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途的人脸识别,先略过不论。安全和隐私,这个矛盾太复杂。补充:在美国911后,NSA扩大了监控范围,引起更广泛的争议。
商业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也一样有对侵犯隐私的顾虑,但这事关进步。
从上网的第一天起,个人浏览记录和’部分隐私’就奠定了互联网模式的基础。
没有广告追踪、精准投放,互联网广告就无法凸显成本优势,就没有免费应用,甚至没有现在的google。
如何防止这种记录被滥用?我认为可以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着手。
技术上,是可以不保存照片或视频记录的,最后用于识别的是编码,理论上也不具有回溯性。严格按照这种技术标准,将大大减轻公众的疑虑。甚至可以有新的商业模式,比如某超市将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用于消费模式研究,可以从厂商处收取咨询费,反过来可以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这是三赢的局面。

大数据时代,有价值的通常是群体行为模式,一定数量的样本才有统计学意义,这对个体隐私的侵犯很微弱,需要防范的是不当的保存和利用个体信息。
所以,在制度上,需要一个透明的机制,既可以约束从业厂商,数据运营方,做好隐私保护,又可以取得公众理解和支持,以获得共赢,而不是陷入隐私僵局。这个机制可以由第三方主导,多方参与的一个委员会来领导。如美国的经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google每次都在风口浪尖,数次被美国司法部、欧盟隐私委员会起诉或罚款。我国还没有类似的机制,像360这种’违规’保存用户信息,都无法可循。

利益相关:人脸厂商从业人员。厂商态度:欢迎行业透明监督,与公众充分沟通互信。

— 完 —

本文作者:赵行知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Google 要退出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吗?
语音识别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