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幅带底色图片,不敢担刷屏之嫌)
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说过:每个形势产生一种精神状态,接着产生一批与精神状态相适应的艺术品。想必,中国古代家具也一样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吧。
见过太多的明式家具了。各种样式,似乎明式家具已经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了。从古画中发现,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家具都有其鲜明的特点、优美的形态。
设之为筵,坐之为席,史前到汉朝,人们在颠沛流离的生活,选择了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魏晋以前国人是穿开裆裤的,坐在椅子上实在不雅,故汉代形成了整套的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是当时形势所致,汉代晚期,五胡乱华。导致胡人的连档裤彻底替代自古国人穿着的开裆裤。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京城贵戚皆竟为之。导致汉朝末期,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改变。至西晋后南北朝佛教大兴,为隋唐的文化注入了多种文化基因,连档裤开始普及,有了坐的可能。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唐朝虽然高足家具已经被很多人使用,但席地而坐还是人们的生活常态。这时,唐代家具也摆脱了以往古朴的特色,变成了华丽、丰满、端庄的风格。到了五代,动荡让人们放弃了唐代那种华丽风格,重新回到简练、朴素之风,并成为宋元时期家具风格的基础。从宋朝到元朝,高足家具已经普及,宋元时期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建园造邸之风大盛,导致家具品类和制作上出现繁盛,并为明清家具进入高峰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中国式家具发展到了鼎盛。园林也书房的兴起,加之文人参与设计的影响,明清家具无论从品种、品质、风格都达到了顶峰。
其实中国古代家具发展到今天,至少有两个高峰,一个是两宋,一个是明末。其实从我自己感知和判断来说,两宋之交应该是中国家具的最高峰,而不是所谓的明代。最美的、最主流的大漆家具先行消失了,明式硬木凭借材质的优势留下来了。晚唐、五代、两宋的古画、壁画、墓葬冥器,可窥其灿烂之一斑,明式几乎所有的家具形制,在两宋时期全部完备。我们现在见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已经不在了,剩下的并不能说明:它在当年是最好。
北齐 杨子华 『校书图』
『维摩诘图』
伏生授经图 王维
唐 顾阂中 『韩熙载夜宴图』
张萱『捣练图』
唐 周肪 『内人双陆图』
唐 周肪『挥扇仕女图』
唐 『宫乐图』
五代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图』
宋太祖半身像
宋仁宗坐像
宋徽宗『听琴图』
宋 佚名
北宋 王诜 『绣栊晓镜图』
南宋 苏汉臣 『秋庭婴戏图』
南宋 苏汉臣 『靓妆仕女图』
宋 马和之 『孝经图』
宋 佚名 『折檻图』
夜宴图
元 刘贯道 『消夏图』
元 任仁发 『张果见明皇图卷』
设计来自生活的实际和人的需要,设计取向的变化是生活形态变迁的直接反映。
晚明家具设计,由于文人的参与,在实践和理论总结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这一时期这一地域独特的文人设计文化。这些文人,以个性解放的哲学观念作为其内动力,将精力投入到具体的设计实践中。
明 崔子忠 『杏园宴集图』
明 『十八学士图』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明 仇英 『竹院品古图』
明 仇英 『乞巧图』
明 『贵妇庆寿图』
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
家具与当时文人生活的联系更紧密,更能体现文人这个特殊群体独特的意趣、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由过去的“器以载道”变为以服务于文人生活为最终目的的艺术活动,回归设计艺术为“人”和为“生活”的本质。
人的精神活动主要是由人文精神和科技精神所组成的,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探索。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人生活中所追求的一种价值。而家具的人文精神是从适合人性,构建人的内心世界为出发点,创作符合人的生活理想的家居产品。家具的物质形态并不是设计的最终结果,他的最终目的是要供人使用,为人服务,是一种与人的日常生活、思想观念、文化修养、心理活动有关的创造活动。
中国人的审美尺度是人的尺度,中国古典设计的艺术充满了人文精神,要以人的尺度去欣赏、认知。中国文人在艺术创作中,已经将由形到意到象的过程,升华到直接有意到象的高度,在他们手中,已经不是假山楼阁、小桥流水具体的形象,而是寄寓在其中的人文思想、生活情趣和哲学精神了。
明式家具的顶峰,其实是各个朝代在文化、思想、行为习惯的包容、变化、演进中,逐渐形成的,完全不是一蹴而就。发现、研究、继承各个朝代的人文精神的精髓,也许是我们发扬传统文化的根本。
图片来源:雅昌论坛
附录:中国传统家具演进图
图片来源:赵广超《一章木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