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评价,聊聊阅后感!
那个年代。
本书的时间轴线是从民国到新中国前期, 那个年代是凄苦不堪的,没有安全感可言,相互揭发批斗。陆教授这种在学术上不受政治左右的人,注定是无法平静的生活和专研。自由对任何人来讲都是奢侈多余非分之想的,自由是要蹲监狱的,各层人们必须攀附政治,就算你不懂啥是政治,也要违心的表明自己的阶级立场,否则就会戴上臭老九的帽子,政治犯那是最常见的一类人。他们这类人的疾苦和遭遇,我们这年代的人无法想象的,哪怕语言表达再丰盛。他们能够顽强的存活下来,是靠自己坚定的意愿和运气。话赶话讲到这里,纵观历史,朝代的更迭始初,不都要经历这样的政治风波嘛,肃反,明确政治风向,这些都是一个新国家集权的举措。这就是中国的国情,五千年文化留下的弊病-内耗,只是苦了那些学者们,中国人向来都是小气的。
陆焉识。
一个上海大户人家的才子,聪慧而倜傥,不堪旧时代的命运安排,又委屈其中。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术上,却因学术“没用场”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进,被打成政治“反革命”。陆焉识一生的称呼可谓多,陆教授、老几、老陆、老头儿…这四个称呼最能表现他不同的身份。“陆教授”他最为得意的时代,为人正恳,一心专研学术自由,深得门生的拥戴, 正是如此的自由,多半生的命运葬送在监狱内,先是民国的后是新国的。连他的恩娘都说“读书,是没用场的”,他却执着终生。老几是他在监狱时的称呼,可见监狱生活的无奈,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劳改的生活是凄凉的,与人争夺活着的的权利更是痛苦和无奈的,“政治犯”“牛鬼神””罪大恶极的反革命“这些独特的罪名,是多么荒诞可笑的。”老陆“听起来,亲切温馨,是劳改期间对他最美的称呼,这也是良知之人对他的敬重,与陆教授相比,我倒觉得这个称谓更有时代意味。”老头儿“是他儿子和女儿私底下的称呼,时代的遭遇必定连累家庭的子女,伤疤的愈合是持久的,就好比政治风波的漫长。我最赞赏的陆焉识是对学术自由的执着,他从来没有为之屈服,这种学术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如今的社会太乏这种学术精神了,各种教授和学者都在为功利或政治名目献身或委曲求全。
冯婉喻。
她是一个温婉而坚韧的女子,是姑姑作为巩固家庭地位的牺牲品。如果不是年代的变迁,或许她一生只能作大家闺秀。身边唯一的男人被扣上帽子,刑期次次延长,她不像别人的女人明哲保身划清界限,而是甘愿受人凌辱,为丈夫降刑,她的男人能活着就是她生活继续的希望,在困境中逆来顺受,没有因困难退缩。她是一个内心充满信念的人,也正是这信念给她生活的希望,苦等她的男人。
爱情。
整部小说的主线就是讲述这段夸时代的爱情,这段爱情是融入生活,横跨在时空之上的,是高贵的又是平淡无奇的。陆焉识说”饥饿一场,遭罪一场,生死一场,才明白自己的福气。他的福气就是冯婉喻这个女人,为他养了三个孩子,让他见证了她是怎样苦等他的。”陆焉识归来后,冯婉喻无法记忆起眼前的男人就是她苦等的男人,冯婉喻在生命终结的最后一刻都不责怪她的男人,“他回来了吗?”“在路上呢”“恩,路远着呢”。这是一段凄美的爱情,她颠覆现时代的爱情,网曝的那些为了自以为高大上的爱情而什么什么的,在作者看来,他们的所谓爱情,最多是过家家的无聊游戏罢了。我认为爱情应该是同行相惜,哪怕横渡在时空之上。
感叹。
读完整部小说,心中老是种种不平。为那个年代,为陆焉识,为冯婉喻,更为这段爱情,或许正是自己身处这个年代所患的通病在作祟。不同年代的人,无法真正去琢磨同年代的事,更不用想去批判是非,何况无是无非。张艺谋用电影《归来》去揣释 ,我却摇头无力,哪怕是稀落的文字。一个人内心如果没有希望和信念,那他对生活就不会有信心,冯婉喻的心境正是最好的佐证。
结尾。
如今年代的躁动、功利,使得作者以陆焉识不辞而别结束,留下读者们 意味犹尽的思索。
— 完 —
本文作者:罗传贺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对《金陵十三钗》的内容强烈反对的观众,为什么不去指摘原作者严歌苓,而是只针对张艺谋呢?
让你看得十分亢奋的电影与小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