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国内音乐剧的现状基本上可以用群魔乱舞来形容,很多机构或者组织涌入市场,至少今年我听说过的在筹备中的或者已经上演的音乐剧作品就大大小小不下20部了,确实很容易给大家造成一种虚假繁荣的感觉,但这之中真正能在市场上立得住脚得少之又少。

但是,跟楼上几位的悲观论调不同,我个人非常看好音乐剧在国内的市场前景

首先,文化娱乐消费是随着一个国家物质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起来的,从近几年国内电影市场的井喷就可见一斑,说白了,就是人有钱了,花点钱看个电影看个演出都不是什么事,也有文化了,除了洗头洗脚搓麻将,也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和精神满足了。其次,各种资源对于文化产业的倾斜,包括政策的,资本的,甚至从业者的疯狂涌入,都是利大于弊的,从根本上促进了产业链和消费群的成熟,毕竟没有关注就没有机会。所以,音乐剧作为文化娱乐消费的一种,从大势上来讲,一点问题没有。

那从文化娱乐消费的细分来讲,音乐剧在国内确实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身边混淆音乐剧和歌剧概念的人都不在少数,所以音乐剧的推广很像快消领域的品类营销。品类营销是非常非常难的,因为你需要给消费者灌输一个从无到有的概念和消费习惯,这就跟早年的咖啡馆啊,可乐啊这些洋玩意进中国一样,不去亲身体验根本不知道商家卖的是什么。但是,品类创新又是市场营销中最根本的创新,一个品牌如果能在一个新的品类崛起的过程中迅速占领一席之地甚至自己去开创一个新品类,那品牌就会在消费者心里占据非常高的地位,甚至在一些领域后进者会很难再有大的机会,比如说饮料界的红牛,咖啡馆界的星巴克。

那么音乐剧是不是一个有潜力的品类呢?欧美日韩市场不必赘述,当地的音乐剧市场都已经相当成熟,音乐剧早已成为大众娱乐方式。那么国内市场呢?七幕人生去年在上海《Q大道》的观众群里做过一个回访调查,发现被调查的观众中有60%是人生中第一次看音乐剧,而同样的受访观众中98%的观众表示非常喜欢音乐剧这种形式,以后还会再看。这说明,音乐剧作为一个新的品类是有很大潜力的,关键在于从业者能不能提供给消费者最好的内容,有没有综合的品牌运营思路,有没有长期耕耘市场的决心。当下市场乱象出现的原因大概是能同时做到这几点的从业者太少了。

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成为一个音乐剧演员,首先是扎实的基本功,演唱跳俱佳是一个音乐剧演员的基本要求,如果有条件,一定要接受专业的训练;其次是文化素养,国外很多演员都是从小练就的专业基本功加上通识教育的背景,多一些人文积淀,对于文本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把握都是很有帮助的;最后,要泼冷水的是,除了不懈的努力之外,演员依然是一个很需要天分和运气的职业,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当演员的。四季剧团的浅利庆太曾经说过,如果三次参加四季的面试不过,我劝你放弃演员这条路。一个人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评估,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不以己之短博人之长,也是一种智慧。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能有帮助。

— 完 —

本文作者:杨嘉敏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我国没有律政题材的电视剧或者电影?
美国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真的隔行如隔山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