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点背景 @刘派
去年Asia ex-Japan/Australia股权融资$130bn,全球股权融资$690bn,全球M&A $2,393bn。
伦敦一个十几二十人的行业组一年的revenue budget是$200m。
国内企业融资渠道比较稀缺,过会主要靠政治,过了会股票很好卖,承销费高于国际市场价几倍,非常好赚是真的,欧美ECM的老大做梦都在yy怎么能charge那种水平的fee
————————————————————————————————————————————————–
为什么莫桑比克没有世界级的印象派画家?
M&A在IBD业务里算是对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估值/财务分析/股权债券融资/公司战略/交易战术/各种监管法规税务公关等等,公平地讲欧美最好的投行boutique干这行上百年了,国内的机构一时半会儿达不到那个水平只是一个发展过程问题,国内和香港M&A市场比较初级,很多这边熟用的金融产品和工具根本不存在,加上大多数客户的水平和服务要求本来就很初级,而且作为机构本身来说发发股票就已经很赚了学那些劳什子干什么。我想公道地说这是一个金融和商业土壤的问题,不是从业者素质的问题,国内招非关系junior的严格程度比欧美更甚,很多中高层都是纽约伦敦回来的水平也都很高。
唉为了避免片面地评价招惹义和团,我讲个我在某bulge bracket做跨境M&A时候的亲身经历。
买方,和HK办公室合作帮某国企收购某欧洲资产。
客户在香港H股有个上市的子公司,想用那个公司当收购entity,客户于是想看收购对未来三年每股收益影响。伦敦这边做好了收购财务模型,target未来三年预期报表,收购融资额和成本都是现成的,发给香港的M&A部门(注意不是行业部门,专门的M&A部门)说麻烦你们walk the last mile,算一下这个EPS accretion/delusion impact。两天过去了,一个asso回邮件说不会做你们伦敦做,伦敦VP一脸茫然的说你们家门口上市的公司为啥我们做,又两天后HK M&A部门一个director又打回来说我们真的不会做没做过。这个计算伦敦任何经过入职培训的一年级分析师半个小时就能做出来,我不知道该认为是态度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伦敦做好了讨论融资结构的材料,英国时间早上七点conf call,香港派了个Asso到客户的办公室现场翻译。我们这边讲一段,那边翻一段。这边讲到在欧洲市场用target资产融债的大概成本是Libor + x00bps,客户问这个是浮动利息还是固定利息,HK Asso说哎呀这个既然写的是Libor + 就是浮动的,客户说哦我们不发浮动利息债券。Libor + x是债券定价的常用表示方法,这支债券定价了以后是固定利息的,你不确定问一下我们会死啊?举债容易成本低本来就是这个资产的主要卖点阿!承销费动动手指$15m的fee你给我们补上啊?
这件事的结果是我们MD拍桌子说擦幸亏你懂中文,香港那边后来去和客户道歉澄清,然后第二天我们的讨论材料MD让我翻译了一页全中文的Executive Summary。这个deal最后中国客户以一种很伤和气的方式放弃竞标,卖方是我们在欧洲的大客户,本来有很深很好的关系,之后大半年没理我们。
HK那个team在greater China行业跨境M&A排了几年第一。
我自己和同事的经历里这种故事非常多,欧美这边也都知道中国企业人傻钱多,用自己这边的客户和execution capability和国内有access的同事同行合作本来就是个各取所需的事儿,不过真论M&A的专业能力,呵呵。
— 完 —
本文作者:PhilippeS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券商的研究部 Analyst 和其投行部的 Analyst 有什么具体区别?
投资银行更愿意参与卖方并购而非买方并购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