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答案内容量大,前方多图预警,手机党误入!
本次自问自答是对问题:
日本动漫中的性、暴力血腥内容是否对观看的中国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观点是如何产生的?
日本动漫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一种文化入侵?我们应当警惕么?
如何看待很火的日本页游《舰队collection》中的二战军国主义元素?
舰娘在中国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以及其他日本ACG有关问题中部分答主观点的声援。
本答案致力于收集从统计学角度证明日本动漫负面影响的证据,给众多日本动漫爱好者以思考。
信息来源:
由于无法使用扫描仪,故只能拍照。抱歉。
由于时间、能力有限,暂时只收集了中文资料。
感谢上述书籍/论文作者的学术精神,本文仅以部分摘录的形式呈现,若有侵权,可立即联系删除。
以下分点展开讨论
1.越喜欢日本动漫,对日本的下列好感度全部提升。
越喜欢日本动漫,对军国主义的容忍度越高。
越喜欢日本动漫,对非主流价值观接受度越高,比如颓废,消极。
如下表:
摘自——《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消费偏好研究》 陈奇佳 宋辉
该研究报告同样指出:
在对第8题各项的选择上,有一个比较一致的现象,就是随着在动漫上花费时间越长,其接受非主流观念的人数越高,在图2-10,、图2-11,图2-12中,表现的比较清晰。随着对动漫观看时间的延长,接受个人主义,同性恋乃至暴力的人数比例增高。
Page 45
但从另一方面说,喜欢动漫与接受叛逆色彩的价值观念似乎也有必然的联系。前面的讨论已经指出,越喜欢动漫,就对暴力、同性恋、纵欲主义,个人主义,颓废,虚无之类价值观念的接受程度就越高。从这个角度说,某些人指责动漫“色情,暴力”也并非事出无因。Page 49
越喜欢动漫对动漫中的暴力元素接受程度越高。而随着大学生对动漫喜欢程度的递减,他们对包括暴力元素在内的非主流价值的排斥心理越来越强。在厌恶日本动漫的男E与女E群体中,全然不认同“暴力”,“同性恋”,“个人主义”或者“颓废、虚无”、“纵欲主义”的人数均超过一半。
Page 69
8BF组(认同同性恋(主要是耽美、BL)的女性)对暴力的容忍度几乎与非8BM组(不认同同性恋的男性)持平,达到21%。而非8BF组(不认同同性恋的女性)仅有9.3%可以容忍暴力。…… 另一可能是,由于耽美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暴力因素,使得经常观看耽美作品的男女读者对暴力的耐受力增强,逐渐习以为常,甚至可能追逐暴力场景。
Page 79
8B两组对非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几乎全部高于非8B组,只有非8BM组对暴力的认同高于8BF组。
Page 90
该报告的研究方法:
面向大学生(含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分别投放3000,1500,1000,500份,共6000份报告。
研究人员称,样卷发放的数量是根据这几个城市大学生群体的规模设计的。Page 5
此外,研究人员还选择了南昌,海口,武汉,贵阳等地作为个案调查。
详细调查方案设计见导言。Page 15
该调查于2007年进行。
在价值观认同度的计算中,研究人员计算了Valid,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 Percent 等数值,对问卷反馈的情况进行了修正。Page 83
在附表6-1,6-2,6-3,6-4,6-5,6-6中,研究人员计算了之前各个模型的Pearson Correlation 以及 Sig.(2-tailed) 数值。 Page 135
作者:陈奇佳 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宋辉 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
2.越喜欢日本动漫,人际关系越差、人际信任越低、人际适应性越差
3.日本动漫深刻影响青少年价值观
4.对日本动漫态度对中国青少年攻击性有显著提升作用
5.日本动漫影响性开放程度
摘自——《动漫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董秀成
作者:董秀成 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浙江省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会理事。
该调查成文于2012年。
作者向14-22岁青少年发放了近千份调查问卷,并回收有效问卷785份。其中男生348人,女生437人。
该调查中,用
1.你与父亲的关系如何? 2.你与母亲的关系如何? 3.过去一个月你与父母争吵或吵架的次数是? 4.你与室友的关系如何? 5..过去一个月你与室友争吵或吵架的次数是?
5个问题来衡量人际关系。
用Rosenberg绘制的人际信任问卷衡量青少年人际信任。
作者在衡量动漫使用行为与其他因素的关系的过程中,计算了平均数,标准差,t, p,F
在衡量动漫喜欢程度,学业成就对青少年人际关系的影响中,以校正模型,截距,动漫喜欢程度,学业成就,误差,总计,校正总计为纵轴,平方和,df,均方,F,Sig为横轴,绘制表格,并计算了相应数值。
在讨论动漫文化与青少年人际信任的关系时,进行了回归分析。
计算了非标准化回归系数,B,标准误差,标准化回归系数,t, Sig , F ,R2
第六章,Page 108起,作者介绍了衡量攻击性的几位学者,比如Buss, Dollard, Berkowitz, Baron和Richard, Allen 和 Potkay, Anderson 和 Bushman,几个模型,比如一般攻击模型 GAM(Anderson & Bushman 2002)
作者采用David和Buss编制的攻击性问卷来测量青少年的攻击性,问卷分为四个维度:
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意。问卷采用 Likert 5 点计分量表。
在计算攻击性时,将得分位于前27%的划入高分组,后27%的划入低分组,其余归为中间组。
并计算了每组人数,平均值,标准差,F,p
该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CSAS衡量社会适应性。并进行了CR值,KMO 和 Bartlett检验,p<0.05.
在P150的表格8-3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FA提取公共因素,求得初始因素负荷矩阵,再用方差极大法进行旋转,求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
额外补充的一点是,第三节的结语指出,本研究在修订台湾学者苏逸珊情绪智力问卷的基础上,研究了动漫文化对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一、青少年接触日本动漫的时间越长,表达自我情绪的得分越高,也就是说,青少年观看动漫的时间越长,越善于表达自我情绪。
……
===============================================
6.台湾深受日本动漫影响,亲日情绪严重(这两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未知)
摘自——《日本动漫产业与动漫文化研究》 李长庆等
作者:李长庆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部分实际源自 《日本卡通对青少年消费文化影响之研究》 孙立群 台北政治大学新闻所
该研究于1999年完成。
=================================================
在《热血动漫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研究及其创作启示》中,作者陈冲对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
=================================================
在《日本动漫影响力调查报告》《动漫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中,研究人员均试图对问卷答案进行数学处理,并基于数学计算的结果对动漫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量化。用量化的方式来衡量抽象的影响力,这种方式是否可行是存疑的。
一般认为,上述内容无法证明因果关系,只是证明了相关关系。
有人质疑某些作者的研究方法。
有人质疑答主是否曲解了原书的内容,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答主没有把整本书都拷上来。摘取部分内容的做法是缺乏说服力的,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
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刘玲 第三章 ,3.2 3.3 节
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研究–《中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_李霄 第三部分
【论文】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民族观念的影响 肖竹 第二部分
日本动漫对中国大学生影响力的调查分析——以武汉部分地区调查问卷为例–《华中人文论丛》2013年01期 罗瑞芬 第二部分 含问卷调查
日本动漫对高中生心理影响研究 王旭飞 胡滨 2 结果部分 含问卷调查(样本过少)
日本动漫海外传播影响力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吴婕 第三部分
御宅现象研究_百度文库 王申 六、(2)(3)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Anime towards Children http://www.ojcmt.net/articles/33/3311.pdf马来西亚Putra大学
Discovering Japan: Anime and Learning Japanese Culture
http://www.chanpon.org/archive/manionthesis.pdf 马来西亚 含问卷调查
JAPANESE CULTURAL INFLUENCE IN THE PHILIPPINES THROUGH ANIME’S POPULARITY AND
PERVASIVENESS http://dspace.wul.waseda.ac.jp/dspace/bitstream/2065/40000/1/Honbun-6044.pdf菲律宾 含问卷调查
Page 98 graph 3 日语教学机构数量膨胀
Page 103 graph 9 学日语的动机 ,动漫是一大原因 by Japan Foundation
Page 183 Table 15 日本游客数量,入籍人数,变化图 by MOJ Immigration Bureau
该论文内容详实,引用丰富,看起来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
Bravo, Ma. Bernadette. The Influx of Japanese Animation in the Philippines and
Philippine-Japan Cultural Relations.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Asian Center, September 2006. (unpublished) 菲律宾
The impact of Japanese pop culture on the Singapore youth http://www.mediacom.keio.ac.jp/publication/pdf2004/review26/3.pdf新加坡 含问卷调查
Discovering Japan: Anime and Learning Japanese A Master’s Thesis Submitted to East Asian Studies Center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Culture
美国http://www.chanpon.org/archive/manionthesis.pdf
THE SIGNIFICANCE OF MANGA IN THE IDENTITY-CONSTRUCTION OF
YOUNG AMERICAN ADULTS: A LACANIAN APPROACH 美国
http://www.uiowa.edu/~srae/workingpapers/2006/documents/06_Chen_Hsiaoping-Paper.pdf
The effect of young children on their parents’ anime viewing habits: Evidence from Japanese micro data http://mpra.ub.uni-muenchen.de/49465/1/MPRA_paper_49465.pdf
“Jobs, animation drive the popularity of learning Japanese”, The Japan Times Online,
November 6, 2009. < Jobs, animation drive popularity of learning Japanese> (Accessed January 11, 2010) 新闻报道
Allison, Anne. “The Attractions of the J-Wave for American Youth”, Soft Power Super
Powers: Cultural and National Assets of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 England, 2008. 美日文化软实力
待补充
=================================================
日本人 增田弘道 在《日本动漫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 中提出了「动漫软实力论」 (P194)
可以说,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指让人对这个国家感兴趣、想到这个国家访问或居住的魅力。软实力是测量一个国家受欢迎程度的工具。近些年来,软实力日趋受到重视的原因是冷战的终结使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相对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软实力。
增田弘道进一步指出
日本动漫大举进入世界市场有可能会招致非难和排挤,那么日本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武器捍卫权利能?如果日本动漫在海外市场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就有可能被视为垄断。像法国和菲律宾等国家曾经发生的那样,抵制日本动漫的事件今后也很可能发生。
过去美国也发生了很多起诉日本企业的事件,有些诉讼完全是故意刁难,但如果应对不力,很有可能遭到不公正的对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面对指责,日本动漫企业必须全力应对,不能有半点纰漏。比如,如果有人批判日本动漫过于暴力,那马上就应该反驳「日本的暴力事件和杀人事件比美国少得多」,然后提出证据。日本应该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指责,并提前收集资料,以周全的应对这些问题。如果不然,则是承认了他人的指责。
===============================================
该问题的本质是「文化对人的影响 」 或「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人的影响 」。
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文化软实力产生的影响很复杂,难以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国家会让人愿意亲近,产生正面印象」。
至于这是不是文化入侵,会不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等造成影响,尽管有国内某些研究的支持,但个人认为,不足以下定论。
建议:请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保持谨慎。
==================================================
2014.6.10 最后一次更新
此答案结论严重不靠谱!请勿赞同!
如果以后大家看到了类似的问题,请重定向至本问题,或本文开头所述的问题,以免给更多的人带来困扰。
不删除本答案,是为了给后人一个鞭尸的机会,或者把这个尸体永远地埋进土里。
由于此答案带来了巨大的争议以及令人不快的内容,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答主本人应该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故即日起停止本账号使用。
三思而后行,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习独立思考——仅以此三句话献给看到这里的知乎用户。
— 完 —
本文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3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互联网怎样影响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