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哏”这仨字我是头回见,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生造的概念。

相声最早是没落的八旗子弟干的活计,一个人表演,表演各种口技:打油诗、贯口之类的。再后来因为撂地演出需要“收成”,而逗笑拿钱多,很多人开始在表演里面加上包袱,这大概是相声开始成形的开始吧。

但是拿着文哏逗乐,一个字,累。说的累,听的也累,哪有场场都让人乐的?于是一些为了生计的演员开始说“臭活”,也有些人开始拿自己“遭改”。糟改自己最简单的,一个主题是说自己自作自受,一个就是让别人占便宜。

再后来对口相声出来了,开始糟改对方,于是一唱一和就有了说头。不过,这根子还是民间的陋俗,那就将出身。雍正年虽然废了奴隶,可是出身的讲究本身是没废。

比如,北京人骂街说“丫挺”其实是“丫头养”的,隐含着骂别人是庶出不说,还是贱出。这是很糟糕的话。又比如天津人骂人说“我是你大爷”,这里面的意思说“你父亲见了我也得恭敬,而且你父亲也是庶出不及我”。天津骂人也说“去你大爷”,大概逻辑差不多。相声艺人拿这些东西调侃,其实本来也有批评的意思,不知道怎么的,时过境迁,竟然出现了“伦理哏”这样的说法。我本人是不太知道了。

不过传统相声里面确实有不少问题,不是说一提到传统我们就要继承发扬,那肯定是错。以前学聋哑人,说臭活的相声演员在相声圈子里不太受待见。至于拿家人往上挂的,说实话我本人也不觉得多好。

拿家庭关系、拿屎尿屁当包袱到底是传统相声的真相么?北京的情况我一无所知,说天津吧,南市是市井三不管,这里面人流混杂,艺人多,但水平其实不高。早年好点的艺人在东南角说,在北大关说。后来,1930年代,因为租界发展,天津成了中国第二大城市,更好一点的艺人就开始去旧日租界旭街,旧法租界的水师营路,巴斯德路,杜总领事路去说了。这些人里面,相声演员不多,具体谁去过、谁没去过,我不知道。有市民搜集过好多演出节目表,好像档案馆里面有收藏,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

解放后,当年西北角针市街的民族文化宫、太平街的回民食堂二楼、大同门的红桥文化馆、北运河边的西沽公园、河西区的人民公园等等都是天津艺人们的学艺之地,

说来也是,那时候听相声,人都特别纯粹,相声作者也多,说白了就是有心气。自觉的80年代算是相声空前绝后的时代了。现在不仅心气没了,地方也没了。回民食堂拆了有十八年了;民族文化宫前年拆了,现在正给商业广场打地基;红桥文化馆变成了二人转大舞台,里面天天都是荤的素的。

我这人对曲艺懂得不多,但因为环境打小各种曲艺名家、老画家、老报人还算见过不少。很多人临到最后家徒四壁,亲友不来、徒弟不见:人情冷暖,在过去二十年算是瓦解得干干净净。

好几年不好好听相声了,为什么?打开网络一听,扑面而来的全是包袱,一分钟抖一个,不嫌烦啊?一抖包袱全是屎尿屁,抖完屎尿屁就是爸爸爷爷祖宗往上抡,抡完了还特荣光,往那儿一站笑么似的,好像特别高了。就这还有捧的呐。唉。

最近挺迷政治脱口秀的,我觉得相声如果不做点稍微高雅点的创新,讽刺点社会的不良现象,真的是越来越逼死自己了。所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今朝忽梦醒,还思昨夜雨潇潇,是梦还是真?

~~~~~~~~~~~~~~~~~~~~~~~~~~~~~~~~~~~~~~~~~~~
回复1:重新看了下问题,好像自己答非所问了。笑点何在?
就是满足了自己的被压抑着的“小我”。
这种笑是一种心态上的补偿。

大多数人心里其实知道它不好,但是忍不住去听,只是暗合了自己的认知兴趣。认知兴趣是一种同向或者逆向刺激,比如,一个人爱吃甜的,所以看见一个甜的食物就说好吃,自己也会倾向于寻找甜食。于是他说,食物真甜啊。这就是认知兴趣的结果。逆向,就是一个人平时被压抑,你想刺激,他也会满足。说不好听点,就是平时装孙子太多,一旦装了大爷就舒坦了。——语言是自己社会角色的一个折射而已。

回复2:以及到了38个赞同,还不及3个赞同的排名高,可见有多少人反对我。既然您认为“伦理哏”对于相声如此这般重要,为什么不现身讲讲呢?让我也学习学习。哈。

回复3:我觉得既然已经市场化了,那就让市场来决定。其实伴随着城市化深入,人们对于精神上的需求确实在提高,等着市民阶级,或者中产阶层慢慢起来,他们就会选择他们认为好一点的艺术形式或艺术内容。——希望相声会更好,主要是希望更多有心人能用心做事。

不知道大家看不看美国政治脱口秀,其实不一定是政治的,也可以是社会和文化的,里面不乏一些针砭时弊的东西。可惜我们相声演员自己阉割自己,导致相声内容变成了段子集合,这是可悲的。当然,也有段子确实讽刺了拜金的庸俗现象,但是毕竟还是不够。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更进一步说,我反对相声中充大辈的现象,但不代表我不允许他存在于相声中;我反对的是这种价值,而并不否认这种事实。毕竟每个人的审美趣味也是不同的。

~~~~~~~~~~~~~~~~~~~~~~~~~~~~~~~~~~~~~~~~
还有一种现象耐人寻味,过去拿长辈挂对方,民国的时候,观众地下不附和,只有地痞混混才跟着应,因为他们吃这口。在茶楼里面,他们是守摊的“玩儿闹”。现在说个相声,底下观众玩命儿名闹,人家台上喊什么,地下一群人瞎惹惹,这群人不乏大学生之类,说实话,这群人读书都读哪儿去了?占这点便宜有意思么?要是你跟着奥巴马说句“yes we can”,也算你有个“做个更好的公民”的梦想,人家喊长辈,你跟着瞎答什么尕呢?呵呵。

— 完 —

本文作者:匿名用户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怎样自学相声段子?
你最喜欢侯宝林的哪些相声?为什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