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赞同李楠的回答,在此基础上再补充几点停牌的考虑因素:
1. 是否能够控制住内幕信息的知悉范围。如果感觉信息没控住,股价有异动,自己又特别想做成这单并购,且大致也谈差不多了,那么有的公司此时会选择赶紧停牌。也有公司会选择再等等看看。
2. 此时股价是否大致体现了本公司的价值。上市公司通常都愿意自己股价再高一点,这样可以少稀释些股份。但如果股价过高,超过卖方可接受的范围,买方又不愿意调整交易价格的话,交易可能又不能达成。所以,买方希望股价走高的愿意还是受到了一定限制。
3. 上市公司停了牌,若最终又没有达成交易,则若停牌在1个月以内的,要承诺3个月内不筹划重组;若停牌超过1个月的,则要承诺6个月内不筹划重组。所以,停牌前的谈判成熟度,也关系着后续并购在时间上的机会成本。
李楠总结的那些类型很全面,很想用几个正在停牌且尚未公告相关方案的案例来证明李楠的分类,但……哈哈,不能多说了……
— 完 —
本文作者:张亚波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如何做好对美投资者关系?
新浪、搜狐、网易、盛大等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时,一股 ADS 分别对应的是多少普通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