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的「+」按鈕功能是「最合適化窗口大小」和「還原」。其中「最合適化」的效果因程序而異,有的會自動調整到適合內容的大小(即「最合適化」),比如 Preview;有的會盡量佔據全部可用空間(類似 Windows 中的「最大化」),比如 Mail;還有的兩者皆有可能(實際上也是由於內容不同),比如 Safari。

這樣就可能產生幾個問題:

1)用戶對按鈕的作用感到迷惑。如上所述,由於「+」按鈕的作用表現因程序而異,用戶無法對操作產生統一的預判,從而會感到迷惑,進而避免使用這個按鈕。這對用戶和開發者都造成損失:一方面,「最合適化」窗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空間(例如 Preview 中文檔兩側的灰邊),提高屏幕使用效率,其實對用戶有利;另一方面,開發者辛辛苦苦調出的功能得不到利用,也是一種浪費。

2)與「全屏」按鈕功能部分重複。首先,在 OS X Lion 引入全屏應用之前,Mac 的「全屏」一直是「偽全屏」——即使窗口最大化,仍然有 Dock 兩側的空間無法得到利用。 這實際上和 OS X 的設計思想有關,不能算是一種缺陷。一個典型的例子是 Photoshop,在之前的版本中一直是工具窗口與作業窗口分離,直到最近的版本才加入了類似 Windows 版的「Frame」,把所有東西集合在一個大窗口裡。而隨著 iOS 尤其是 iPad 的普及,Apple 也希望鼓勵 OS X 用戶使用全屏應用,因此有了右上角的「全屏」按鈕。這樣一來「+」按鈕就更加不常用了,漸漸失去存在的價值。

與此同時,OS X 的菜單欄隨著功能的加入日益臃腫,堪比 Windows 的通知區域了。Spotlight 長期佔據右上角,後來這一位置被通知中心替代,而全屏應用的退出按鈕又會把通知中心向左移,十分擁擠。

藉這次 OS X Yosemite 界面設計的變化,Apple 也許希望來一次「洗牌」:首先 Spotlight 被改成了一眾 Launcher 類應用的風格,直接在當前界面上彈出搜索窗,一方面更清晰方便,另一方面弱化菜單欄按鈕的功能,也許等用戶習慣之後就會變成一個可選按鈕(比如音量調節按鈕,按住 ⌘ 之後可以向下拖動將其從菜單欄刪除)。然後就是把「+」按鈕改成「全屏」按鈕,簡化、合併功能,解救右上角。

從交互設計的角度看這樣的好處有:1)簡化界面,讓同種類別的操作歸為一處(正如 Apple 自己所說);2)隱藏不常用的功能,代之以更常用、更先進的功能(經 @朱文律 的問題評論提醒,「最合適化窗口」功能並未刪除,仍然可以通過按住 Option 鍵點擊來激活);3)減少用戶的學習成本,按鈕的功能更清晰、更可預測。

另外,新的按鈕組合更接近 Windows 中類似按鈕的功能,也便於剛從 Windows 轉換過來的用戶適應新系統。Cook 非常精明,在 Keynote 裡面他也說過,去年一年 PC 總銷量下滑 5%,但 Mac 增加了 12%,這其中不乏從 PC 轉投 Mac 懷抱的用戶。此外,OS X 與 iOS 的整合以及設備之間的互動也在新版本中大大增強,這同樣也是吸引 iOS 設備用戶配齊「三件套」的賣點。

以上是一些個人看法,歡迎各位補充及批評。

— 完 —

本文作者:Sam Maverick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 Mac 的窗口关闭,最小化、最大化按钮在左上角,而 Windows 在右上角?
OS X 为什么不将窗口左上角的「×」和「-」按钮合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