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采夫 专栏作家,媒体人。

很多年前,看到美国大片《生于7月4日》,我紧紧托住下巴没让它掉下来。本来想看的是战争片,影片开头也很过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但接下来剧情逆转,战争英雄沦为伤残军人,轮椅上度过畸零人生,后加入反越战的洪流。

去年闲得无聊,喜欢上了“打片”,从《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到《野战排》。看《野战排》本是冲战争去的,想看一群兰博在东南亚丛林里杀戮,没想看得窝心,也让我失去了对“打片”的胃口。这次研究了下《野战排》的导演,认识了奥利弗·斯通,一位美国老左。

奥利弗·斯通大学上的是耶鲁,与小布什是同班同学,中途辍学参加越战,两次负伤后归来,又回炉上大学。那场战争没让斯通坐上轮椅,但让他成为反战者,以及一切政府的反对者。

斯通几乎到了逢美必反的境界,肯尼迪有问题,911有问题,尼克松有问题,小布什更是罄竹难书,他还讽刺奥巴马是一条蛇,说着温柔的话,做着残酷的事。他跟历史学家合写了一本《奥利弗·斯通诉说不为人知的美国史》,向全世界揭露美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美国政府拿他没办法,他在美国民间威望很高,堪称劳工阶级代言人。

根据斯通专注反美三十年的革命表现,称他一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不过分。另一个老朋友是斯诺,都是斯字辈。

让我们看看斯通去年炮打安倍晋三。他召开新闻发布会,敦促日本向中国道歉,说日本是出去寻衅滋事的孩子,惹上麻烦就跑回来找大哥,说钓鱼岛问题是美日阴谋。咱新闻联播都播了斯通的发言,这是白求恩才会有的待遇。

前些天,北京国际电影节把斯通请来了,结果,我勒个去。不解风情的斯通老师,肯定是个不按剧本拍片的导演,当大腕们畅想中国市场有多大,斯通却在旁边抢话茬发牢骚。

这位老美还提到了毛泽东,对老外来说这是绕不过的话题,他说,“你得拍关于毛泽东的电影,得拍关于‘文化大革命’的电影。只有这样做,你才能开放,才能搅活死水,让这个国家出现真正的创造力。”

当时,发言席上玩起了抢话筒游戏,斯通抢到两回话筒,终于把想说的话说完,以后话筒再没回到他手里。

看着《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等电影长大的中国导演宁浩说:“斯通这是在挑事。咱老憋着去拍美国911他们乐意吗?”期待宁浩去拍一部911。

看来老朋友遇上了新问题。斯通这种人,就像鲁迅文章里写的,人家生了孩子,大家都去贺喜,结果你非说这孩子将来要死的。北京电影节就是个大趴体,斯通当真了。

不过细琢磨斯通的话,未尝没有道理。对“文革”的历史定论,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定了调子,赞美不行,批评是可以的。《芙蓉镇》是说“文革”的,《霸王别姬》《蓝风筝》《活着》这些经典电影是说“文革”的,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说“文革”的,张艺谋本月上映的新片《归来》也跟“文革”有关,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年轮》都说“文革”。 我们说得,斯通同志也说得嘛。

斯通的话,是一个老朋友的善意之语、肺腑之言,我们应该有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自信,来对待朋友对待历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