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说:「三国早期有很多让人觉得很厉害的谋士,比如董卓的李儒,吕布的陈宫,甚至还有袁绍帐下的田丰等人,只是出场时间较短,想问下他们的能力如何?」

——————

=_=

严格来说,陈宫其实不算吕布的谋士。他算是袁术在兖州的代言人,和吕布更多是合作关系。李儒在小说里俨然是董卓的谋主,但事实上这个人物正史中记载不多,很难判断真实的实力。沮授、田丰、蒯越、蒯良,这四个人都非常厉害,但得以发挥的舞台有限。

沮授和田丰因为袁绍那里派系的复杂,一直无法施展全力表现。蒯越和蒯良作为刘表的谋主,在初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蒯氏和蔡氏亲曹的立场,导致他们没有什么更加精彩的出谋划策。

既然题主问的是那些非主流的军阀们手下谋臣的水平,那我就故意说个冷门的好了。

冷门人物的记载一般比上面六个人都更少,对他们的评论,也只能靠管窥一斑,辅以遐想。韩遂心腹成公英,姓成公,凉州金城人。此人中平末年就成为了韩遂的心腹,想来岁数也不会太小。

史载的事迹有两件,第一件就是劝谏韩遂。魏略:“建安中,约从华阴破走,还湟中,部党散 去,唯英独从。”此时是建安十七年左右,韩遂与马超反曹操,被打爆了,当时韩遂逃跑,随行的只剩下成公英。当时老贼骨头韩遂情势非常窘迫,他的女婿阎行居然要割了自己的头去投降曹操。

话说这阎行非常厉害,年轻时就有点名声,参与了韩遂早年和马腾的较劲。当时阎行以一根断了的矛抽中了马超脖子,差点要了锦马超命。如果矛没折,马超恐怕就糟糕了。

曹操打爆韩遂后,扣了阎行家人,还特意给他写信有意招揽。韩遂怕阎行反叛,把女儿强塞给了他。结果人家阎行该反还是反了,一点没留情,这事儿干的是赔了女儿又折兵。

于是这会儿的韩遂发出了很无奈的叹息:“今亲戚离叛,人众转少,当从羌中西南诣蜀耳。”这时候刘备已经入蜀协助刘璋防范张鲁了,我估计他是想要钻进蜀中去投靠老刘。然后成公英劝他:“兴军数十年,今虽罢败,何有弃其门而依于人乎!”但韩遂有点心灰意冷,无奈的问他:“吾年老矣,子欲何施?”成公英提出的策略是:“曹公不能远来,独夏侯尔。夏侯之众,不足以追我,又不能久留;且息肩于羌中,以须其去。招呼故人,绥会羌、胡,犹可以有为也。”

曹操不可能亲自追他们这么远,敌人也就一个夏侯渊。但以夏侯渊的情况,也拿他们没办法。所以稳妥的办法应该是跑到羌人的地盘,找老相好们再次聚集势力,顽抗到底。事实证明,这番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曹操当时的状况,确实无法常驻西线。

韩遂就带着自己仅剩的男女数千人投靠了羌人,因为以前的交情,得到了羌人的庇护。后来夏侯渊回军,留下了叛徒女婿阎行,于是韩遂和成公英联合羌胡数万反攻倒算,阎行吓尿了要跑路。悲催的是当其时一辈子造反的韩遂终于咽气了,成公英不得已投降了曹操。

曹操得到成公英后非常高兴,以为军师,封列侯。某次出猎时,玻璃心曹操拉着成公英的手问他可以为韩遂尽节,难道不能给我尽忠吗?成公英哭着说要不是老主人挂点了,我都不会来这儿。老曹估计心里一边碎碎念怎么竟碰上这种得到肉体得不到心灵的事儿,一边亲敬之。

后来成公英再出场,就是曹丕时代的事儿了。魏略里边说:“延康、黄初之际,河西有逆谋。诏遣英佐凉州平陇右,病卒。”这事儿在张既传里也写了一笔。

“胡骑数千,因大风欲放火烧营,将士皆恐。既夜藏精卒三千人为伏,使参军成公英督千馀骑挑战,敕使阳退。胡果争奔之,因发伏截其后,首尾进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万数。”张既派时任参军的成公英去诈败,勾引敌军追赶,然后两头夹击,得到了很不错的胜绩。

根据曹操把他任命为军师,还有作为张既的参军两件事来看,此人的本职就是军谋。结合劝谏韩遂的言论,可见成公英属于头脑非常清醒,对局势判断很准确的那类人。最难得的就是他的忠贞,韩遂浓眉大眼的女婿都叛变的节骨眼,对老贼骨头依然不离不弃。他在西凉军人集团里属于非常少见的异类了。

可以想见,从中平末年开始,他就作为韩遂的谋士,为其造反叛乱的大计出谋划策。这个中平末年有多末,无法估计,就取最低值,中平六年好了。

从中平六年,到韩遂挂点的建安二十年,这中间是尼玛长达二十六年的时光。也就是说,韩遂在西凉和那一群凶神恶煞还有羌胡们相爱相杀的时光里,都有成公英的足迹。

后汉书记了件特别好玩的事儿,这件事儿韩遂表现的脑子非常好,而且特别不地道。兴平元年,马腾带着兵从陇右来朝,找李傕要条件,谈崩了,于是打了起来。以三国初期强者李傕可怕的战斗力,马腾居然和他打了个相持不下,西凉武人的素质可见一斑。韩遂听到信儿后赶紧去调停,结果估计也谈崩了,就和马腾联合到一处了。然后强者李傕就卍解了,联合侄子李利、郭汜、樊稠,跟马腾等人在长平观互相抡大宝剑。毫无疑问区区马腾和韩遂便是战不下李傕口牙,被爆了主基地,斩首万余。

马腾、韩遂捂着屁股往西凉跑,樊稠等人带着兵马就在后边追。这时候韩遂突然开窍了,派人跟樊稠传了个话:“天下反复未可知,相与州里, 今虽小违,要当大同,欲共一言。”普通话:“这天下的局势怎么着还没准呢,咱都是同一个地界出来的,今天小打小闹,以后还得处呢不是,有几句话想跟你老樊说说。”

樊稠就这么上套了,在阵前跟韩遂骈马交臂相加,笑语良久。这事儿被李傕的侄子李利看个正着,回去就跟自己数数告状去了。利告傕曰:“樊﹑韩骈马笑语,不知其辞,而意爱甚密。”普通话:“樊稠、韩遂俩老小子并马笑语,不知道说了啥,但那德行非常的情投意合。”于是李傕就疑心了樊稠,后来兴平二年,果然找了个茬口剁了老樊。结局就是“(西凉)诸将各相疑异,傕﹑汜遂复理兵相攻。”直接导致了李郭最后的覆灭。

这事儿看着眼熟不?就是演义里曹操和韩遂套交情,马超起疑心的桥段。有理由怀疑,韩遂这突如其来的机智,很可能出自成公英的谋划。当然成公英其人事迹太少,这也仅仅是猜想而已。不过韩遂能在西凉纵横数十年,此人的谋划恐怕确实是不可少的。西凉这帮纯军人构成的武装集团里脑子好的确实不多,成公英可谓稀有的奇形种。

如果在文艺作品里描写西凉军的事迹,其人大有可着墨的地方。若是和曹操、刘备那边的人物比较,其实不太好说。刘备在荆州之前,身边真正出谋划策的参赞可以说没有,孙乾就是个秘书,糜竺能力有限。曹操那边的人物实力都太强,拿来和成公英这种边缘人物比较,总不合适。

非要说的话,成公英之于韩遂的重要性,可能不亚于法正之于刘备吧。具体实力则无从判断了。除此以外,其余擅长军谋的人物,大多数在后来都成为了刘、曹、孙,三家之一的下属。譬如田豫、田畴、吕范,刘焉刘璋家的人物则更不用说,几乎都被刘备打包了。

还有一些人,给人的印象似乎挺可靠,譬如阎象、阎圃。但其事迹实在少的可怜,也就真的没什么好说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