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忆早些回家插图

在日本宫城县山元町,那座被“3·11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吞噬了一半面积的小城镇里,如今依然有70万个失散的“幸存者”,执著地等待着回家。

这个等待似乎有些虚无缥缈。毕竟,那场灾难已经过去几个月了,而且,这些“幸存者”实际上来源于废墟里发现的7500本相册——它们是其中的70万张照片。当人们从灾难中死里逃生,继而又面对物资短缺和无时不在的核辐射恐惧时,谁会去关心这些遍体泥渍的照片呢?

所以,山元町政府正在做的这件事,在庞大的灾后重建工作中简直不值一提。他们把志愿者和自卫队员在废墟中收集到的照片清洗干净,扫描到电脑中,并制作了搜索系统方便人们查询。他们还打算在辖区里的8个临时安置点,都配备这套系统,让回忆早点儿回家。

52岁的齐藤文子在灾难中失去了房子,如今,她牵挂着被海水冲走的那些照片,其中有一些记录了孩子参加运动会和毕业仪式的那些重要时刻。但搜索系统让她失望了,可她打算继续找下去。因为这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照片,可以带她回到那些再也无法复制的时光里。

依然在寻找的,不止齐藤文子一个人。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志愿者自发承担了遗物搜寻工作。他们戴着口罩,走在一片狼藉的废墟里,像拾荒者一样翻找任何可能有特殊价值的物品,比如照片、证书或是奖状。志愿者将它们清洗消毒后,送到遗物认领中心。“寻找记忆”志愿救援队队长尾岛春夫就在做着这样的工作。在他眼中,那些躺在废墟中的照片,还在奇迹般地“呼吸”,他仿佛能听到照片的呼唤:“叔叔,爷爷,我在这里。”

遗物的处境考量着这个社会对于生命最后的态度。至少这一幕会让人肃然起敬:地震一个月后,重灾区宫城县名取市一所小学的篮球馆被作为受灾物品汇总中心。篮球馆四壁挂满了等待认领的遗留照片,它们像刚刚洗干净的衣服一样,被彩色的塑料夹子小心翼翼地夹在绳子上。

志愿者们还细心地用硬纸板作标志,为照片分了类:“家族写真”里是全家福,“结婚式”里则全是结婚照。一个穿着鹅黄色婚纱、头戴公主发冠的姑娘在照片里笑靥如花,如今她却已不知身在何方。

这里的一些“守候者”大概再也等不到它们要等的人了,但每天依然有源源不断的照片陆续送来。当这个城市的过往连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同被海水吞噬时,这些小小的相片或许就是他们曾经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证明。他们的尸骨也许再也无法找到,又或者经过海水的浸泡早已严重变形,这些照片,却让他们拾回最后的尊严,让人们记住他们曾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优雅身影。

在板房与废墟共存的临时之城里,它们将代替照片中的人们有尊严地继续活下去。

这些小小的相片和其他遗物一样,也是一种最具体的纪念。对于失去亲人的家属来说,它们的价值根本无法以价格来衡量,不管是一枚卡地亚钻戒,还是一块普通的黑色腕表、一只双肩背包,甚至是一个不值钱的钥匙扣,在巨大的伤痛过后,都是独一无二的补偿。

还记得微博上那张感动了不少人的照片吗?地震发生两个月后,日本自卫队队员在福岛县一所被海水冲击后只剩骨架的小学里发现了56个小学生书包,它们被一一清洗干净后装进透明塑料袋中,并贴上写着名字的便笺,码放整齐,等待着小主人有朝一日前来领取。对于那些到县区外避难暂时回不来的孩子,学校会把书包邮寄给他们,因为每个书包里都凝聚着家人与亲友的思念。

42岁的渔民门马惠美刚刚收到了一个书包,这属于她那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长女。“虽然书包里全是沙子,但是擦拭干净后还能用。它让我想起女儿刚入学的情景——她小小的肩膀上背着大大的红色书包,蹦蹦跳跳地上学去。”

这些带着死亡气息的见证者,以它们特有的方式向世人见证,一个社会对于灾难到底持什么态度。对于生命的尊重,不仅仅体现在看得见的救援现场,那些追求生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死亡是人生最后的旅程,也许还应该问问那些已经被遗忘的人以及失去价值的物,在这条路上遭遇过什么。灾难终将成为遥远的过去,那时,走进博物馆,你或许可以从这些沉默的见证者身上,读到没有写在新闻纸上的那些微小却又真实的故事。

=========分享是一种美德=========

如果觉得这则文章不错,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跟你的朋友一起感悟和体会。

让记忆早些回家插图1

本期推荐文章主题:

我和婆婆的“方言大战”

龙源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