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自来。

通胀的根源有两种观点,货币决定论和财政决定论。一句话,前者是主流,后者是小众。

自Friedman等货币主义者在60年代重回主流阵线之后,“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迅速得到广泛认可。Friedman的这本《美国货币史》在那个年代(甚至今天)都是非常elegent的著作。这一观点的理论核心部分直接来源于货币数量论(见任何一本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实际数据来看,无数文章,无论是用跨国截面数据,一国时序数据,还是(多国多时期)面板数据,结论几乎都是”卧槽,真的是这样的耶”!

通胀的财政决定论目前处于有理论,无证据的阶段。其代表人物,就我所知比较著名的有印第安纳大学的Leeper,以及问题里提到的Cochrane。这一理论的说法源于在一个包含货币的现代宏观模型中,如果货币政策比较消极(对通胀反应不足),这时价格水平就可能由积极的财政政策来驱动。数学上讲这是对的。但除了特殊时期(大萧条)外,似乎还没有发现这一理论generally成立的明显证据。这一学派仍在积极寻找,如果你找到了新证据……请写信给他们。

不是做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不太知道,只列几个经典文章。

Reference
[1] Friedman, M., & Schwartz, A. J. (1963). 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1960.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 Vogel, R. C. (1974). The dynamics of inflation in Latin America, 1950-1969.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4(1), 102-14.
[3] Leeper, E. M. (1991). Equilibria under ‘active’and ‘passive’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7(1), 129-147.
[4] Cochrane, J. H. (2001). Long‐Term Debt and Optimal Policy in the Fiscal Theory of the Price Level. Econometrica, 69(1), 69-116.

— 完 —

本文作者:罗金峰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新奥地利经济学派、芝加哥经济学派、新凯恩斯学派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新)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影响力远不如芝加哥学派甚至(新)凯恩斯学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