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视角来考虑,估值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只是一个现象,背后的博弈分为卖方正向诉求和买方单方诉求两个视角:

卖方正向诉求:
一般情况下,不是傻子的话,都不会花高于市场均价去主动购买资产,因此,最终达成高于市场价格购买资产,且获得通过的,一般都是卖方发起的报价,然后通过博弈最终达成共识。

卖方总是希望多卖点钱,买方当然是要砍价的。为什么最终还会达成高于市场价格的交易,原因就很多了,这个答案下很多人的回答都很靠谱,我就不重复了。

买方单方诉求:
这才是我要重点讲的。我们可以假定一个案例:
A是上市公司,B是一个小公司,有些核心技术,或者独特优势,但是在私募市场的估值比如就8倍到头了。A找到了这么一个公司,最终达成的报价是40倍PE,那么,这是为什么?

回答这个为什么,我们首先要问,在没有财务数据支撑的前提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把研究方向投向A的基本面:
1. 股价低迷,无人关注
2. 主业缺乏核心竞争力
3. 缺乏市场关注的热点
4. 一直缺乏优质资产注入,财务指标长期低迷没有改善
5. 负债较高,找不到出路

那么,A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想到的是,装一个热门的概念,一个独特的技术或者竞争优势,这个概念和优势又和A的主业紧密结合,通过重组和调整,重新路演一个完美的资本故事,获得超过100倍PE的二级市场认可。

怎么做到这样的事情?有两个途径
1. 强行装入,讲一个完美的资本故事,但40倍PE几乎等同于一个A股创业板IPO,这要讲清楚比较难
2. 杠杆并购,在外面养一段时间,再装点概念,以40倍PE交易

这两点都是可以做的,取决于A的资本能力和整合能力,以及去二级市场路演讲一个符合高成长,大热门故事的能力。

愿意花这样的血本买一个公司,必然后面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和一系列华丽的资本安排
未来如果有可能,我会讲个故事给大家听

— 完 —

本文作者:李楠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2011年9月,雅虎的Q2营业额是新浪的10倍,利润是20倍,市值却是新浪的3倍。到底是谁的估值错了?
一家公司的「估值」是怎么估出来的?谁来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