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一个问题谈到《哈利·波特》系列的翻译问题了。

先表态:《哈利·波特》系列的翻译不是人文社翻译史上最烂的发端,但可以算做曾经最烂的顶峰。现在已经被他们自家的后续作品超越了。

而关于「Hufflepuff」为什么被译作「赫奇帕奇」,我只能说,无论原译者后来说她有何种打算,在我的理解里她其实当时只是想标新立异而已。

整套《哈利·波特》系列的翻译完全无逻辑可寻,一会儿故意与台版一致,一会儿故意与台版相异。而 Hufflepuff 这个看来是因为其他三个学院都故意与台版相异了,这时候实在不想与台版相同一个,所以只好「赫奇帕奇」了。至于为什么译者一会儿与台版相同一会儿与台版相异,到底哪里与台版相同哪里与台版相异是她的规律?这个我还真是一直没能摸索出来。仿佛是有精神分裂一样,无规律可寻。

因为已经有米赫普的每部每部的挑错长文可以看,这里就不说太多翻译上的生硬、错译、漏译等等了。只说一下名字吧。

先看这样一些常见的词——

humble
trouble
double
mumble
bubble

我很想知道,译者到底为什么会把「Dumble」翻作「邓不利/邓布利」?!因为台译译错了所以大陆译也要错?

那为什么「Draco」你们不跟着译作「跩哥」或者改一下,「跩寇」呢?!请告诉我「拉」在哪里?!听听电影,有一个人把「Draco」念作「德——拉——科——」吗?!

5 月 30 日更新:如果有人看到上面这一行后觉得我是在说大陆将「Draco」译作「德拉科」是错误的,或者说认为我是在说应该仿照台译译成「跩哥」什么的,请不要再读下去了。因为我认为我们所讲的一定不是同一种汉语。谢谢。

还有「Erised」,自己念念看,到底是听上去像「厄里斯」还是「意瑞思的」?!怎么这时候不知道学台译的「意若思镜」了呢?!这个翻译不是又音似又表意么?!

是不是只学台版的错译,好的翻译就要改?!这是什么逻辑?!

「McGonagall」台译只留了一个「麦」,您加一个「格」以示不同是吧?觉得万事大吉了是吧?呵呵,麦教授有个男友姓「McGregor」您怎么办?也把后面省了么?!俩都姓麦格?他们一村子都姓麦格算了……「Mc」是个前缀,表示「××之子」,后面才是重点,有您这样翻的么?!

「Care of Magical Creatures」,译作「『保护』神奇生物」真的大丈夫?!看见 care 就想到「保护」还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孬好应该先想到「照顾」罢?!而实际上也的确是在学各种生物的特点、怎么喂食啊!台译的「奇兽饲育学」不好么?!怎么一到台译译得更好的时候您就要改呢?!

「Nicolas Flamel」这个,这是历史上真有的人,大陆也早有既定译法「尼古拉·弗拉梅尔」(貌似「尼古拉」还是「尼古拉斯」要看这个人是法国人还是不是法国人,这里的确是「尼古拉」,因为他是法国人),为什么这时候去「借鉴」台译,为什么?!

「One Thousand Magical Herbs and Fungi」中的「fungus」你们是怎么译成「蕈类」的,求告知啊!我真心想不明白!!!

「Grey Lady」译作「格雷女士」真的大丈夫?Grey 在前,Lady 在后啊!而且现在罗琳又披露说,其实一开始对这个角色的名字定的是「the Whispering Lady」,在原著中最终定型名字是「the Grey Lady」,可见被官翻翻作「格雷女士」这个实在是……无力吐槽了,译作「格雷女士」不就是来劲了想要标新立异么?!要是「the Whispering Lady」是最终版,我看你怎么音译!!!

「Boggart」一词其实是可以翻译的,为什么音译了?我已经完全看不懂译者到底是在追求与台版一致,还是与台版别致。因为它一会儿「借鉴」,一会儿独出心裁。就像这里,明明是一个应该译出意思来的词(德文版也翻译了,译作「der Irrwicht」),它却音译了。

哦对了还有「Myrtle」,「Myrtle」是一种植物科,桃金娘科。拜托,怎么这里又把台译里面的「突然意译」的精神给学来了呢?!音译呢?!音译呢?!这跟「花儿·戴乐古」中的「花儿」,「潘妮·清水」中的「清水」有什么区别?因为台版在此处音译做「麦朵」所以你们就要意译成「桃金娘」是么?!大陆的翻译里哪条标准可以允许你将名字的含意翻出来的?!那 Argus Filch 干脆译作「百眼巨人·小偷」算了,还有 Filius Flitwick 译作「儿子·跃动的灯芯」,多么文艺呀!在你们吐槽台译的「小仙女·东施」的时候,回来想想桃金娘罢。再说了,将「Nymphadora」译作「小仙女」也没什么不对,原名其实是「nympha ad ora」的合写,是「向仙女祈祷」的意思。「nympha」就是仙女的意思。当时唐克斯说不喜欢别人叫她「Nympha」,人文社还自作聪明地加了个注,说「nympha」在英文里是个不雅的词。唐克斯的父母是白痴么?!还是有特殊的癖好?!还是唐克斯是仇敌的孩子他父母领养的?!Nympha, lympha 这些都是很美的词很美的意象(仙女、清泉),不过是后来被拿到英语里当作一些人体上的东西而已。这也是为了取学名而迫不得已,不能每个都生造罢。Rectum 还是正直、诚实的意思呢,现在呵呵。作为唐克斯那种性格的人,自然是不愿意被别人仙女来仙女去地叫,这是很正常的,不知道译者为什么看不到这一层,却马上想到了别的意思。

「hag」一词出现在第三部的时候,郑氏译本直接以「鬼怪」唬弄过去了,呵呵呵,译之前查一下好么,这是有典故有形象的啊,可不是「鬼怪」的通词啊。不知道后来二马氏新译本怎么样但我觉得二马氏一向译得更生硬,仿佛用了 CAT 的样子,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Order of Merlin」译作「梅林爵士团」,好啊,那「Order of Phoenix」怎么不译作「凤凰爵士团」了呢?前后一致性呢?这里又是避的哪门子的嫌?怕被说太像日版的「不死鳥の騎士団」么?

综上所述,尤其在译名字上,大陆译者实在是飘忽不定,可能是心血来潮就自己译一下,困顿疲倦就「借鉴」一下台译。而很不幸的是,还总能借鉴来台译的糟粕(甚至是明显的错误),而舍掉台译的精华。

另外,无论「摄魂怪」这个名字多么酷炫,它错的就是错的。「Dementor」这个词里面没有一个地方有「摄魂」的意思。台译的「催狂魔」才是其正解。虽然 Dementor 在命令下会吸食人的灵魂,但它们本职工作是把人催狂,最后吸食灵魂也是最终级地把人催到最狂,所以译作「摄魂怪」不仅跟「Dementor」一词本身毫无意义上的关系,还存在着本末倒置的错误。

写这么多,也绝对是抛砖引玉地说了一点点而已。《哈利·波特》的人文社翻译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说个名字以外的,你们知道人文社在面对一个因为没听清想要确认对方的话的「Sorry?」的时候,真的敢于硬生生地写上个「对不起?」吗?!求你了,这种时候,一个「嗯?」就够了,谢谢。看见「sorry」就对不起,看见「worry」就担心,以至于第五部里面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哈利没去理它。他感到自己一下子长大了很多,以前从没有过这种感觉,可就在一个小时前,他还在担心笑话商店的事,担心谁得到了级长的徽章,这使他觉得不可思议。

喂!!!级长的徽章你不是已经知道了么,赫敏和罗恩当着你的面拆的信啊,还「担心」什么,再说了,就算是不知道,也不用「担心」谁得到了什么呀,这词能这么用么?!真是一股浓浓的 CAT 风。随手变通一下,译得像点中文会死么——

哈利没有理会。人生里头一次,他感到自己长大了许多。不到一小时前,他还在想着笑话店的事儿,为那级长的徽章花落谁家而心烦意乱,这让他觉得真是不可思议。

哎呀,真是停不下来了,还有 dragon heartstring 这个,第四部译作「龙的心脏腱索」,哎呦,好长好拗口啊,所以第七部改译「龙的神经」!!!这样大丈夫?!说真的你们连上译都不如,上译译电影的时候还知道用个「龙心弦」呢!!!是不是又简单,又正确?!

人文社的翻译给人感觉就是三流字幕组的水平。就是那个能把「为你,千千万万遍」自作聪明地改成「为了你,追一千次都可以」的字幕组的水平。真的。

补充说一下排名第一的答案里大赞的「伏地魔」这个一字之改。这正是最最最差劲的一个改动。原来台译的「佛地魔」本来就没什么水平。想想看,一个从小就注意自己形象,又奸诈狡猾、八面玲珑的人,会给自己起一个「××魔」的名字么?还「伏地魔大人」?他脑子浸水了?Voldemort 的意思是 Volo de morte, 即「我飞过死亡」,他本人就是为了追求长生和权力,所以才文艺地造了这样一个名字,书里面有个细节,就是「伏地魔」走进「邓布利多」(都是烂到不能再烂的翻译……唉。)办公室里,邓布利多叫他「汤姆」,他驳斥说,如今我有一个新名字了。请问,如果他的名字是让人马上想到一种很丑陋的趴在地上嚅动的「魔」,他会如此热衷地介绍给他想要从对方求得职位的人么?!他是想说,我的技艺无比精湛,所以我现在被叫做「飞越死亡的人」!是的,我承认这个地方如果要兼顾意思就不好音译,但是这并不能作为给「伏地魔」或者「佛地魔」这两种翻译叫好的借口。因为这两种翻译都第一没能表述出原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第二哗众取宠地添加了自己的意思进去,还不如音译做「弗德默尔」好一些(最后的「t」不发音,罗琳说的,因为她说这是从法语变过来的。我不懂法语,所以上面拆成拉丁语说,但应该和法语差不多。)台译的「佛地魔」或许还让人不明所以,但大陆的「伏地魔」实在是私货太多,而且完全不符合其真实形象。

以上,看到有评论说我没看排行第一的答案……加一点进来吧。

5 月 30 日更新:有些人拿「这是儿童文学」所以不必吹毛求疵来做理由,我觉得这等人一定没读过原著,更没读过其他英文小说。罗琳在遣词造句方面不能说修炼得炉火纯青罢,但也算是当代时髦作家里比较好的一位了,哈利·波特系列的句子美感也是绝对好过很多当下其他流行小说的。可以感觉得出这是经过作者故意修善过的。如果对比《哈利·波特》和其他(就不点名某些美国作家的时下火热的魔幻小说了~)作品,谁的句子更美、更有味道那是高下立见的。这种美不是通过拽词等做作的手段,而是把句子写好,把用词拿捏到位来体现。看罗琳公布出来的手稿也可以发现在很多形容词上她是一改再改。而译本没能译出这些细腻的感觉来,当然就是缺陷,不能因为它是什么儿童文学就可以粗制滥造了。

— 完 —

本文作者:匿名用户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