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尽量给你一个公允的答案,并给出一个折中的建议。

你给的这个命题很大,我觉得对于每种方法,你至少有两个条件需要考虑:
1、你是否掌握了这个方法。
2、你所选用的这个方法是否适合你的所在的市场、投资的品种和资金规模。

为了严谨,我把你所说的数量分析泛化为统计套利、图标技术分析等一系列尝试通过程式化挖掘价格内部信息和其它可数量化(Quantify)信息的交易策略集合;把你说的基本面分析严格锁定为尝试通过挖掘财务报表等公开经营管理信息来做投资决策的交易策略集合。如果我的理解有谬误,欢迎指出。

请注意,按照我给的这个框架,数量分析也可以利用基本面信息,特别是那些可以数量化的基本面信息,但其特点是“程式化”,基本不做各个案例各自分析的考虑。而基本面分析大量进行个例分析。

对于第一点(是否掌握):我觉得没有人可以否定,这两个流派都有大家,都有投资收益惊人的主体存在。基本面的巴菲特、林奇不必赘述,而数量化,根据我在美国观察的感受,文艺复兴(就是西蒙斯那家公司)、DE Shaw等顶级数量化对冲基金,也都是能保持长期盈利的。
当时一般人很难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掌握一门技术的,基本面由于比较艰深,而且需要大量主观判断介入,一般投资者(特别是中国的股民)望而生畏,号称自己掌握了的人本身就不多。

但是对于数量分析,尤其是所谓的图标技术分析,由于很多是标准化的公式或者“图形”,比如金叉、死叉等等,一般投资者总觉得自己摸到了点门道,如果自己试验几次,也有盈利的话,就觉得自己真的会了。其实这个真的掌握差距很大,我不否认民间智慧,但是我想说说DE Shaw和文艺复兴的招聘标准,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不管你是研究什么的,只要你是业内最好的,我们都会考虑。我很清楚的知道,文艺复兴有顶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统计学家,还有人类语言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等你觉得跟数量分析没有关系的专业人士。比如人类语言学家,他们就参与利用微博(Twitter)上的数据流,进行自然语言识别,然后统计推断股市的变化(逻辑:人对市场的看法——》他们在Twitter上的发言,反过来,Twitter上的发言——》人对市场的看法——》人对于自己仓位的决策)。从这个标准来看,又有几个人真的符合标准呢?如果你真的对于数量分析精深到这个地步,我觉得获得超额收益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第二点(是否适合),我提到了三点,市场、品种和资金规模。这里不展开,尽量简单的说。基本面分析主要适用于并购、重组和股票、债券投资等基本资产种类,这个相信也是大家的共识。

对于数量化分析来说,差异很大,你可以用KDJ、MACD等等去判断大盘之流,也有美国这边的主流主要应用数量化分析到衍生产品(期权、期货、互换等等)上(当然也有很多是投资股票、债券的)。

之所以大量用在衍生产品上,我觉得可以这样来理解,衍生产品本身对应的资产的价格,其运行相当于行星公转,而衍生产品相当于此行星众多的卫星。因此你可以通过行星的速度(资产价格)去计算对应的卫星(衍生产品)价格,这是一个相对速度。理论情况下,卫星的速度相对于行星的速度有一个较稳定的关系,如果这个关系破坏(或破坏到一定程度)了,这个卫星相对于其它众多卫星的相对速度也改变了,这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因此会存在套利机会。而数量化的交易对于侦查这种大量相对速度的变化,具有先天性的优势。而且这个决定这个相对速度,比决定行星的绝对速度(资产价格)来说有数学关系得多。

中国本身衍生产品就很少,股指期货也是刚刚开放,而期权更是数量少的可怜,这种方法在国内应用价值有限。加上对于股票做空的高门槛,因此我觉得数量化分析在中国这个市场本身就有先天性不足。

在美国,数量化分析尤其强调对冲。所谓对冲,通俗的讲,就是采用某些金融产品,把你原有资产组合的风险转移、或者减少。这里的“某些金融产品”,以衍生产品为主。风险减少的代价是你的最大绝对收益会要削弱。这也对于市场金融产品的丰富度、流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同时,虽然每一单绝对收益小了,但是很多对冲基金采用高杠杆来弥补,这也很难在国内市场实现。

至于资金规模,我认为如果你是小额资金,那么基本面分析和图标类技术分析,都没有问题,完全看你的兴趣。如果要应用严谨的数量化分析,考虑对冲、做空等等因素,资金量不能太小。如果太大,可能由于一单交易量太大,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市场的流动性可以满足你的要求。所以美国大规模的基金,很多是共同基金(类似于国内的公募基金),做基本面为主,如果是数量化的,也是分仓后应用于多个不同的市场和策略,防止单个基金对市场冲击太大导致原本的策略无法生效。尤其是对于高频交易(一秒钟交易数单),一般都是具有交易所席位资格的基金公司才会考虑接入,不然高额的交易费用完全不可行。

最后:如果你觉得自己掌握了一种,并且找到了适合的市场、品种,更好的是,你有对应的资金规模,我觉得你如何选择都会成功。反之,只能说赢面<50%。

我个人的建议是,对于个人投资者,如果不是职业投资人,可以考虑买指数,或者杠杆类指数基金,长期持有,如果中国股市长期是趋向理性的话,至少你可以稳定的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红利。如果追求一定的超额收益,可以考虑买基金。如果坚持要自己操盘,那一定做好风险控制。

如果你立志走这个专业,我觉得不用急,先学知识,经历两次股灾再说把!

— 完 —

本文作者:袁浩瀚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2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证券投资顾问和证券分析师的区别?
为什么某些证券投资信托计划提前终止清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