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平安信托与葛文耀—如何在两年内反目?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与变故?已经处在“退休”状态的葛文耀,就此彻底出局了吗?谢文坚入主上海家化,能否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或许,一切没那么简单。
“你收购的是集团,只是间接拥有上市公司27.5%的股份,我这董事长代表广大股东利益”、“3月份开始,面对平安的无理和压力,激发我只有把上市公司业务做得更好……”——2012年11月19日,上海家化[0.70% 资金研报](600315.SH)董事长葛文耀在新浪微博上公开指责平安。平安信托与葛文耀之间的企业家与资本之争浮出水面。此时,平安信托入主家化集团仅一年。
陈刚为何离开?
3月以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说来也巧。2012年3月,陈刚从上海调去北京工作,并且离开了直接投资部,转到基建投资部——这是一个被认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岗位。
对于这一调任,陈刚后来的说法是,因为私人原因自己要去北京工作;而在部分平安信托员工和PE业内人士看来,陈刚的调岗实质上是受到了排挤,因为“陈刚一心做并购,却被派去做技术含量低得多的基础设施投资”。
在平安信托内部,前台、中台、后台岗位分别对应投前、投中和投后:投前团队负责寻找项目,找到项目后和拟投资企业进行条款谈判、尽职调查;投中团队独立于投前团队再做尽职调查,也相当于是审核前台的尽调结果;投后团队则负责投后管理。
一位平安信托前员工指出:“投前、投中、投后相对独立,原本是为了避免道德风险,但投前的人原本对投资企业最了解,但投资后必须交给投后部门的人去管理,后者不了解投资企业的情况,就容易与企业发生摩擦。包括平安信托、平安集团总部的层层审批,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风险。但多个部门都审,反而造成责任的分散,所有流程都只是走个过场。”
在投资家化集团时,陈刚是投资操盘人,在平安信托入主之后,却是由公司投资管理部的人来负责对家化集团的投后服务。尽管投前、投中、投后相对独立,但陈刚依然能从中协调。而在陈刚离开上海,离开直接投资部后,葛文耀与平安信托之间的居中调停的人,已经不复存在。
双方交手,葛文耀再次失利
尽管葛文耀不甘做“橡皮图章”,在2012年11月,平按推举平安信托董事长兼CEO童恺成为上海家化新一届的董事,最终结局以5票赞成,1票反对收场,这一张葛文耀投出的反对票,只能表明他的姿态,未能改变现实。
在对是否投资海鸥手表一案的较量上,葛文耀再次失利。
过去两年时间里,葛文耀28次通过微博称赞“海鸥手表”,已经掩饰不住上海家化试图参股海鸥手表的宏愿。
而针对是否参股天津海鸥、以怎样的方式收购,平安信托与葛文耀前后发生过数次争执。这几乎成为双方关系的缩影。
其实,早在2009年,葛文耀就开始跟踪天津海鸥,但他并没有急于推出资本运作方案,而是在两三年时间里,陆续去了天津几次,跟天津海鸥的管理层、天津政府人员有颇多接触。通过一年时间的分析思考,他认为这是“最有希望,最有意义,投资回报可能最高的一个项目”。
此前,平安信托对家化集团做尽职调查时,就知道葛文耀在接洽天津海鸥,陈刚也曾跟着葛文耀一起去天津见过天津海鸥的管理层。那时,平安信托对天津海鸥表现了相当的兴趣,也支持葛文耀试图在时尚产业布局的计划,因此才有了向上海国资委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