放大,到了最后几声,放大到最大音量确保你能听到。而当你拿起手机的一瞬间,铃声就自动减弱,因为手机有各式各样的动作探视器,能感应到手机方位的变化。
在说这个功能之前,大多数小米用户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只是觉得用起来很舒服,我们根据你某种特定的状态,智能地做很多你可能没意识到的事。很多时候比拼的就是细节。
第
二,通话录音功能也不错。打电话通常都会说很多信息,你可能一下子记不住,需要先把它记录下来,然后再慢慢消化和分析。你只需打开面板,让对方暂停一下,
然后开始录音,录完之后再慢慢消化。还有便签功能,比如你在录音,你可以一边听一边记对方说的重要信息,很方便地把信息组合在一起。当你遇到一些特殊情
况,需要和对方打电话,都会有记录。甚至女生对你说的每句话,都可以保留下来慢慢回味。
第三,联系人比较多的用户可
能需要这个功能:混查方法。做这个产品之前,我打电话的步骤是:先找联系人,然后找到名片的详细页,再打电话。现在我很少去联系人的详细页,一般在拨号页
面找联系人,用拼音输入法很快就能找到。我们还把常用的服务热线内置到电话号码里,银行、商场的服务热线应有尽有。很多人习惯先去百度找号码,其实大可不
必,因为我们把中国上千万的电话号码都放在后台,你只要拨一个号码,后台就知道打给谁,当然它们不是个人,而是商业机构。
其
实打电话是一个重要模块,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并不太关注它。即使这个比较传统的模块,还可以继续深挖,它仍是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的功能,细微之处能让
用户在不知不觉的使用过程中对你产生好感。战略、大方向固然重要,但有时细节产生的作用可能跟大方向的选择不相上下。因为在数字化营销时代,用户的口碑都
是从细节产生。
小功能如何博得大口碑?
我
再举个例子,3年前我们优化了短信拜年。当时大家还用短信拜年,不像现在流行用微信。无论微信还是短信拜年,群发的诚意不足,当时我们做了群发称呼,就是
群发短信可以插入称呼,比如“称呼”+“过年好”。你发短信,它会动态地把临时姓名这一栏填上去,变成“雷军过年好”、“黎万强过年好”。
另外,你还可以改名字,因为直接称呼不太好,我给雷总发短信,一般不说“雷军过年好”,这样没有“雷总过年好”动听。对商务人士来说,几百个人逐一改名字不放心,万一你给别人起了外号,却放在了群发称呼上,结果肯定不好,所以后续升级版我们叫智能称呼。
小米男性用户很多,他们基本都有一些私密信息需要查看,你懂的。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私密短信入口,把短信标记成私秘后,在入口上,无论如何你都找不到看私密短信的方法,没有一个菜单告诉你它是私密短信。
这
些功能,大家听了之后都会心一笑,如果你碰到一个死党,会跟他介绍私密短信,会发到微博上,这就是口碑,所以要花更多时间在产品逻辑上。一个企业的实质就
是产生价值,价值有各种各样的体现形式,我觉得无非就是实体产品、虚拟服务或二者结合。重要的是,当你推出产品或服务,能不能思考一些细节。
现
在很多人用三星、苹果,它们永远是老模样。很多年轻用户希望有独创感,我们做了一个主题机制,你可以换各种各样的皮肤和锁屏。最开始我们给用户介绍,你可
以横着、竖着、斜着解锁,有好几种模式,用户觉得很好玩,但不到一个星期他们就玩腻了,没有新鲜感。我们觉得无法满足所有用户的想象空间,就采取另一种机
制:让所有人一起来创造主题。
我们和外部设计师做了很多主题,比如变形金刚的主题就深受用户喜爱;最近流行flappy bird,也可以直接在锁屏上玩。我们在情人节还推出了一个主题:男米兔和女米兔。这样根据不同的场景玩出新花样,男生可以送花,女生可以回吻。
发烧友图的就是一个爽字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打动核心用户。对发烧友而言,如果他们想吃一个牛逼的汉堡,喝一碗牛逼的汤,坐飞机到另一个城市也在所不惜。所以我认为发烧友就是为了得到爽的感觉,他们不惜去冒险,不惜付出代价。
我们的核心用户真是这样,一开始刷机,他们连手机都没有,我们每周更新,有些功能甚至天天更新,而且有风险,因为版本不太稳定,经常出现Bug,但他们就是愿意尝试。他们往往是圈子里最有发言权的人,是意见领袖。
MIUI
最开始只有100名用户,是我们从其他玩机论坛挖过来的。2010年8月16号,开机界面上印有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其实是在为MIUI立碑。他们愿意冒着
手机刷成砖的危险去尝试,每周年的锁屏和开机画面都换成它。不停地重复,回放所有碑,提醒自己用户对我们有多好。
员工做得好不好,老板说了不算!
整个沟通过程和开发模式是做产品的基石,因为有了与发烧用户互动这种模式,才能了解更多细节。我们只是一个小团队,一开始只有几十人,到今天也就400多人的团队,其中不到200个工程师。相比腾讯、百度等大公司,我们团队实在太小,但为什么还能做这么多事情?
用户问的问题、提交的建议都会显示在Bug列表上,很多版主不是小米员工,他们乐意帮我们分类、去重,然后放到不同板块。每件事都有序可依,这里就是我们和用户交流的大系统。
在
这种激励下,用户不仅找Bug,还会提很多产品建议。有时写得非常全,像4、5页的产品设计书。不管靠不靠谱,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复,这种沟通很真诚,哪
怕反复告诉用户,这类问题很多请自己查看,也是一种答复。如果我们有产品方案想不明白,也会征询用户的意见,让大家来投票。
我
们一直坚持一个优良传统,确保MIUI每周更新,每周都会更新很多功能,选出4到5个推荐的功能,用户投票选出“我最喜欢的功能”。投票第一名,工程师和
设计师团队会被打赏。所有人都不是为了一个数字去奋斗,而是为了用户满意。用户是否满意,你不用去找各种指标来评定,用户通过投票就可以告诉你。员工做得
好不好,老板说了不算,用户说了才有用。这样在工程师和用户之间就建立起一条纽带,当用户觉得爽,员工会感到自豪,因为有几十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