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中铝变形记插图“这个企业要是我自己的,我早就不干了,何必这么受苦。”一向出语稳重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铝业)董事长熊维平在今年1月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这么大压力,我没得抑郁症。我也不能得抑郁症。”

“何必这么苦!”这句话出自一家央企老总之口,真是难以想象。3月,中国铝业业绩快报称,2013年中国铝业盈利9.4亿元。较2012年亏损82.3亿元的惨淡局面相比,已有长足进步,但市场不禁好奇,它还是一家铝业公司吗?

这次盈利令其得以摆脱连续两年亏损、可能被戴上ST帽子的阴影。但掌门人熊维平的脸上丝毫没有微笑。1956年出生的他出身于学界,曾任中国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1998年起,他分别作为筹备组成员参与了中国铜铅锌公司与中国铝业公司的创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中国铝业面临的问题。

一个数字可以反映问题:中国铝业存货额2012年年末达到255.9亿元,2013年前三季度存货额也仅消化了31亿元,至224.6亿元。自从2009年中国资产泡沫破灭,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造成的铝需求减少带来铝价的极速下跌,铝价甚至低于成本,库存已经逾五年不能消化。这令市场人士感叹,中国铝业的库存报表成了中国经济泡沫的活化石,如果意欲一睹中国经济泡沫的危害性,那就看一眼中国铝业的库存。

最新的2013年业绩快报显示,中国铝业主营业务依然不振,-8.98亿元的营业利润在原本应该带来喜庆的业绩快报中显得分外刺眼。

事实上,中国铝业的2013年伴随着“瘦身求生”的努力而进行,其向母公司中国铝业公司出售了包括氧化铝生产线、铝加工企业股权及中铝铁矿65%的股权。这些交易给中国铝业带来了71亿元的收益。

与之相比,通过控制成本支出,中国铝业将氧化铝的制造成本压低了9%,电解铝压低了5%,这两项带来的收益为53亿元。

中国铝业新闻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环球企业家》:“不用讳言,资本处置的确对盈利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据估算,成本缩减与资本处置,约各自占到其扭亏为盈因素的一半。金瑞期货有色金属研究员宋小浪告诉《环球企业家》,此次中国铝业出售给母公司中铝的资产中,铝加工板块本身就是盈利最差的业务。“它要盈利,靠什么?靠自己的矿,靠冶炼。中国铝业下游自己做铝加工的公司,它们是从内部拿铝,这个价格甚至比他们从外面进材料的价格还贵。在企业内部相当于是将亏损转到了加工这边。”

多位分析师告诉《环球企业家》,母公司回购资产的做法,基本就是为了让中国铝业规避ST风险。因此,无论对熊维平还是投资者们而言,关键问题并不在于2013年的盈利,而是中国铝业如何走下去。

困境

走下去,最大的困境来自铝价。

2008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给铝价带来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打击直至今日仍未消解。铝产品的供需与汽车、房地产紧密相连,而后两者在经济危机到来时遭到最为严重的冲击—2012年,中国电解铝需求量仅为1910万吨,而实际产量达到2027万吨。生产增加、需求减少的趋势令中国铝业的存货自2006年来一路飙高,从99.4亿至2012年的255.9亿,每年均有增长,在2008年,存货增长率高达47.5%。

这些存货成为中国铝业在经济泡沫后留下的化石,高企的数字既是往日辉煌的遗迹,也是今日的沉重负担—2007年时,电解铝价格高达18000元/吨,但随即一路跌落,目前电解铝的价格已经跌落到了13000元/吨左右,这一价格甚至低于多数企业生产电解铝的成本。

华泰证券分析师刘敏达告诉《环球企业家》,电解铝生产的重要成本是电力,而各地能源价格的不同令各地铝企的盈利能力也有巨大差别。“内蒙、新疆、青海的能源有成本优势,大部分能盈利的铝生产企业都在那里。而中东部地区要盈利非常难。电力带来的成本差异反映在铝价上,最高可以达到2000元/吨。”而这2000元,足以决定生产出的电解铝是赚钱,还是赔本。

我的有色网分析师李旬告诉《环球企业家》,目前国内能够盈利的铝企,仅有山东的两家和西部地区的三四家,而中国铝业主要布局在河南、山东地区的铝生产企业无法获得成本优势。同时,民营企业往往采取铝电一体的策略,通过自备电厂方式来压低电价。中国铝业尽管在能源领域也有所介入,但由于体量大、启动晚,目前仍有50%的生产电力来自电网。

一个吊诡的事实是,尽管需求降低、铝价大跌,但全国各地的铝产能却在不断增长。早在2003年,国家发改委已经意识到了国内电解铝产能的过快增长,“国际市场电解铝总体上供大于求,我国电解铝快速增长加剧了这一局面”,并要求停止审批任何电解铝建设项目。此后,发改委又在2006、2011年多次叫停各地电解铝项目。

然而,在“国”字头铝企放慢脚步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私营资本却在继续增强对电解铝产业的投入。在地方政府的默许下,目前全国的电解铝产能中有超过60%是未经发改委批准的“黑户”。

成本线上下的些微差异导致了这一局面:只要还能赚钱,无论当地政府还是资本力量都乐见新的产能上马,而产能越大,铝价越低,还能盈利的企业就越少。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到2012年中国电解铝产能已超过2700万吨。而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超过了3031万吨。以每万吨产能投资1亿元估算,投资总额超过330亿元。新增的产能主要在新疆等电解铝仍能盈利的地区,而每增加一吨这样的产能,就意味着中国铝业甩脱库存包袱的困难程度增加了一分。

续跌

在生产就意味着亏损的情况下,关停、转移产能似乎成为唯一的希望。但事实上,铝业高昂的投入及关停成本令这种努力也变得十分艰难。每万吨铝产能需要1亿元以上的投入,放弃现有生产线意味着巨大的损失。而关停后,重启一条生产线所需的代价同样上亿。

当地政府亦不乐于见到这样的状况。“关停产能和当地经济、就业都有关系,当地政府也会给铝企压力。”刘敏达告诉《环球企业家》。

更重要的是,尽管每家企业都深知产能过剩的严重后果,但谁都不愿意率先关停产能。“谁先关停就是成全别人。”李旬告诉《环球企业家》,“关停的确能带来铝价的回升,但以现在许多铝企的情况,一旦关停了,就再也没有能力启动。”这样的局面下,2013年4月,国内几家大型铝企赴京,在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的协调下商议减产事项,但最终无果而终。

最后,中国铝业在2013年6月对部分生产线实施弹性生产,涉及关停的产能为38万吨。《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38万吨的关停相当于中国铝业产能的9%。

难以大面积关停产能,要消化库存就只能寄希望于市场重振,令铝需求增加。然而,对于铝业在2014年的基本面,业界也并不看好。“一方面供求关系没有改变,另一方面2014年资金也在低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