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经历,结合题主的补充说明试着回答一下。
题主还是一位在校大学生,把从事编剧工作当做理想。但是又并不知道国内编剧圈的真实生态环境,我想大体说下我了解的编剧工作。
看了上面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以影视剧编剧为例的,其实编剧也有其他方向,如话剧编剧、戏曲编剧,小品编剧等。怎么少有人提到呢。
我国目前的环境,无论影视剧还是舞台剧行业,基本上是导演强势的格局,导演往往会修改编剧的剧本,到最后剧本就算是导演和编剧的共同创作,有的甚至抛开编剧,给钱完事,成果都算导演的。所以出现了许多导演也是编剧的现象。其实许多导演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实现剧本意图而已,并不具备什么原创性。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编剧的弱势地位,大部分编剧能拿到钱已经不错了,挂不挂名的根本不去计较。
在目前的中国编剧界,知名度最高的往往是影视剧编剧,收入较高的也是这个群体。比如《蜗居》编剧六六,《武林外传》编剧宁财神。六六斗小三啦离婚啦,宁财神上非诚勿扰啦吸毒啦,这些消息,在网上很容易看到,有的还成为很火的话题。相对而言,其他的编剧知名度就没那么高,也没那么强的话题性。比如戏曲编剧魏明伦、王仁杰,话剧编剧廖一梅,梁馨月,小品编剧何庆魁等。
回到问题。题主说的把编剧作为理想,是特指上面提到的影视剧编剧工作吗?还是只要是编剧工作,都愿意尝试呢?戏曲编剧工作,题主有兴趣吗?
我认为,并不一定要把从事影视剧编剧工作作为理想,毕竟体制内从事影视剧编剧工作的从业人员并不多,成功的更少。我们与其讨论影视剧编剧工作需要什么特质,以及什么人适合从事这项工作的问题,不如讨论如何才能写出好的、适合搬上舞台的作品。往往经典作品,并不是由专业编剧创作,而是由小说家作品改编而来。比如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王朔的《顽主》、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太多了,上面这些人,都不是专门从事编剧工作的,即使是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的,也不一定是专业编剧,《金陵十三钗》是由刘恒改编的,他也是位作家。影视剧编剧其实并不是指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能力,它没有任何入门门槛,只要能拿出让业内认可的好东西,并把你的好东西立起来,那你就是影视剧编剧。
可以拿出来作为理想或者今后从事的方向来讨论的,是舞台剧编剧,特别是戏曲编剧行业。
我想详细说说个人比较熟悉的戏曲编剧行业。
戏曲编剧行业,入行门槛较高。这个高不是指学历,而是指专业性。换句话说,业余从事戏曲编剧工作的人很少,因为对于个人来说,投入的时间、精力、感情和最后的收获,极有可能是不成正比的。所以至少要有一个机构,要为你从事这份工作发工资。就是这样,能坚持从事这份工作的人也
不多,特别是地方戏曲编剧,人才特别缺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抛去戏曲行业冷清的大环境不提,先看看需要个人做的:
首先,练习辙韵。至少把十三辙练熟,大量的练习对于戏曲编剧来说必不可少,这种练习不仅是熟悉辙韵,更是积累感情。练习唱词到哭哭笑笑的程度,你就迈出了一大步,不疯魔不成活儿啊。可是大白天酱有木有精神不正常的感脚?那夜深人静呢?因此友情提醒,最好有个独立的空间来写作,不然吓坏花花草草怎么办?吓坏小伙伴们怎么办?吓坏另一半怎么办?写个剧本还得偷偷摸摸,容易吗?小跑题一下,知乎曾有一个问题提到为什么有些歌词那么难懂,有一个答案真相了,说填词人为了押韵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在一首只有十二句左右的唱词的歌曲中,押韵都能把作者折磨的死去活来,何况在一个完整的戏曲剧本中?全部唱词都需要考虑押韵,有时对白也需要。对白即使不押韵,也需要考虑音节,比如,铿锵还是拖长,高昂还是低沉?押韵对唱词来说更得讲究,比如江阳韵较宽,在表现宏大,豪迈的主题时好用;乜斜韵较窄,但在表现凄美、孤冷主题时有优势;姑苏韵写悲情可用,淋漓尽致,写喜庆明显就差了一些……这些需要自己摸索、体会……具体的练习方法是这样:找一段唱词,比如原本它是遥条韵,你可以用言前改一遍,用姑苏改一遍,用衣期改一遍……总之,十三辙全部用遍,然后再看同一韵还有什么发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愿不要把看到答案的你吓跑),相信我,你会进步的。另外,多读多背诗词会有领悟,特别是词,知道词是以前是谱曲演唱的就明白为什么了。做了这些即使你最后并未成为什么国家一级编剧之类,对汉字的领悟也会深一层,不!深两层!实在不行兼职给人算命起名吧,也可以补贴点儿家用。我认识几位剧作家都精于此道,是不约而同吗,唉,说多了全是泪啊。
其次,剖析对白。就是业内常说的“三分唱词,七分对白”,唱词的问题固然难以解决,但基本还在技术层面上,熟能生巧嘛。在戏曲中,如果说唱词是推进和升华感情,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利器,那么对白几乎承担着全部推进故事情节的作用,所以既要求有动作性连贯性,又要洗练干净。抽象地说,需要达到介于技术和艺术之间的水平。对剧作者来说,这个明显更难。和唱词相比,对白的功力,更加能够判断一个剧作者的水平。
再次,把握句式。无论是对白还是唱词,都要为表演服务,因此句式律动就非常重要。是整齐句还是长短句?是十字句还是七字句?加不加衬字?是三三四还是三四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舞台意识。还是业内常说的话,要懂舞台。懂舞台程式化的处理方式,懂舞台的时空限制,这是包括话剧、戏曲在内的舞台剧和影视剧最大的不同。这点不详细解释了,有兴趣的百度一下“三一律”就会明白关窍。写到这里并综合以上,一个看似不相干的另外因素就呼之欲出了。What?
音乐。
即使一个剧作家并不一定要精通音乐,但他在写作中一定要有音乐意识节奏意识。无论唱词、对白,甚至旁白,都要有一个整体节奏,达到整个剧作的和谐。不然就不是一个好的戏曲作品。而是话剧加唱。
终于到这里了,编一个好故事。这点和话剧、影视剧的要求并无不同,只要是演给人看,总要有吸引观众的地方。
补充一点,如果是地方戏曲的编剧,还要熟悉和吃透方言。原汁原味的方言和它清新的泥土味儿,鲜活的生命力,是地方戏曲最重要的表征。比如我一位老师整理改编的《想亲亲》歌词:
想亲亲想得我手腕腕(那个)软,
拿起个筷子我端不起个碗。
想亲亲想得我心花花花乱,
煮饺子下了一锅山药蛋。
头一回眊妹妹你不(那个)在,
你妈妈劈头打我两锅盖。
想你呀想你实格在在想你,
三天我没吃了一颗颗颗米。
茴子白卷心心十八(那个)层,
哥哥(妹妹)你爱不爱受苦(那个)人。
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
烧酒盅盅挖米不嫌哥哥你穷。
茅庵庵房房土的炕炕,
烂大了个皮袄伙呀么伙盖上。
雪花花落地化成了(那个)水,
至死了(那个)也把哥哥你随。
咱二人相好一呀一对对,
切草刀铡头不呀不后悔。
写出这样的词儿真的不易,把我难倒了。仅仅是模仿,也不简单,那么至少要搜集记录吧。不想它失传,就总有人要做这样的事情,它正日渐式微。
戏曲编剧艺术,是一门带着锁链跳舞的艺术。 而从事这项工作并想取得成绩,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小挑战。往大了说,受众面的问题,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往小了说,行政命令对创作人员的干扰、官员和商人眼中戏曲作品的从属地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从业者,以及——潜规则,它真的存在……
写了不少,不知道有没有帮助,欢迎折叠。
以上。
— 完 —
本文作者:容韵东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编剧是怎么入行的?
怎样零基础入行做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