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需要任何方法去反泡学。因为泡学的”理论体系“并不管用,或者说很有局限性。那么对于一个不管用的东西,它实际上不攻自破。

和传销类似,它隶属于一个叫做“从参与者身上获利”的营销模型,它的产品并不能给社会带来太多价值。泡学或者 PUA 理论是经不住仔细推敲的。我不妨写几行字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理,可能会帮助你理解,他们面对的对象为何大多都是文化层次不高,头脑简单的人群。这是一个有趣的现代性文化现象。

层次与文化问题

泡学或 PUA 理论最致命的缺陷是,它”有效“的前提,是人之间没有社会层次和文化的差异。很明显的,这个假设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让一个社会层次低的人去“泡”一个文化层次高的人,他会感到十分绝望。比方说,一个小县城开便利店的男生,不管哪个泡学派别,也不管他的“熟练”程度如何,对于一个大城市跨国公司的女白领来说,他只得无能为力。他只能在和他相同社会层次的人群中看到他使用所谓泡学的”效果“。泡学信徒看不到这个简单的事实的原因,是因为跨阶层思考需要一定阅历和成熟度作为前提,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却只能关注到自己窄小的社会圈子。从这个角度上,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泡学在它的发源地美国相对更流行的原因:美国人的中产阶层占据了绝大多数国民人口;大部分美国人视野并不宽阔。

泡学也很难面对文化问题。比如很多西方的女性来到中国后,觉得难以和中国传统的男人有“感觉”,即使是在语言上消除了障碍的前提下。我所认识的中很多都告诉过我,她们虽然中文很流利,但只会和那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谈感情。传统的中国男人并不是没有魅力,因为这是一个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它包含了信仰的不同,价值观,政治立场,和对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的不同取向。类似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国籍和地区下也会有文化上的隔阂,例如犹太人和基督徒之间,哈萨克族 / 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再者,外在形象上的认可上也是如此,比如在太平洋的那些群岛上,有很多当地人会认为当代媒介崇尚的女性形象 – 白皮肤,高鼻梁,大眼睛 – 难以形容得丑陋。在有些西非南非,和拉丁美洲国家中,男人们会喜欢皮肤黝黑,胯部和臀部比例很大的女性。很多在那里生活的中国男人和西方人都觉得这种取向难以理喻。

当然,由于 20 世纪科技和媒介的飞速发展,各种文化正在前所未有的相互交换和渗透。比如说近代中国人对女人审美观的变化就有西方文化强烈的影响。在人类学中这个叫做“传流”(Diffusion),对于女性美的外在和内涵的标准,全球都在受西方文化的传流(与此同时西方世界也受到了其他文化的传流)。如果你这些年经常旅行,而且有收集亚洲,南美洲各国的杂志,你会不难发现封面女性的形象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正在逐渐变得一致一起来。由于这种变化却是持续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着不同文化和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少男生会发现,他眼里认为外观漂亮的女孩子,会和他家中的兄弟姐妹,和父母的十分不同。

泡学的“理想”

我们假设不同文化的传流真的会像有些社会学家所说的一样,最终变成一个“地球村”,一个文化,一种语言,一种亲属系统,一个固定不变的审美观。那么我们则可以暂时放下”文化“差异。即便是在当代中国,各种文化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但是我们暂且强硬得说生活在一线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的市民,都具有一样的文化背景。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缩小人口取样,把局部的相同社会层次的人归纳在一起,然后在一个相当窄小的视野中讨论,“泡学”是否还有效。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见过这样的事情: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但是她却觉得“没有感觉”而拒绝了他。而泡学的理想,就是去让这个男生通过技巧的学习,去超越这种拒绝和“没有感觉”,让这个他喜欢的女生也喜欢上他。当然,很多对现实有所了解的泡学“大师”也会告诉你这是很理想化的,泡学总之“不是这么弄的”,而是要让学员”更有吸引力“,去和不同的女生”练习”他所传授的方法,然后当他熟练到一定程度以后,他就不会“错过”真爱了。

不幸的是,不管这个男生最终认为自己的“泡”功有多么高明,当他去找那个一开始拒绝了他的女生时,往往会得到一样的结果。这个道理实际上很浅显,我们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的人,他很难伪装。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不需要做什么我们就会喜欢他。当我们不喜欢他的时候,不管他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有些泡学大师会宣扬,他们的理论可以改变一个人,让他发生“蜕变”(Transformation),在一个周末之内,或者几个月内。这个说法的营销噱头要远大于它的实际效果。我们知道人是很难变的,即使是变了,变的成分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变化的周期多长,都是千古年来不断争论的哲学问题。泡学在这方面上明显”超越”了哲学。至少他们相信如此。

谬误与猫腻

一个女生喜欢什么样的男生,是有一定的性格取向的,而不是什么人只要符合条件就 OK。荣格把这个取向叫做 Animus(男生的叫做 Anima),它是女人从小到大,由父亲开始作为第一个和她二元对立的雄性意象(Image)开始,经过和不同的陌生男性接触,文化中所倡导的男人的品质等,最终积累成为一个复杂的意象总和。当她遇到和这种意象相符的男生的时候,她会自然觉得吸引她。也就是说,一个女生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取决于她的成长经历,不取决于这个男生学了多少泡学。对男生也同理,市面上类似的为女人”打造“的”吸引他,嫁给他“口号的知识型商品,都是对这个基本常识的视而不见。

这个 Animus 还有另外一面:外在形象。如果说内在意象代表了一个人的气质,内涵,那么外在形象则更多的跟他的外貌,穿着打扮,相对的财富,相对地位等有关。前者是一个质(Qualitative)上的体验,后者是量(Quantitative)上的体验。注意,量上的地位和质上的层次是不同的,一个有钱人可以在某些环境中有可以量化的地位,比如上司的地位要高于下属,但是这不不意味着他的个人层次要高于下属。一个层次高的人不见得会很有钱或者职高位尊。这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一对男女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意象都被相互欣赏的时候,我们可以说这就是一对完美的恋人了。然而在现实中,匹配程度总是有一些差别的。当我们年纪小的时候比如上学期间,对待外在形象也就是在量化的物质方面并不那么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化,我们会变得更在乎对方的外在条件。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样,我们就能理解了,对于信仰人人平等的美国“民主”社会来说,当人的自然层级属性被磨平时,他们在亲密关系上相对更能够容纳不同内在层次的人,在纯粹的性关系上更是如此。但是与此同时,由于高度的社会化,他们在外在形象上的追求产生了极度的”肤浅“。在美国,一个有钱人家的男生来说,开上好车,能够在跻身在昂贵的夜店里,并买的起单,会引来不少女孩子的相陪,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在目睹了西方社会极端肤浅的一面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这样的风气也正在悄悄的降临祖国大地的事实。

当一个泡学信徒拥有相对的物质条件的时候,他会很容易的被认为是“很有潜力”的。一个拥有物质条件的泡学大师,也利用这种条件去炫耀他“捕猎的对象”明显高于他人。比如说,他会很清楚的去宣扬,自己和 XXX 杂志的特约模特,或者 XXX 名人有什么样的暧昧关系,因为他们知道这会让“下面”的人嫉妒,同时建立他不易动摇地位。信徒们在跟随学习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熏陶,并认为要学会展现和利用自己的“优势”。对他们而言,和老百姓平起平坐是万万要不得的,看不起乡下人是一种必须,拥有一个高档次的朋友圈会增加自己得到“高分”女生的机会。这样,他们会不断追求社交圈子的高层化,并不断甩掉他们眼里的“下等人”。不卑不亢变成“高卑抵亢”。假如自己有一些条件不符合高档次,比如自己的出身,工作职位,讲普通话有口音等,那是无论如何要克服的。

如果信徒(实际当中的大多数)不幸落入于“下等人”的分类,对他们而言,”不用钱就能吸引“女人则是他们最大的招牌。对于工薪阶层的普通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因为他们最讨厌的就是那些有钱的“势利小人”。这种找到福音的感受,导致了他们对这个招牌的下面的猫腻没有任何觉察。

因为内在的意象是个常量,也就是说无法短时间内改造,那么能改的就只有外在形象了。所以,经常可以见到的是泡学大师给男生做的“廉价”形象改造:剪一个更时髦的发型,一身更体面的行头,适当得添加饰品等等。

我个人完全支持男生想穿戴得更干净整洁。但是泡学信徒们对这方面上的投入却远远不止干净整洁。他们会相信某些戒指,项链,帽子,靴子等让女人产生某种“感觉”,至少“她会因此注意到我”,或者说成为搭讪时候的一个话题道具。并且,有教养的女生针对这种“道具”会有什么想法,他们普遍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此外,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无法理解,在形象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在结果上投入过多的精力,意味着没有意愿去提高他的内在修养。所以长期修泡学的男生人格上相对的肤浅,也是一种必然。

这种对于外在形象的追求不仅仅是自身,而且也投射在女生身上。由于女生的内涵是不能用量化标准表达清楚的,为了给信徒营造成功感,他们必须给自己寻找说服继续做下去的动力。那么依照女生的外貌来“打分”,则是很合理的一种衍生。

这个打分通常是以 10 分为最高,1 分为最低;10 分的标准基本向淘宝模特看齐:高鼻梁、大眼睛、尖下巴 – 年轻可爱上相。如果一个信徒“成功”的要到电话,或者约会,甚至和一个 8 分以上的女生发生性关系,那么这无疑会增加他在泡业上继续前进的信心。在某某泡站上会经常看到有信徒们上传自己认识的女孩子照片并以“正在交往,求打分”为抬头的帖子。在高低分的世界中,女生的人品,性格,教养等已经退居其次,能够代表她的现在是外貌分数,泡绩,和给男人带来的性快感。按照这些标准,很多名人或者成功男士的夫人只能打 5 分甚至更低,所以他们在感情问题上是无法和泡学大师相提并论的。

Alpha Male

除了形象改造,另外一个方面则更有趣。泡学大师会鼓励一个男生去表现出更高的“地位”,当然,这种地位由于并不是靠个人积累得来的成熟度和智慧,它只能靠个人暂时的言行举止来制造。这被称作“群体领袖”(Alpha Male)。这个词取自灵长类动物学家对于黑猩猩社会的研究,泡学中使用这个词的原因是:在黑猩猩社会中,地位最高的雄性是交配机会最多的雄性;那么如果能让一个男生具备了类似黑猩猩”最高雄性“的特质,他大概就会引起其他女生想和他交配的冲动。

对于这个理论的信奉者,可能没有注意到黑猩猩和人类社会的不同,更谈不让对灵长类动物有任何了解。比方说,雄性黑猩猩的 Alpha 地位是一直在变化的;长臂猿社会是一夫一妻制的;红毛猩猩是独居的;大猩猩则像猫科动物,一个区域内会有一只大猩猩和多只雌猩猩共同生活。

即便如此,Alpha Male 理论在长久以来泡学很多门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信徒们会学习一些语言技术,被他们叫做“打压” – 意思是挑对方或者其他男人的毛病;或者“冷冻” – 故意不理对方或者其他人等;更有一些肢体上的技术,例如抬起下巴,摊开肢体占据更大面积,向后仰,和女生说话故意侧身(不面对对方),花样无穷。这个 Alpha Male 说得好听一点,可以算是对于灵长类动物学知识的误用,说得不好听一点,可以叫做“装 B”。也许,对于夜店常客的信徒们来说,也没有太多别的事情好做罢。

所以,当你跟随泡学信徒们出入公共场所的时候,会看到如下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熟练掌握了 Alpha Male 技巧的男生,在看到目标的时候开始“出击”。我们假设他环顾四周之后,凭借自己的发型,穿戴,和肢体语言,他感到十分相信自己是“最高雄性”的。但是有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1. 雄性是否最高是相对的,2. 人是有记忆的。所以虽然他感到自己应当是自信的,但他并不知道那个女生在她自己的生活中都认识什么样的男人 – 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是 Alpha Male。如果这个女孩子所认识的男人都不如他,也就是说他真的是 Alpha Male,那么这个女生对他产生一些积极的回应则是很正常的,但他会认为是自己的”技术“熟练的缘故;如果她生活中的男人社会层次要比这个男生高,那么她不做出积极的回应也是很正常的,但他可能会认为是自己的技术”还未到位“,需要回去跟大师仔细讨论如何应对。

而对于泡学大师而言,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他需要建立信徒对他忠贞不渝的信心,才可以向信徒兜售几千甚至上万的秘密泡学方法(几个小时内的工作)。所以他必须确保信徒在营销阶段和购买后的体验是相符合的。由于这种跨社会层次的事情又万万做不得,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社会层级上属于他和信徒共同可控范围内的场所进行训练。但是又不能让信徒觉得档次不高,所以他们会经常把出入的地点例如 MIX 或者 VICS 叫做”高级会所“。当然,对于很多懵懵懂懂的北漂族来说,这些地方的确显得足够高级了。

虽然泡学声称要给信徒们“建立信心”,让他们“成长”,而且这个成长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上。但是我们不难看到,这个所谓成功的经验能给一个人带来质变的说法,就好像是通过不停地练习一米的跳高,突然有一天能跳到两米一样荒唐。

问题的根源

“吸引不是一种选择”是泡学信徒们的一句箴言。我实际上非常认可这句话,就像前面所说的,感觉不是任何人能控制的。但讽刺的是,不同的泡学流派从开始到现在不遗余力的在发明模型,步骤,方法论,去让吸引变成一种“选择”。这种动力背后的信仰是:“只要我理解了吸引力的工作机制,那么我就可以干预它,这样我就可以人工制造吸引”;而且当吸引出现的时候,女生就会无可救药的爱上我,因为那”不是一种选择“。我们不难看出它的自相矛盾性,但这却是泡学最基本的,最底线的信仰。他们不容许有人去挑战这个信仰,一旦受到挑战往往会选择回避,或者用一些“案例”来证明吸引是可以被制造的。

泡学信仰底线的最基本谬误,是认为“吸引力”是一种“机械结构”(Mechanism),而不是一种自发的现象(Spontaneity)。前者是人工的,需要外力推动和参与的,后者则是有机的,不借助外力的。实际上,整个自然界的运作都是一个自发的有机组织,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不需要老板(外力)。然而西方人自从”牛顿笛卡尔“世界观以来,由于新的宇宙观中前任老板上帝被撤职了,他们就不得不找一个新的老板。他们寻找的方式是借助科学。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的同时,人类开始去不断干预自然的进程,然后吃到干预后产生负面效应的苦头。

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上看,这种把有机世界看成机械结构而加以改造,是我们现在自然环境,饮食,健康,教育等诸多问题的源泉。自发的机制受到人工干预之后,并不会失去它的自发性,只是会变得畸形,产生副作用。我们知道,食品问题来源于化肥,农药,转基因农产品和牲畜,抗生素,等等多种改革叠加的结果。而人类的情感问题,也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干预的结果。人类的情感在受到“人工”干预的时候,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各种变态:有的全部个人爱好都被泡妞和约会取代,除了泡学和搭边的成功学之外其他都无法谈论,有的性上瘾,有的精神分裂…而且当事人很难在短时间内体察到问题。

泡学并非人类对感情问题的第一道干预程序。早在泡学诞生之前,西方市场上就充斥着各种利用两性心理学来为人的感情”服务“的畅销书和课程。在这之前,更有各种成功学和励志方面的知识型产品。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知识都是邪恶的。我们需要明白,意识(知识)和无意识(生命)之间的关系是相当微妙的。知识相对于生命,意识相对于无意识,是后天的产物,它原本是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减少痛苦,创造生命意义的宝贵人类精神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我们利用知识征服生命(死亡),征服自然的这种执着和其后果,愈演愈烈。

泡学,从这种角度上讲,是人类在感情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征服自身自然属性的最极端表现。虽然目前并不登大雅之堂,但就像农药,化肥,抗生素等,它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些年来文化产品的变化来看,我估计类似泡学这样的控制欲极强的东西,还会继续流行下去,而且很有可能在某个时期,在所有的传统信仰和做人的道理消逝干净的时候,成为社会的主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