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言之:
圣安东尼奥马刺能赢球,是因为一直在为胜利作出改变。有球星时,他们围绕球星制定战术;没球星时,他们想法子召集愿意跑体系的球员制定战术。然后,他们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胜利作着改变。
比如,吉诺比利。
2005 年,他是个突破之妖,借一个挡拆,就化身水银,开始迈欧洲步滑过人群,扭曲上篮。那年,鲍文解释过:
“在美国,我们被教授迈两个小步子(little pitty-pat steps),但在欧洲,他们跨两个超级大步。”
布伦特·巴里说吉诺比利训练时:
“他用头把球顶进筐,把球踢进筐,玩各类奇怪的投篮。他还不是练着玩,他真是在练这个——这家伙有点疯。”
2007 年,他的右翼绕掩护三分 / 突破是马刺第二杀招;2008 年,他成了马刺首席外围王牌,拿了自己仅有的一个年度第六人;2011 年,他的突破已经退化,但后撤步三分和挡拆策动分球却玩到了神境。2011-12 季那次伤后,他三分线内、禁区之外,再也没法投进球了,好在他还有压箱底的传球。
本季的吉诺比利,更像个组织者。挡拆发动机、追身三分、第二阵容指挥官,诸如此类。他的风格非常诡谲难捉。2005 年,卡列西莫已经用一句话总结过他的命运了:
“想追随吉诺比利?祝你好运。一半时候,他都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比如,托尼 – 帕克。
十四年前,布福德经理给波波维奇一盘录象,让他去看看那个“比利时出生,法国长大”的小孩时,波波维奇说:“比利时?我要吃华夫饼吗?”——“人人都知道,别在欧洲找后卫!他们不够快,而且不习惯 NBA!如果你给我个名字末尾带 vie 的射手,或者德克的德国邻居,我才看!”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十二年前,特里 – 波特说帕克“打挡拆很好,知道何时推节奏,何时放慢,知道怎么给双塔吊传。这小子在法国时,肯定看了不少 NBA。”大卫 – 罗宾逊说帕克“根本不紧张,就是打球。上一个这样的新人?邓肯。”波波维奇在比赛里吼帕克是 2001-2008 年间的马刺保留节目,但其实,训练时,帕克粘着老头子问:“教练,我做错什么没?我是不是让大伙开心了?”老头子会吼:“滚!你做得很好!别缠着我!”
25 岁时,帕克已经有了三枚戒指,成了史上第一个欧洲总决赛 MVP。但是世界已经习惯这么琢磨:伟大控卫?嗯,老有纳什基德,中有保罗德隆,少有罗斯威少爷……帕克?是个好后卫啊,但总觉得哪哪不够明星范儿……他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突破上篮手之一。被低估的单防能手,被低估的团队成员,有三枚戒指在手,他好像很不错,但是,嗯,好像缺一些什么。
直到 2011=12 季,帕克年过三十,才进入常规赛 MVP 候选前五位。实际上,他虽然 19 岁就开始混 NBA,但而立之年,还在长球。马刺过去四年的进攻大提升,关键的举措就是:帕克不再单是运着球开始挡拆,而是到前场、交球、海底捞月由底线绕一圈再切出接球。他的无球走位,他的运球摆脱中投,让马刺的挡拆与此前全然不同。实际上,如果你从 2003 年开始统计,帕克从一个上篮王到如今的中投王,其投篮提升之大,近古罕见。
从 2005 年那个“帕克怎么就是不会中投啊那么缺脑子啊”,到现在大气、无私、有组织能力、能接管比赛的纯组织后卫的。
比如,蒂姆 – 邓肯。
1999 年季后赛,波波维奇把邓肯当作进攻终端。那年埃利奥特被肾病削了抄底线突破,马刺外围只剩射手。老头子让邓肯广域走位,内外线走,总之,让对手没法包夹。邓肯那年季后赛,大肆施展他招牌的“左腰面筐,试探步虚点,擦板中投”,外加各类挡拆外切中投;邓肯的强行落位靠打甚少。大多数时候,球在罚球线以上走,邓肯快速走位,然后让翼侧射手和罚球线的罗宾逊,左右开弓给他吊球,一蹴而就,接球就走,不让对手有包夹余地。
2003 和 2005 年,邓肯承担一切。他要背身单打,要做运转轴心。他是首席得分手、首席发动机,要时常在禁区搏击。他的面筐擦板投篮日益减少,更多的是“右腰背身运球,翻身中路,斜身右手高抛”和“左腰背身运球,翻身底线运一步,再翻身回中路,后仰右手勾射”。后一招在他足底筋膜炎后,已经退化了不少。2005 年对活塞,无数次“翻身中路勾射”在拉希德的干扰下,投短磕筐前沿。于是 2007 年,他和帕克开始更勤快的挡拆。虽然那时候,挡拆之后,他的走位还是朝内线去要位,然后再展开单挑。
自那以来,邓肯一直在伤病和体重之间迂回。直到 2011 年,球队轻型化后,他的角色才真正大变化。2010 年以来,他一直在细心的减体重。他的低位力量和爆发力,已经不复 2003 年时的霸道,但他打得更巧:更多面筐攻击、无球跟进和跨步上篮。
————————————————
然后,马刺的攻防体系,也一直在变。
2004 年,波波维奇写过论文,描述他的攻防观点。防守端,他是打拉里 – 布朗爷爷那学的,而布朗的套路,又基本来自北卡的迪恩 – 史密斯祖师爷。套路我们基本熟知:
防守区域分为对方底线紧逼、对方罚球线处领防、中场领防、本方禁区处防守。
要求前场大个子在对方抓到后场篮板后相机干扰,控制对方长传急攻。
半场防守中,堵塞中路突破的可能,把对手往边线逼迫;不许对手底线投篮,鼓励对手从底线突破。封锁罚球线。总之,尽量使对手传球视野和突破路线狭窄化。
减少帕特 – 莱利或范甘迪式的强侧三人轮转。因为球员协防越多,对队友轮转补位的要求就越大。因此,过多协防会使队友轮转压力加大。
这也是马刺将对手朝边线逼迫的用意之一:对手处于边线,传球视野狭窄,己方队员补防时对手不易找到空位队友来转移球。
对对方的第一传球对象,一律绕前阻绝,尽量逼对手长传。如果对手突破,强侧不补防,而由弱侧内线补位。
把对手压迫到底线之后,马刺会有意逼对手自底线逼迫。最近的外线球员依然不放空,内线球员自弱侧补防,使对手在底线禁区边面对一打二。
进攻端:
内线一前一后落位,无论快攻成功与否,先到的内线都第一时间占据对手腰位,强侧站成类似于三角进攻的边线三角落位。控卫(突破手)站高位,两射手二底角落位。低位攻击手落禁区 45 度点,而另一位内线则在弱侧三分线附近接应。
强侧三角落好后,翼侧(比如鲍文)吊球给腰位内线(也就是邓肯)单打,然后穿越底线,经另一内线掩护,到弱侧底角;外围另两人沿三分线移动,邓肯或单打,或寻找外围三人的三分机会;没戏的话,转移弱侧外围,弱侧大个子掩护来启动挡拆。总之,基本方针就是低位背打——外围三分选项——弱侧高位启动挡拆。
这是马刺拿来夺下 1999-2005 三个冠军的,偏保守的套路。
但是,自 2005 年对太阳五场大战后,波波维奇一直在慢慢加重挡拆的分量。老头子执拗,但看得清时势。2005 年 NBA 规则改革,持球突破的人物大行其道,老头子跟太阳小牛打了多年,洞观世事,于是开始玩挡拆。实际上 2007 年马刺那次夺冠,邓肯背身单打为轴心的套路之外,已经多了新招。比如,邓肯和帕克弧顶偏左挡拆,分球,能打则打,不能打则转移右翼,吉诺比利借埃尔森的掩护,或挡拆或突分。去年在雷霆,哈登和克里森的右翼挡拆,其实也就学了这招。
之后数年,马刺一直没歇过对挡拆套路的雕琢。希尔和梅森来了又走,之后是麦克戴斯和杰佛森。2010-11 季,马刺提速,学的是当年太阳:一大四小(邓肯身边,有邦纳和麦克戴斯两个投手),拉开空间,挡拆转移。到 2012 年,马刺进攻基本雕琢完成:守转攻跟太阳一样:帕克 / 吉诺比利起速,两翼三分跑,内线们送完一传就拖车跟进。有机会就快攻,没机会就落阵地。到落阵地了,双内线站罚球线,强侧三分线 45 度站个人(比如莱纳德),弱侧底角三分线站个人(比如格林)。然后:
帕克与迪奥 / 邓肯挡拆。
帕克交球翼侧,然后自己往底线海底捞月切出。此时翼侧可以给帕克传球,或者横转移给邓肯,由他传高低位。真没机会送给内切的,那就等帕克切出,交给他——这时帕克也有机会中投,或者至少在罚球线了。
帕克切出接球后,还能和邓肯玩许多花样:挡拆,或者再转移到左翼,送邓肯背打。
第二阵容,主打吉诺比利和斯普利特高位挡拆。
但 2011 和 2012,没输在进攻,而是防守。
2012-13 季,老头子非常果断的下了决心:斯普利特首发。无论迪奥传球多么顺滑,邦纳远射多么精确,斯普利特首发,保持双七尺长人在场。这是他 2010 年夏天之后的又一折,回到他的古典思路去了。
套路于是随之变化。帕克 + 邓肯挡拆,或单挑,或急速转移两翼,格林空切远射,莱纳德定点远射或底线突破。这是主打套路。所以,今年邓肯禁区呆得少,多在罚球线活动,也是无法:斯普利特的挡拆,威胁不及他;但为了保证马刺的防守,你必须搁斯普利特在场上。
简单归纳:
2010 年,波波维奇进行了小球改革,依靠快速推进 + 三分手拉开 + 小球阵容(布莱尔首发)+ 吉诺比利和帕克的挡拆突分,刷出了常规赛 61 胜;但这套轻快阵容重外轻内,2011 年季后赛被灰熊的绞肉机碾倒了;2012 年,马刺得到了迪奥,重用了斯普利特,前者提供了小个阵容的灵活策应,后者为球队增加了内线防守;到 2013 年,马刺的套路基本大成:除了继续靠射手群(莱纳德、格林们)拉开空间、帕克和吉诺比利挡拆突分之外,还加了大量的帕克无球跑动、格林弱侧切出和莱纳德底线走位。可以说,2010-13 年,马刺的建筑步伐是:
先用小球阵容拉开空间,提升进攻——引入斯普利特提升内线防守——增加无球走位套路,外加大量转移球,给角色球员制造机会。
到了 2014 年春天,马刺有了些好玩的新套路。
如果说,马刺先前的套路,注重的是射手群拉开空间,让帕克和吉诺比利自由走位溜达,给队友创造机会,让格林和莱纳德担当终结点,那本季,马刺就更注意了无球掩护,同时争取做到人人能出球。如果说上季马刺的出球点只有帕克、吉诺比利、迪奥和邓肯,那本季,贝里内利、米尔斯和复出后的莱纳德,都加入了这行列。
同样是三分群拉开的空间式进攻,迈阿密讲究的是射手站好位,轮番突破分球,连雷 – 阿伦和查尔莫斯都参与到突分之中,找到机会;马刺没这么多突破手,实际上也用不着。他们更多让吉诺比利、贝里内利、迪奥们站定了,看到机会切出,然后靠快速的转移球。马刺的进攻,像是快船(大量挡切)和热(多点展开)的结合体。一个证据是:莱纳德上季还是个底角定点射手 + 底线空切袭篮手,近来却俨然是个弱侧 45 度运球突破手了,越来越像贝里内利。实际上,贝里内利(和迪奥)是马刺本季新风格的代言人:能跑,能站定了传,能投篮,还能挡人呢!
当然不是说,马刺的进攻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但因为有了这套射手拉开 + 强弱侧挡切联动体系,帕克和吉诺比利可以少接管接管,马刺尽可以靠帕特里克 – 米尔斯和约瑟夫来打比赛了。
所以,马刺现在离了巨星,也懂得打球了。
————————————————————————
甚至波波维奇,也一直在变。
2000 年的波波维奇还很执拗。会训球员,会抱着“别找欧洲后卫”的偏见。他相信老头子,2007 年马刺夺冠时,阵中除了邓肯、帕克和吉诺比利,剩下的是 33 岁的芬利、35 岁的巴里、35 岁的鲍文、30 岁的埃尔森、31 岁的奥博托和、36 岁的霍里和 31 岁的沃恩。算是年轻的,也只有帕克、尤杜里和邦纳——这一点,他和里弗斯是一样的:“我们的体系太复杂了,小屁孩懂个啥!”
但现在,他宽和了。他肯用莱纳德和格林这样的毛头小子,肯在季后赛让约瑟夫进主力轮换,对斯普利特不离不弃。如果吉诺比利如今那些妖异投篮和传球被 2003 年的他看见,非把吉诺比利全身的毛都拔干净了不行。如果帕克这般无休止的绕掩护跳投被 2004 年的他看见,非把帕克做成华夫饼不行。但现在,他允许了这一切。
实际上,波波维奇是个好老师,更加是个——这点不会有人提——伟大的学习者。他是布朗的弟子,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和邓肯、吉诺比利与帕克,不是单向的师生关系,而是逐渐彼此影响的。回到 2005 年,他对吉诺比利有这么段评价。
“他让我相信,你可以做那些怪事、不可预知的事、偶尔脱线,但还是让积极的事儿发生。无论他做什么,他只想赢,他有乔丹那样的天生竞争欲。”
(”He’s made me believe that you can do the strange and unpredictable and be out of position once in a while yet still make something positive happen. Whatever he does, he does only to win, because he has the exact competitive nature of a Michael Jordan .”)
————————————————————
只有一个东西,始终没有变。
波波维奇的前任鲍勃 – 希尔写过一本书,谈到过他和波波维奇一起秉持的篮球哲学。大体上,马刺建队考量次序如下:
波波维奇和布福德,都主张把电视、广播、酒精、药物、评论家们踢一边去。
他们重视纪律、义务、诚实的交流,然后追求宽容的态度、为团队牺牲,获得乐趣,彼此信任,到积极的态度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之后是维持化学反应、制订行动计划和目标,最后开始团队合作。环环相扣,房屋要建于牢固的基础上。
而选人和制定球队轮换时,当然也要建立在此基础上。
比如,张佳玮球技一般,但勤勉肯跑有特长,性子还和顺;猪八戒球技超群,但恃才傲物不爱跟队友打混,马刺就会选张佳玮,不选猪八戒。
所以,比起巨星,马刺更重视人。
小将军艾弗里 – 约翰逊所以得球队之宠,在于他的责任心和态度:在飞机上,他都会跑来和教练一起看录象做比赛准备,并负责传达;大卫 – 罗宾逊在职业生涯后期,担任起了球队发言者的作用:轻声慢语的祈祷,俨然牧师做礼拜般的赛前开场白。马刺需要这样的人:上战场为兵鏖战,下战场化身白魔法师,负责鼓舞、施法和补给。波波维奇以前很执拗,但越到近年,他选人的方式越宽泛:你得有竞争欲,而且融入团队。2007 年那支冠军队由平淡到绚烂的转折点,就是 2007 年 1 月,波波维奇试图让吉诺比利重回替补,正想词说服他呢,吉诺比利先说了:“怎么才来找我?快让我替补吧!”
所以,十七年来,马刺一直在变,自上而下,每个细节,只有一点是不变的:他们招募肯学习、肯为了赢球改变自己的球员,捏合成为一个更好的团队,在更融洽的团队关系之下,打造攻防体系,只有这一点是从来没有改变的,只有这一点是他们的第一考量。打好一场比赛是一个晚上的事,打好一个赛季是一整年的事,而保持十余年,不断学习、适应、默契与改变,对有些人来说太难,所以,马刺这个团队,也许只适合某一类人入驻。他们愿意把生命投进这么件事情里,领钱,打球,学习,和团队一起旅行,训练和比赛。
所以马刺比赛里,最动人的部分是这样的:暂停结束,他们一个挨一个或坐或站在技术台边上,偶尔想起什么似的,讨论几句。有时邓肯和吉诺比利会摆开两手,连比带划跟队友们解释,解释完了,邓肯拍拍队友的头。你就知道,下一回合,马刺会打出一套很流畅的“挡、切、传、投”套路,行云流水。
2012 年夏天,邓肯说:
“我喜欢打篮球。我喜欢和队友们在一起。我喜欢一起去客场旅行,一起训练、赢球的生活。”
以前科尔和斯蒂芬 – 杰克逊都说:“一个 MVP 都这么个性子,球队氛围能不好才怪。”
说到底,马刺就是不断寻找这么一批人:他们愿意在一个团队里,为了赢球做出改变;他们喜欢在一起旅游、学习、训练和赢球胜过一切——然后把这伙人组织起来,十七年如一日的到处赢球。
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