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没有执导好莱坞大片的经历,但论及《哥斯拉》这部电影,他确实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他也没有辜负人们的期待,在大片处女作中交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答卷。
回到2010年,爱德华斯以区区15000美元,拍出了被知名影评网站AICN誉为’近年来最佳怪兽灾难电影’的《怪兽》,但片中直到末尾,怪兽们才姗姗来迟,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象出现。这显然是导演刻意为之。我是在去年才看到了这部影片,片中的特效不能说是惊为天人,但联系起它的成本,确实让人赞叹。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导演对悬疑恐怖的氛围和男女主角心态变化的把握,他成功渲染了一种另类的——慵懒、随意的灾难片风格。
爱德华斯说自己是《哥斯拉》的粉丝,他收藏了几乎全部日本和美国发行的从1954年到现在的有关哥斯拉各个版本的影像资料。他重新诠释的哥斯拉得到了大部分老牌哥斯拉粉丝的支持,这种诠释并没有更贴近日本最早给哥斯拉的标签——核阴影,但在引入哥斯拉的对手Muto来丰富主线的同时,还是比较准确的表达了影片的思想,如同片中渡边谦扮演的博士所说:人类以为自己控制了自然,其实恰恰相反。
从电影剧情来说,《哥斯拉》延续了爱德华斯在《怪物》中的模式,一路的铺垫,直到最后在雨夜的唐人街一场激战。剧情好于同样的巨怪电影《环太平洋》,但也就好了那么一点点,对比导演的处女作《怪兽》给人们的惊艳相比,《哥斯拉》更像是一场畏首畏尾的冒险,或许他拿了投资人大把的钞票同时也不得不给自己套上了好莱坞的手铐,他能负责的更多是作为一个搞电影特效出身的导演在视觉方面的呈现——比起《环太平洋》中噩梦一样的怪物造型,《哥斯拉》中的三个怪物起码更像是三个生物而不是三块大石头——但影片中几处关键的转折太过僵硬,渡边谦作为主角比他在《盗梦空间》中的戏码还少,他一整场都在扮演一位类似画外音的角色,通过一次次讲解把怪兽的下一步行动说的明明白白,让观众失去了一丁点猜测的可能性。要知道《哥斯拉》在日本最初的编剧是一位搞推理小说的作家,可不是《奥特曼》的儿童剧作家。
哥斯拉不是美国式的锤子敲钉子的文化产物,它处处体现着日本人对于核弹和恐惧和反思,也反映了日本人对于自然的一贯敬畏,“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能力”,这是哥斯拉电影的核心。哥斯拉就是大自然用来平衡的工具,他首次出现于核弹爆炸,再次出现于另一种巨型生物的崛起,虽然结尾它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但如果人类继续对自然的破坏,下一次哥斯拉所要平衡的对象就是人类了。记得另外一部小时候看的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小飞龙》,也是类似哥斯拉的产物,不过日本对于核威胁的思考如此深入,恐怕也反映了他们对二战本身反思得不够,毕竟,核弹在二战的使用也是为了结束一场无可估量的悲剧而造成的一场范围可控的悲剧。
— 完 —
本文作者:刘文举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8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电影《富春山居图》?
如何评价电影《环形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