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IPO有段时间了可能略有胡扯。没太大必要去看见个新闻就过度分析,都是正常活动而已,行里这都不算个事儿,很难算上新闻。

这就是一般就常说的pre-marketing,Lehman以后世界IPO市场惨淡了些年,投资者IPO需求没以前人傻钱多时期那么乐观了,underwriter和上市公司都没以前那么有谱股票肯定卖的出去,所以最近几年很常见的做法就是投行先带着公司高管去有针对性地见见本行业比较重量级的几个投资机构,属于给roadshow打个前站摸摸底,买方卖方都互相做做沟通。

对卖方来说,主要的好处是感觉一下IPO的需求,投某个行业股票的机构风格大抵相似,如果主要的几个对你的story有兴趣,有可能会投你,你就对真IPO能不能成功,有多少demand有一些底。给这些投资机构access to management也能让他们对上市公司更有兴趣,并“认为”自己有些独到地了解,同时这些机构会有一些关于strategy和performance的看法,比如我们喜欢哪个哪个行业哪个哪个国家的发展前景,我们喜欢搞这类产品的公司不喜欢那类产品,我们投了同行业的A/B/C公司主要是看重他们哪些哪些potential。这些反馈对真正路演怎么sell story都有挺重要的指导意义,见人下菜碟嘛。

很多上市计划pre-marketing回来都会有些方向上的微调,路演侧重点啊重点投资者目标群啊融资总量啊之类之类,都是根据需求微调自己的story和IPO的strategy。很多比较边缘的上市公司如果发现目前没有需求干脆就推迟或者不上市了。阿里这种就是去测测投资机构体温罢了,反正prospectus都发了,主要是keep them warm,没什么可分析的,也不是去找cornerstone,就是去跟人家聊聊。

各个国家的证监会规定不一样,一个确定要上市的公司路演和定价前的规定大同小异就是不能给任何单个投资者non-public information,这种pre-marketing一般两边也都很小心不会露自己的牌,对估值啊某机构会投多少这种最多绕圈子试探试探,不可能真谈的,主要就是聊聊公司战略聊聊行业,充满着团结友好的氛围。

— 完 —

本文作者:PhilippeS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延伸阅读:
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如何做好对美投资者关系?
在中国概念股饱受质疑,股价走低的大市下,九城、网秦、当当等国内赴美上市公司均采取管理层回购股票的做法,这种做法能提振股东信心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