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今年7月至8月参加了Symposium会饮沙龙活动,会饮沙龙的官方主页是这么介绍的
会饮沙龙是由一群海外中国留学生创办的非盈利暑期读书讨论会,阅读内容和方法以哥大核心课程中的文学与人文课(Literature Humanities)为基础。2013年,会饮沙龙将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两个试点项目。这也是把美国博雅教育中的人文教学方法和理念面向中国学生引入的一种尝试。
简单说,就是几位在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常春藤学校的一群大一中国学生为了推广哥大(或者说美国大学)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而在北京、上海两地开设的读书沙龙活动。从今年7月到8月,会饮沙龙一共开设了10次每次2小时(实际时间会超过一些)的读书讨论,阅读书目有《伊利亚特》《圣经》《会饮篇》《蒙田随笔·论经历》《俄狄浦斯王》中的篇目,每本书两个讨论session。
具体内容大家可以去官网了解,说下我参加之后的个人感受,一个词,获益匪浅。首先会饮沙龙给我提供了一个接触这些西方经典的很好的机会,其次对于这些阅读内容我的理解程度远比自己一个人读要深,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会饮沙龙的讨论很大程度地启发了我理解文本的方式。
下面来详细解释下为什么会饮沙龙举办地那么成功——
- 对沙龙成员有较高的选拔性。由于活动主要面向美国本科留学生和准备本科出国的高中生,会饮沙龙的所有活动,从阅读材料到思考问题,再到现场的讨论,都是在全英语环境下进行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大的挑战,像《伊利亚特》这样的史诗即使读中文都有些吃力,更何况英语呢。不过,在认真研读之后,倒是越来越对它产生了兴趣。另外,所有想报名参加的同学需要在线申请并写两篇essay,最后录取北京上海各15个成员。申请的时候除了回答“最崇敬的人”“最喜欢的书”“简短地自我介绍”“你最自豪的时刻”这几个简短回答之外,还需要写一篇300单词左右的“你为什么要来这里,你是怎么看待博雅教育的”文章,和一篇300单词左右分析评价蒙田《致读者》的文章。当然,这些内容也都是需要用英语完成。最后会饮沙龙一共收到了八十多份申请表,录取了北京上海共30人。
- 高质量的主讲人。沙龙中每本书的两个session,都设立了相应的主讲人,他们也都是大一升大二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校的中国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会饮沙龙是努力为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哥大人文课Lit Hum的场景,作为主讲人的哥大学生在领导沙龙讨论之前已经在大学里参加过这些书目的讨论。他们早就已经把这几本书翻得滚瓜烂熟,不仅如此,书的所有空白之处写了密密麻麻的批注,一些是他们自己读的时候的感想,更多的是他们之前在大学讨论课上做的笔记。他们作为讨论的领导者,却绝不是仅仅一个人谈论书,而是会不断提出值得讨论的问题估计大家参加其中。
- 积极的讨论模式。之前说了主讲人不会自己说太多,而是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例如,在读到《伊利亚特》的时候,我们被提问“阿喀琉斯为什么而战?”、“士兵到底是为国家战斗还是为自己战斗?”、“在短暂荣耀与平静终老两种生活方式中该如何选择?” 等等的问题;读《论经历》的时候,还会有诸如“你们认为怎样的一生才是幸福的一生”的发散问题。这些都是自己独立阅读的时候容易忽略的细节,却在讨论中被拿出来深入思考。无论是谁,只要有想法,就可以直接说出来,当然,由于之前的选拔,来参加沙龙的人都是积极主动愿意投入其中的,所以绝不会出现羞涩冷场的情况,反而会有大家抢着发言的时候。同时,讨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时还会有分组讨论的环节,几分钟后再每组派代表交流结论。
- 做笔记!这个习惯被主讲人一再提醒,负责人也多次在给我们的通知邮件中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沙龙记录。有时候主讲人也会给我们看一眼他们在哥大Lit Hum课上做的密密麻麻的笔记,这一点着实让我钦佩不已。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每次讨论之后,沙龙的负责人会收集整理沙龙的讨论记录,发布在人人主页上,看一眼讨论记录,就等于重新复习了一下整场讨论。
- 科学的阅读方法。会饮沙龙给我们的邮件中一再强调textual evidence(书面证据)的重要性,说我们关于读书的讨论不能天马行空脱离文字,所有的观点、猜测等等都需要从文中找到确切的语句来支持。科学的阅读方法,会让我们的讨论出的结论(不一定有结论,至少也是各种有理有据的观点)比较靠谱。同时,熟读原文,更能够管中窥豹。例如《伊利亚特》中反复提到Achilleus the swift feet,我们就讨论了为什么荷马总是要强调swift feet,然后就想到阿喀琉斯的“快”还能与他急躁的性格联系起来。
一篇答案被我写得像软文哈哈,我发誓我只是参加者不是组织者哦,但我绝对愿意无偿为会饮沙龙做宣传。今年是第一次举办会饮沙龙,明年暑假应该还会有这样的机会,也可能在除了京沪之外的城市开展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报名参加哦!
会饮沙龙官方网址 Symposium会饮沙龙
会饮沙龙人人主页 人人网 – 注册
最后贴一篇新闻晨报对会饮沙龙的报道
据《新闻晨报》报道,“我们的初衷是将最好的读书体验分享给在国内的同龄人。”这个暑假,来自美国常春藤大学的一批学生将西方博雅教育带到中国,创立了“会饮沙龙”读书讨论会。其主要创办人是两名年轻人——来自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上海男孩丘深和北京女孩谭秋韵。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7月 14日,“会饮沙龙”读书讨论会分别于上海和北京同时开幕,展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小型讨论学习方式——博雅教育 (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
热烈讨论荷马史诗
7月下旬的一个晚上,记者来到了“会饮沙龙”在城隍庙附近的一个活动点。这是个7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同学们手里捧着阅读资料围坐一起,学习氛围很轻松。当天共有25名学生到场,其中,讲师共5名,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中有1名美籍华人,其余是就读于复旦大学、上外附中、上海中学的学生。
笑容阳光、个性开朗的丘深既是当天的讲师,也是这个沙龙的创办人之一。他毕业于上海中学,现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一年级,“会饮”的名字就是他起的,“会饮”引用于柏拉图的《会饮篇》(英译:Symposium),“取名会饮,就是希望交流方式能随意而有启发”。
当天,丘深让同学们阅读的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他介绍了背景知识后,引导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辩论,而他只做引导,频频发问。
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讨论中,丘深就阿喀琉斯退出战争的情节请同学们展开讨论,同学们相继提出“阿喀琉斯为什么而战?”、“士兵到底是为国家战斗还是为自己战斗?”、“在短暂荣耀与平静终老两种生活方式中该如何选择?”
复旦大学大二学生袁侃说道:“在思考和徘徊中,我发现阿喀琉斯对於命运、死亡和神祇的认识在逐步改变。这让我对战争中士兵内心的复杂性有了重新理解,士兵英勇奋战固然可为国效力,但是谁又能说这种斗士的激情不是为了士兵自己内心的满足感而存在的呢?”
即将升入高三的顾同学谈到:“当被问及阿伽门农为何不愿意归还克律塞斯的女儿时,大家很容易联系原文和背景说到当时希腊人看重的‘个人荣耀’。可是随着讨论的深入,‘个人荣耀’究竟意味着什么,却很难得出标准答案。但是,它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来自上海控江中学的陆珑潮说:“我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但是由于课业的压力没有时间去认真分析讨论一部作品,很庆幸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这种以书会友的平台也是广大高中生急切需要的。”
意在推广讨论学习法
“身为讲师,我不仅要上过这门文学课,还在活动前提交多轮教学大纲,教学准备材料。用英语讲课是基本条件,还需要对西方文学、哲学经典有所了解。”丘深表示。
在哥大的闲暇时光,丘深就常与同学们进行关于文学、哲学的讨论:爱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公正到底存不存在?每个人的想法得到了最真实的展现。思想的碰撞,让丘深十分受启发,他觉得这样的讨论不仅是同龄人之间的阅读体验、思索过程,更是世界观、人生观的碰撞与交流,是人生探究的过程。
丘深说,在国外,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会交给学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学院中,大一学生都必须上一门叫做“学与人文”的课程,学生们在教授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伊利亚特》、《圣经》、《浮士德》和《罪与罚》等西方文学经典。课堂上,每周都会进行两次以学生为主导的激烈讨论,讨论时间为2小时。丘深觉得,这样的讨论方式,在国内高校并不多见。他从而有了创立“会饮沙龙”的念头,想让更多国内的同龄人受到启发。
参与该读书会的同学,60%是上海的高中生,其余都是来自于上海或者北京的大学生。
能够加入“会饮沙龙”全英语的文学、哲学讨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报名者要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进行全英文的申请。”“会饮沙龙”的协调负责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大二学生侯欣媛介绍道。
据了解,今年共有80多名同学申请了“会饮沙龙”,而最后一共只录取了30名左右的参与者。
启动资金得到多方支援
几个月前,丘深为了这个沙龙开始着手招兵买马,“不论什么项目,在一定的计划后都需要考虑到资金,而大部分的人便在此时打起了退堂鼓”。但是丘深和谭秋韵并没有放弃,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哥大校友会”群中发送邮件,在各方的沟通和联络下,“会饮沙龙”工作团队成立了。志愿者主要是常春藤盟校包括哥大、宾大、康奈尔、斯坦福、西北大学的中国学生。
“设想中,活动需要北京上海两地的场地、课堂讨论资料、活动开幕式、网站维护、零食饮料等名目的费用,算下来要6000多元。为了控制预算,筹备组的成员立刻想到联系哥大校友,最终,北京和上海都各找到了两名校友自愿提供场地,预算也一下减少到2500元左右。”
丘深和谭秋韵也曾经和哥大的文学、哲学教授们进行面谈,搜集建议,教授们认为,这个项目能让哥大的学生自己体验如何带领讨论,从而得到充实的经历,而作为教育者,教授们也很期待“博雅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与应用将会产生反响。一名哥大教育学博士校友更是提出有意基于此沙龙项目做一个教育研究的课题。
另一名创始人谭秋韵描绘了未来蓝图,该读书讨论会已成功地在北京和上海各举办了一次专题讨论会以及四次正式讨论活动。今后的六次读书讨论会以及在北京举行的大型公共讲座也都在筹划之中。谭秋韵表示:“如果第一年做的效果理想,我们会考虑将沙龙的规模扩大。”
— 完 —
本文作者:Lynda Gu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组织读书会?
要如何举办一次 TEDx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