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able to retrieve full-text content]

十字军东征有多残酷?

想要体会十字军东征的残酷,首先要理解那些人的天真和狂热插图漠骆,对世界仍然抱有美好幻想

读历史书感觉不到战争的残酷么?大概是因为上帝视角的历史书只会侧重于战争的前因后果,即使你读到十字军屠一城屠两城,你的头脑里也只是抽象的概念,无法直观地想象出血肉横飞的街巷、尸横遍野的郊外、还有战战兢兢打着哆嗦等待生死判决的俘虏们那绝望的眼神吧。

况且,中国的史学界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往往有意无意地弱化了十字军的宗教狂热,而宣称世俗利益是东征的主要原因,于是读者们往往形成了贪婪的骑士们咎由自取的印象,或者认为十字军东征和中世纪的其他战争本质上没有区别。这是扯淡。

你想要体会十字军东征的残酷,首先要理解那些人的天真和狂热。

1095 年的克莱蒙特会议上,教皇乌尔班二世许诺,拿起武器到东方去,上帝将会赦免你的一切罪恶,允许你们所有人死后得入天堂。你知道,在那个教廷拥有绝对信仰权威的时代,教皇的敕令,就是上帝的话语,这一道命令的力量已经足够让人热血沸腾。更不用说那些亲眼目睹教皇煽动性极强的演讲的人了——我们无法想象,那时的欧洲,听到这样一场演讲是多么大的荣耀。

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以获得救赎,在衣服上绣十字标记是不够的。没有纹身的技术,很多人就用烙铁在胸口给自己烫出一个十字来。

In this sign we shall conquer. 他们就这样踏上了征程。

先说平民十字军。

那些头脑简单的法国农民们,在教皇发出号召之后自发组织起完全没有实战能力的平民十字军,变卖他们仅有的家产,只给自己留下一把剑,浩浩荡荡六万多人赶往耶路撒冷。在一群疯狂而富有煽动力的僧侣的布道后,德国又有近二十万农民加入。对于买不起赎罪券的他们,东征似乎是获得大赦的唯一途径。这群脑子里只有对救赎和天堂的纯真想象的人,大多数甚至连耶路撒冷在哪里都不知道,很多人路过沿途的每一个大一些的城市,都会询问这是否就是耶路撒冷。

可想而知,这样一群战斗力为五的农民面对后来横扫拜占庭的土耳其铁骑,会是什么下场。但尽管拜占庭人警告他们不要与土耳其人接战,耐心等待十字军主力到达,这支对战争完全没有认识的大军还是急不可耐地发起了冲锋。后来土耳其人围困尼西亚的时候,切断了水源,这群人不得不喝尿止渴。而他们不通兵法屡战屡败,只是在拜占庭人的援救下才侥幸有三千人得以活着回到欧洲。

死亡率 98%。

这支军队,如今更多被当做一个笑话。可是你想想,他们本来过着和今天的大多数人一样的生活,安定平和,与世无争。他们启程的时候,以为自己可以从亚洲带回些宝贝给自己的老婆孩子,何况还有永恒救赎的许诺。他们甚至很多都不知道刀剑应该怎么用呢。

骑士们其实也是一群可怜人。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完全没有各国国家层面的领导,国王们对教宗的号召实际上反应甚是冷淡。但大量的骑士和封建土地主还是热情极高地参与了圣战。

如果真是为了掠夺东方的财富,其实骑士们很多都不会参战。想一下,一群有家有业有土地的贵族,卖掉自己的田产,花重金打造铠甲和武器。

当时的市场上,由于变卖土地、农具和牲畜的现象太过严重,这些资产全部遭受贬值,而马匹和长矛的价格则一时间高到连地主都消受不起。但他们还是一无反顾砸锅卖铁抛家弃子(有的则是拖家带口),一路奔向东方。

可是他们最终都幻灭了。即使是活下来的骑士,也很少有人回到欧洲的家。后来的骑士团们辗转奔走各地。医院骑士团在马耳他这个小岛上定居下来,和一群听不懂自己说话的人朝夕相处。所谓背井离乡,不过如此。

由于他们的宗教狂热,十字军东征,尤其是前几次东征,很可能是西方历史上发泄仇恨最剧烈的一次战争。

在平民十字军第一次到达贝尔格莱德时,仅仅因为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就导致这些农民军屠杀四千匈牙利人后放火焚烧了这座城市。

第一批十字军大量屠杀犹太人,实际上是后来屠杀穆斯林的前兆:虽然这其中有抢掠物资的因素在,但骑士们在屠杀中对物质的兴趣远远弱于对强迫犹太人皈依基督教。这些屠杀的内在原因一致,即对“玷污了主的荣耀”的异教徒的复仇。

安条克屠城时,十字军杀人已经不辨别被杀之人,除了穆斯林之外,无数基督徒也在屠城中被杀红了眼的十字军一刀砍死。

安条克之围中,穆斯林城市不供给十字军食物,以致于出现了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大规模吃人。

“在迈阿赖努阿曼,我们的军队将成年的异教徒放入锅内煮;而儿童则被切碎后烤熟以供食用。”

同一时间,爆发了大规模瘟疫。骑士们动摇了,他们开始恐惧耶路撒冷的征程。一部分人留在了安条克;而另一部分人,在终于到达耶路撒冷之后,心理和生理都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匍匐于地,哭泣不止。

然后他们屠了耶路撒冷城。

早在到达之前,十字军就已经相信耶路撒冷一定会出现一场大屠杀。在攻占耶路撒冷之后,十字军屠杀街巷上的居民、躲进清真寺的俘虏、还有惶恐不知所措犹太人。只是城中的基督徒居民因之前被驱逐而因祸得福,免于杀戮。

关于儿童十字军,不敢在这里妄下定论,因为只是一个传说。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所谓的儿童十字军是由流浪汉组成的。他们中只有部分人被贩卖为奴,大多数人死在了去圣城的路上。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故事最能证明当时那些远征者们的宗教狂热。他们如此毫无异议地相信,为圣城奔走这一次,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永恒救赎。

最后来到或者没能来到圣城的你们,真的这样救赎了自己么?

而最无辜的大概是拜占庭人了。

阿列克谢一世起初向教廷求援的时候,断没有想到自己就这样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皇帝希望十字军帮他们夺回的是自己曾经的领土,骑士们眼里却只看到复仇和财富。前者明示城池需要保全,后者则期待着焚毁。

从这个角度上说,拜占庭和十字军的矛盾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因为缺钱而沦为威尼斯雇佣兵的十字军骑士们,在拜占庭流亡王子阿列克谢四世的照应下攻破了君士坦丁堡。城内一片混乱。拜占庭内部多股政治势力和威尼斯人各有用心,头脑简单的十字军被呼来喝去。本来虽然无能但也没犯什么大错的皇帝阿列克谢三世逃亡色雷斯,终生被囚禁修道院;引狼入室的阿列克谢四世刚当上皇帝没几天就被不满的篡位者逼宫杀害;而篡位者阿列克谢五世被威尼斯人击败,处以从四十多米高方尖碑上扔下摔死的刑罚。

君士坦丁堡最终归了威尼斯人,窝囊的十字军把不满和怨恨都发泄到了这座伟大城市的百姓上。屠城持续了三天三夜。

而拜占庭从此进入了六十年分裂乱局。再次统一复辟之后,也再难恢复昔日的国力强盛。

十字军一开始为了响应拜占庭皇帝的求援而发动,却莫名其妙地毁了拜占庭帝国;他们最初的战略目标是土耳其人,却一不小心帮了土耳其人一个大忙——两百年后,再也无力支撑的拜占庭终于被这些穆斯林灭国,奥斯曼帝国成为了新的地中海霸主。

经历了这次莫名其妙的被人利用的东征,此后的十字军热情锐减。第五次十字军东征是教皇动员起来的最后一次东征,而再往后的三次,与其说是十字军东征,不如说是骑士团做了国王的雇佣军。

大概他们自己,也开始发觉战争的苍白无力了吧。

但其实我不太赞同 @句玉最后以结局论事。历史里任何辉煌过的事物,都难免灭亡,不能因此说耶路撒冷王国没有存在的意义。罗马帝国灭亡了,拜占庭帝国灭亡了,没人继承他们的文化,但没人会否认他们塑造了今天的欧洲乃至世界。十字军东征是一次有着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即使它最终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如果从这点判断十字军东征的残酷,那么只能说历史就是残酷的。

至少,它最终和土耳其人一起拖垮了庞大的拜占庭,决定了之后一千年历史的走向。从这点上来说,倒真是很讽刺呢。

手边没有书,凭印象写,不敢写太多细节。可能等有空了到图书馆找些相关的内容再来补充。

主要的思路来自 Jonathan Reily-Smith 的几本相关著作,推荐阅读。

还有《罗马帝国衰亡史》写得十分详细,尤其是原文语句美妙如诗,很能让人体会历史的壮丽和残酷。

=============================我是分割线===============================

竟然得了这么多赞,严肃起来。下面是一些细节的补充。直接上书里的原文吧。

以下内容来自《罗马帝国衰亡史》,关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写后面几次东征的那一卷我没有找到=^=)。中文的内容是我自己翻译的,见笑了。

1. 教皇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特会议上演讲的这一段,很能体现当时教众的热情:

When the pope ascended a lofty scaffold in the market-place of Clermont, his eloquence was addressed to a well-prepared and impatient audience. His topics were obivious, his exhortation was vehement, his success inevitable. The orator was interrupted by the shout of thousands, who with one voice, and in their rustic idiom, exclaimed aloud, “God wills it, God wills it.”

当教皇登上克莱蒙特市集上高高的讲坛时,他的听众早已风闻他将要宣布的话,并且急不可耐。他的演讲内容明确,他的布道坚定有力,而他的成功,也因此无可争议。演讲不时被上千人的呼喊打断——听众们用他们的乡村口音高喊着同一个声音:“神的旨意,这是神的旨意!”

2. 当时的社会对于十字军的看法,足以证明大多数人认为十字军是正义的:

In the age of the crusades, the Christians, both of the East and West, were persuaded of their lawfulness and merit; their arguments are clouded by the perpetual abuse of Scripture and rhetoric; but they seem to insist on the right of natural and religious defense, their peculiar title to the Holy Land, and the impiety of their Pagan and Mahometan foes.

在十字军的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教会的教徒们,都确信十字军们品德优秀、师出有名。或许有些异议淹没在对圣经无尽的滥用和巧辩上,但人们都坚信着自己对于信仰和生存权利的守卫、对于圣城无可争议的拥有,也相信着那些异教徒穆斯林敌人渎神的罪恶。

3. 感谢知友的补充,跟风也是十字军人数如此壮大的原因之一。下面这一段是写人民参加十字军的盛况:

These motives were potent and numerous: when we have singly computed their weight on the mind of each individual, we must add the infinite series, the multiplying powers, of example and fashion. The first proselytes became the warmest and most effectual missionaries of the cross: among their friends and countrymen they preached the duty, the merit, and the recompense, of their holy vow; and the most reluctant hearers were insensibly drawn within the whirlpool of persuasion and authority. The martial youths were fired by the reproach or suspicion of cowardice; the opportunity of visiting with an army the sepulcher of Christ was embraced by the old and infirm, by women and children, who consulted rather their zeal than their strength.

他们有着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当我们考虑每个人加入十字军的动因时,我们必须考虑那滚雪球一样的,来自榜样和社会的力量。第一个加入者会成为十字军最有效也最易于接受的布道者。他们在朋友和乡邻间宣传十字军的责任、美德,以及他们神圣誓言的最终善果;而即使是最不情愿的听众,也不知不觉浸入了这些说教的洗礼。尚武的青年急不可耐地想要远离怯懦,而那些老人、病人、女人和孩子,更多考虑他们的热情而不是能力,加入了前往圣地的军队。

4. 平民十字军与土耳其人交战时的惨状:

They were overwhelmed by the Turkish arrows, and a pyramid of bones informed their companions of the place of their defeat. Of the first crusaders, three hundred thousand had already perished, before a single city was rescued from the infidels, before their graver and more noble brethren had completed the preparations of their enterprise.

他们在土耳其人的箭雨下溃不成军。堆积成山的尸骨向十字军警示着他们的惨败。这第一批远征者,在从异教徒手中夺下任何一座城池之前,甚至在他们那些更认真、更高贵的战友们准备出发之前,就已经损失了三十万条性命。

5. 安条克围城时对十字军状况的描写:

The pictures of famine and pestilence are always the same, and always disgustful; and our imagination may suggest the nature of their sufferings and their resources. Sixty thousand horse had been reviewed in the camp. Before the end of the siege they were diminished to two thousand, and scarcely two hundred fit for service could be mustered on the day of battle. Weakness of body and terror of mind extinguished the ardent enthusiasm of the pilgrims, and every motive of honor and religion was subdued by the desire of life.

饥荒和瘟疫的场景从来都是一样不忍目睹,而我们可以想象他们的处境。起初营帐里的六万匹战马,在围城结束时被吃得只剩两千,而战役之前召集起来可以使用的甚至不到两百。身体上的虚弱和精神上的恐惧泯灭了他们坚定的朝圣热情,而信仰和荣誉的动力也都被求生的欲望所取代。

6. 耶路撒冷城破之后的情形:

The spoils of the great mosque, seventy lamps and massy vases of gold and silver, rewarded the diligence, and displayed the generosity, of Tancred. A bloody sacrifice was offered by his mistaken votaries to the God of the Christians. Resistance might provoke but neither age nor sex could mollify, their implacable rage. They indulged themselves three days in a promiscuous massacre, and the infection of the dead bodies produced an epidemical disease. After seventy thousand Muslims had been put to the sword, and the harmless Jews had been burnt in their synagogue, they could still reserve a multitude of captives, whom interest or lassitude persuaded them to spare.

骑士们摧毁了大清真寺,其中的七十盏明灯和巨大的金银制成的花瓶全部被毁坏或抢掠一空。他们就这样回馈了坦克雷德(法兰克骑士首领)的奋勇,就这样展示了他的宽宏。一场血腥的屠杀被这些朝圣者们献祭给基督徒的上帝。在这场屠杀里,反抗只会激起骑士们的怒火,无论是老人孩子还是女人都无法幸免。骑士们让自己沉浸在这混乱肮脏的杀戮里整整三天,然后成堆溃烂的尸体造成了新的大规模传染病。七万穆斯林被交付了屠刀,无辜的犹太人在他们教堂里被烧死,而那些幸存下来的人,只能感谢他们的家产,或是骑士们杀戮之后的疲惫。

就翻译到这里吧。答案已经够长的了。

上面选的这六段是比较有代表性也比较重要,能说明十字军东征的狂热和残酷的。书里还有大量关于远征军宗教热情、以及战争过程的描写,都很精彩,有精力的知友不妨自己去读。希望了解十字军前因后果的,可以阅读相关的专题著作。

有些打死也不相信宗教狂热可以引起战争的,可以保留你的观点,但你不会认为基地组织是为了抢美国人的钱才去撞大楼的吧?

哎呀还得再吐槽一句,上次张公子发完文章之后轰动了一阵子,怎料知乎却还没有改进它的审核系统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