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个问题太大,论文都很难涵盖全,写本书到挺合适。
不存在在不同轨道上都通用且快速有效的双向通信方式,这个原因异常简单,天线的增益是有方向的,地面站也是固定在地球的某个位置上,卫星的天线也不会一直指向地球,通常能用于通信的窗口是非常短的。
而且不同的轨道上使用的波段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卫星要求,从L、S、C、K、Ku、Ka波段的通信都存在。
现在的卫星通信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是卫星之间的通信,第二种是星地之间直接通信,第三种通过中继卫星实现的星地通信,三种各自有适用的范围。
早期的深空探测器,比如旅行者一号:
中间的白色“锅”就是用来和地球通信的天线,直径3.7m,在卫星里已经算大了,然后在地球上放了一个37m的天线作为接收天线,通信波段是C波段(当年C段还没现在这么挤),这种方式只能等到天线对准地球的时候发射才能有效果,但所幸太空中信道质量相对来说还不错。
后来美国发射了火星探测车到火星,用探测车直接回传数据比较困难,于是美国利用在火星轨道上的奥德赛卫星作为中继,将信号传回地面,这就是第三种方式。
这种应用在地球轨道上也有,统称数据中继卫星,比如美国的TDRS,中国的天链,日本的DRTS,苏联也有,宇宙XXXX(记不得了……),这类卫星中有相当一部分未公开的是军用的,查不到数据。
这种卫星是通过接受高频段的卫星信号然后本地恢复,放大,传回地球,一般会几颗卫星形成星座覆盖全球,这是比较接近通用的星地通信方式,但是经过中继,效率就很难保证,而且这种系统目前兼容别国系统还比较麻烦,未来有IPoS的计划,但短期还没执行。
而且星载设备因为对抗辐射要求较高,而且卫星能提供的功率有限,和地面设备的性能相比还差一些,但由于太空中的信道质量非常稳定,可以用较高的载频点对点传输数据。
没有数据中继卫星之前,NASA使用了STDN网络配合地球站和部分测量船、测量飞机实地航天通信,理论上STDN实现良好通信要在全球布站,所以后来NASA选择了卫星中继。
后来有人(NASA)提出了自己的宇航通信的架构:
在通信协议方面,和平常协议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宇航通信目前还停留在比较接近通信网而不是IP网络的阶段,地面的骨干网络数据层多半还是ATM,以及DVB和HDLC等协议,网络层根据情况,近空一般是IP,深空是基于SCPS的一种协议,传输层类似,近地使用TCP,深空使用SCPS-TP,应用层协议和平常的差不多,FTP、SMTP等都有。这部分可以参考CCSDS。
> http://public.ccsds.org/default.aspx
调制技术需要根据当时的科技能力、具体的系统需求来决定,早年间的调制方式以BPSK和QPSK为主,今年来以QAM和MSK技术为主,多载波通信技术目前是MQAM-OFDM为主,现在需求比较大的近地宽带卫星通信一般也会采用MIMO技术,基本上现代移动通信中遇到的问题在卫星通信中都会出现,有些问题(比如雨衰)还会更严重一些。
— 完 —
本文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人类连地球都没搞清楚为什么跑去研究太空宇宙?
如果地球自转加快,人站在地球上是否会被甩向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