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在某二三线城市的移动市公司。别的不说,就在今年,在我认识的同事中,已经有近十位选择辞职,其中不乏工龄较长且工作能力独当一面的骨干员工。辞职的同事有考事业单位公务员的,有去本地区其他单位比如银行的,有自己创业的,有转型去陌生行业的,也有去北上广探寻的。

他们从移动辞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认为性价比太低。虽然移动公司秒进斗金,但是公司内部管理杂乱,加之上级KPI考核完全没有理性且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直接导致各部门无用工作做的很多,表现出来的就是移动工作很忙。

移动内部部门职责划分混乱。举个例子说,营业系统(行话叫做BOSS),其网络的线路由A部门负责,交换机由B部门负责,承载业务由C部门负责,具体的维护可能又由A外包给了D公司。等这个玩意出了问题(比如说某一段的线路出了故障导致某些营业厅网速慢),分管领导也不知道下面具体是怎么分工的,瞎抓C部门去解决。而C部门压根就不管传输上的问题,然后找B,B查了设备说没问题,C再去找维护方D,但是D又归A管,不听C的,C再去找A,A却说领导没找我,不关我事。最后一个皮球踢了一天,还不知道这个皮球应该踢到哪里。本来很简单一件事情,却要拖很久才能搞定。移动之所以管理混乱,主要原因是公司自组建以来,虽经历了多次转型沿革,但是部门越来越多,部门分工反而越来越模糊。大国企的弊病没能祛除,反而积重难返。

移动的工作压力很大。当然,这个主要是磨时间,并不像互联网的研发需要思考各种各样的架构代码。移动的工作不用动什么脑子,只要按部就班,可以说多数工作技术含量为零。压力大主要是因为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考核很不切实际。

移动内部的考核指标各种各样,没有你不敢想的,只有你做不到的。很多考核,除了折腾以外,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举一个经营方面的考核吧,比如这个季度市公司要求A县发展2000条宽带。按理说,2000条完成了,该收的钱收到了,就应该完成考核了吧,正常人的思维应是如此。但是,在移动,不是这么看的。你到2000个用户家里装了是没错,每个用户的钱都收到了也没错,但是我还要考核一下你们发展的宽带的质量,比如看看这些用户每天会不会上网,每天上网多久,吃饱了没事干,再看看这些用户的手机号码会不会欠费,通话情况如何,是新入网的还是老用户。之所以考虑这么多维度,主要是为了防止下级单位搞了小名堂。呵呵,如果任务量可以温柔一点,谁会动这个歪脑经啊,搞小动作也是要成本的。公司一方面想发展用户,人家好不容易发展了一些,却还要核查一下是不是真的发展了,如此缺乏信任,这难道不是前后矛盾,公司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移动的不少考核指标,已经脱离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举个例子吧,我所在的地区,每年春节前后返乡的农民工大概是25万,这个是省级官方媒体的数据,绝对准确。但是公司要求在春节前后卖出40万张回乡卡。理论上,回乡卡不一定要卖给返乡人群,但是毕竟40万远远多于25万,何况并不是每个回乡的人都需要换一张新卡,所以40万这个数字早已过饱和(过饱和的任务,理论上来说是无法完成的,如果完成了,那么其中一部分号码不出问题才怪)。这个任务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如何完成这个指标,怎样指定营销策略,如何分配指标给下级单位,怎样考核下级的经营单位,放出去的号码出现欠费怎么办,这些号码出现垃圾短信怎么追查,这就需要做分析的人写各种材料。一篇精美的PPT写好了,领导一看觉得要改进,然后又修改,反复循环,到了晚上11点,领导说,哎,明天再改吧,然后天天重复,持续一个月天天加班到深夜都不奇怪,甚至周末节假日都不能幸免。因此,移动很多人连法定的年假都没机会请。再倒霉一点,好不容易休个婚假,休了个一两天还被回单位加班(哼,大喜的日子被抓去加班,会恨你公司一辈子的)

因为移动是这样的做事方法,使得内部有个默认的规定,手机必须7*24开机,如果在非工作时间没及时接到工作电话,后果可能很严重。运气不好一点,仅仅因为在晚上1点没接上级的电话,这个月的绩效就拜拜了。实际上,对于非网络设备维护者来说,哪里有那么急的事。如果网络坏了,导致一个小区的用户不能打电话,这个倒是十万火急。

在移动做事,你会觉得很累,这种“累”不是脑力或是体力的累,而是“心累”。在每一天的下午5:30,你不知道半个小时之后的6:00能不能够按时下班,因为5:50的时候,可能有个临时的会议要你去参加,开完会可能7点钟了,你可能还得根据会议内容整一份材料,9点才能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你无法预料到领导会不会突然来一个电话把你召唤回去;晚上12点你已经在做梦了,部门领导来一个电话,搞不好你就得到办公室做公司领导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看的临时材料;周末节假日你或是休息、或在游玩、也许在约会,单位来一个电话,没准你就得立马回公司。在移动做事,你很难安排自己的私人时间,因为这里的工作时间没有什么规律性。在移动,永远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上午8点,你肯定要上班打卡签到,至于晚上几点钟能走,呵呵,六点、七点、八点、九点、十点、十一点或者第二天半夜,都是有可能的。

一个公司,员工常年不能按时下班且没有加班费,却要硬性规定上班时间,这是在耍流氓。公司少数人加班,很可能是这几个人工作效率低下;公司多数人加班而且加到很晚,那百分之百是公司的甚至整个行业的管理策略在走斜路,而且是很斜的路甚至是调头的路。

因为考核所致,公司领导特别重视短期效益,因此公司内部有各种各样的每日经营数据通报,有短期的,也有季度的,相关部门的同事,光是做这些通报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说一个短期效益的具体例子。比如今天某个校园区域用户通话平均时间比上周的少了几个百分点,然后公司领导就要召集给多个部门的领导开会,而且第二天就要分析材料,但是开完会估计就到下班时间了。部门领导开完会之后还要布置部门内部分析材料的编写,然后就如上文所述,这些材料就要抓人加班完成,往往要折腾到深夜才能弄出来。等忙完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除了word和ppt,其实什么有用的事情都没做,相关的数据又自动恢复到了所谓“正常”的水平。大家心里都明白,在竞争环境下市场是不断变动的,移动在很多地方已经占有了手机用户的75%,基数越大允许的变数就越大,且样本数越大,其行为更加不可预测,因此每天有个小波动都是极其正常的,但是领导不这么认为。因为考核压力实在太大了,业务稍微有点下滑,他们都会担心影响自己的业绩。

同样的,为了完成考核,移动以及其它运营商都有“全员营销”。比如时不时的给所有的员工(对的,所有的人,包括和市场营销从来不沾边的技术人员)下发任务,比如说一个月要卖出去多少宽带,多少终端,多少充值卡等等。有的任务是完成了有奖,完成不了无所谓,有的就是完成不了就要扣年终奖。如果一个都完成不了,年底被扣个几千很正常。更变态的时候,公司会“发”给你几十张手机卡或者几台手机(其实是强行卖给你的,只是价格会比市场价低,比如50元的手机卡只卖给你20元),然后你就周末节假日找地方摆摊做路演吧。卖出去了,得到的钱就全是你的了;卖不出去,那些手机卡和手机就是你的了!

对一般人来说,全员营销是很难完成的。如果完成了,则意味着我有很多朋友,我的朋友们每年都要换一个手机,每年都要换一个手机号码,每个月要充很多话费,每年都要搬家安装新的宽带……好的,再假设我真的有这么多热心且有钱的朋友,他今年为了帮我完成任务,把去年的手机号销户了,换了一个新的手机号,对公司来说,开了一个新号码,但同时也废了一个旧号码,用户数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当然,这是极端的例子,但是全员营销对公司业务量的提升能有多少呢?我们再假设一下,一个中等大小地级市的移动,连带附属的县公司,一般是1500-2500员工左右,平均每个人每年额外卖了10个号码出去,加起来也就2万个号码,对一个百万以上移动用户的地区来说,用户提升量也就在1%-1.5%左右,且不考虑很多亲友帮忙完成的任务,属于低消费的(往往每月只有不多的通话次数,用几个月就抛掉),对公司收入的提升就更是微乎其微了。

关于全员营销,公司领导的看法是“让所有人体会到竞争的激烈”。没错,身为公司的一员,关心一下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应当的。公司鼓励员工在工作职责之外,利用自己的交往圈发展用户,也是可以的。但是移动现在是让所有的员工一窝蜂搞营销,不能完成任务还要扣罚,一年动辄扣掉几千,这样就太过分了。良性且高效的管理模式应当是让每个员工各司其职,比如说做网络的就专心搞网络,做市场的就安心做市场。让做维护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之余还要去小区摆点,去校园宣传,同时又令做市场的配合网络的测网速,这叫什么事?这样的管理,简直是瞎指挥!

也许是因为企业结构太大了,领导们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过一线。我这里说的一线,指的是公司自己经营的营业厅。公司虽然常常说,要重视一线,然而,这种“重视”,却下各种任务。公司对自己开的营业厅的管理相当混乱。有的时候,因为“就近”,这些厅店由所在的区县分公司管理,有的时候,为了“集中”,又全部由市公司市场部一管理。这种“灵活创新”的最终结果是在平时,市场部要给厅店下任务,同时区县也给厅店下任务。双重任务导致了很多一线人员,如果完成不了当天任务,根本不能下班。他们白天在前台坐了一天,晚上还要加班做“外呼”(即采取鸟枪法,呼叫大量的所谓目标用户,看有没有对业务感兴趣的)。与此同时,因为任务重,扣罚变得更严格,一线人员做的事情更多了,拿的钱反而更少了。经过各种扣罚的“洗礼”,很多营业员一个月到手加起来就1000元左右,说出去真得”吓”死外行业的人。这么搞最明显的恶果就是,一线人员,包括营业厅经理的大量辞职,同时新招收的营业员对业务不熟悉,常常出现办理差错,极大地影响了客户感知。对一线这样高压管理,虽然说在短期内可以把业务量冲上去(即前文说的“短期效益”),但是从长远看,是极其不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一线正如高楼的地基,把地基的成本扣下来给楼房加层,楼房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了,但它撑不了太久,就要出现结构性的大问题。

领导们也明白,很多员工内心对工作是有抵触的,因此他们经常向大家宣贯:你们要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赢电信和联通,我们不能看着竞争对手在我们的地盘肆意掠夺,只要我们赢了,以后的工作就很容易做了!呵呵,这么洗脑太没水平了吧。首先,应当站在公司角度思考问题的,是领导们啊,我们底层的员工,没有相应的资源和人脉,根本达不到这一高度,即便思考出了东西,也不会被当一回事,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次,一天到晚把注意力投向电信和联通,那只能说领导们的目光太短浅了。前文已说,国家是让三家运营商均衡发展的,三家人本质是一家人,移动和所谓对手发展的好与坏,都被国家调控着,做的小可以扶你一把,做得太大,就要踩你一脚,这些格局,并不是区区一个地市级别的移动公司就能改变的。移动都被电信和联通“掠夺”6年了(从3G牌照发放起计算),收入和份额不还是年年增长吗?和对手的对抗,我们年年都赢了,为什么压力还是越来越大?“赢”了,其实更没好日子,今年做的好,明年就会被要求做得更好,这样一年更比一年难。

诚然,为公司奉献是每个员工的责任,但是奉献可以不是无私的。我奉献了,我就应该有所得。在移动一般是没有加班工资的,除非是法定节假日的网络值班。移动不会特意让你“加班”,只会布置很多的琐碎事情给你,然后说明天一大早公司例会就要,这样你就不得不加班,但是并没有“强迫”你去“加班”。对员工来说,自己有私人生活,有妻儿老小,这是一个自然人最基本的人权,如果长期因工作缘故无法顾及家庭,甚至夫妻一天除睡觉外的见面时间不到一小时,那么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太令人寒心了。目前的移动,对员工鲜有人文关怀,这一点给大家的感觉非常不好。企业越做越大,用户越来越多,收入年年增长,员工却越过越苦,人才大量外流,这种现象的产生,需要公司上下所有管理者深刻的反思!

大家心里都明白,移动的工作节奏根本不需要这么快。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企业尤其是中国移动这样的大型央企,其效益好坏更主要得看国家政策。遥想10年前,移动刚开始做通信业务,凭借一张无敌的的GSM网络以及国家给移动大好的市场环境,用户想买个手机号都要彻夜排队甚至托人找关系。而后来到了2008年3G牌照发布的时候,国家为了照顾同胞兄弟电信和联通,给了移动一个鸡肋的3G网络TD-SCDMA以及实力不怎么样的队友铁通,直接导致移动现在的3G和宽带发展艰难,这种政策和技术上的弱点并不是靠全员营销、通宵做分析以及全天候在小区街道摆摊设点就可以改善的。

再顺便说说,当时2008年电信买CDMA2000的牌照时,是中国移动集团给他付的钱。呵呵,底下的人累死累活拼市场份额,在校园营销搞恶性竞争,为了区区几个学生用户,三家运营商不惜大打出手以致警察出面协调;对于高层来说,大家却是一家人,资源互相借用一点都是尽可的。不得不说,这种怪象的出现,是整个中国移动的悲哀和耻辱。

总而言之,移动特会折腾,而且做的很多事情毫无成就感,完全是为了虚无飘渺的考核数字。公司里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做了很多无用功,但是没人敢点破。

说到待遇,这可能是大家更为关心的,相对来说,移动公司的薪酬管理体系还是比较规范的。光从数字上看,正式工还行,不计年终,岗位最低的正式工一个月到手在4.5k以上,包括年终,一年下来到手6w以上,岗位高的普通员工的一个月可以拿到八九千,在二三线城市算还行吧。移动也有“派遣工”,岗位高一些的和正式工几乎没有差别(即“同工同酬”),岗位很低的一个月1500不到(如果完成不了任务扣钱,可以扣成负数),但是工作强度和正式工没有区别。低岗位低工资的员工,离职率是最高的,有的班组,比如营业厅和做基站维护的,基本是每隔半年,换一大批人;再过一年,几乎一个“老人”都不剩了。

移动稳定,收入尚可,但是性价比就这样吧。当然,有如上弊端的企业,肯定不止中国移动一家。移动也不是一无是处,作为一个企业,它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为民用通信的普及做了很大的贡献

对于求职者来说,进入一个企业或是行业之前,他很难对其有全面的认识,等到进去之后再发现“原来XX公司这么坑爹”,已经晚了。所以,抱怨之余,只能暂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知道,自己在说公司的不好,还有相当多的应届毕业生挤破脑袋想进来。恩,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 完 —

本文作者:匿名用户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7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移动互联网产品如何运营?
移动互联产品的未来怎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