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在美国大片中的出场,不过是在“对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抛开其弱智到爆、令人发指的广告植入,这种商业模式必然将长期存在。也许在下一部阿凡达里,阿凡达们也会品尝到美味的国产牛奶。
什么是对的时间?
四年前,《阿凡达》上映时,全国的银幕只有4700块左右,全年的票房也不过100亿左右;四年之后,全国的银幕数突破了两万块,票房也将达到300亿。目前,中国的电影票房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飙升着,在五年之内,国内票房将有望达到100亿美元,总量或许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票仓,单片也将有望达到20-30亿人民币,其带动的相关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作为一种带有媒介属性的文化产品,电影一部大片的观影人次能够达到数千万,自然有非常强大的广告价值。早起冯小刚电影当中植入宝马、诺基亚、爱康国宾等产品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传播效果,尤其是《天下无贼》中偷手机那段,我个人以为这段简直可以拿出来当广告大片了。
而随着电影市场容量的增大,企业对于电影广告投入的诉求进一步膨胀。早期大多是些我们能接触到的消费产品,后来,电影带动了旅游地的兴起,现在,甚至很多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也来搅局,总之,这是电影经济最好的时代。
为什么是《变形金刚》?
我认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国内)企业看好《变形金刚》,而《变形金刚》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广阔。四年间,中国的银幕增长超过四倍,而总票房却增长不到三倍。缺少超级大片撑开市场,也有碍于国产电影口碑制作不甚如意,企业和观众都期待一部超级大片的到来。在上一部《变形金刚》就已经逼近《阿凡达》的情况下,这部全新的《变4》破15亿应该是板上钉钉。这也意味着,将有3000-4000万人次的观影,如此大的市场,当然让众多企业趋之若鹜。
在前三部《变形金刚》海外票房表现上,亚洲国家无疑是其最主要的票仓地区。出中国大陆外,韩国、日本以及台湾地区都是其海外前十的票仓地区,这与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密不可分。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大陆市场不管是体谅还是增速,对于片方而言,都像是一座待开采的宝藏。选择中国企业广告的植入、中国面孔的出现,无非是为了拓展中国市场。而电影网影业的资本注入,一方面可以为影片进入国内获得更多政策优惠,一方面,也为国内影视企业走出国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市场飞速发展下的担忧
市场的飞速膨胀、多方面资本的涌入,让电影在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的同时,也成了资本家们将要瞄准的一块热土。博纳的老总于冬觉得来的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虽然论点有些悲观,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电影市场最好的时代,也是电影艺术最差的时代。
今年的电影导演协会表彰大会上,2013年度影片空缺,这样的冷门给过热发展的电影市场泼了一盆冷水。去年确实出了很多票房大片,很多大片也被观众骂到了烂大街的程度。看电影—吐槽电影,似乎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谈资。
尽管很多卖座大片遭遇骂声一片,但我看来,这种现象在今后几年将会越来越多。更多的回忆将被消费、更多的电影将贴上明星红果果地圈钱,更多的广告将被生硬植入。这一现象,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或许难以有所改观。
电影广告会不会越来越多
电影广告一定会越来越多,但不会一直增多。广告的投放一直在谋求精准投放的原则,现在大量脑残的植入,是由于其庞大的“客流量”;而随着市场趋于稳定、观众成熟度不断增强,广告主在选择投放广告时也会有所侧重,广告植入也会趋于理性。
其次,随着人们整体收入的增加,高收入者将拥有更多的娱乐休闲形式,影院广告的价值将贬值。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认同 @王义之 老师的观点:
我觉得接下来会更多,一直到家庭观影的版权问题解决之后,才会结束,到了那个阶段,中高收入人群会很少进影院,影院的广告价值就和北美一样,变得非常低。还有一种可能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进入平台期之后,热钱退出,流向体育竞技或者其他文化领域,借助电影炒作的人也就自然跟着跑了。
作为一个舞台现场从业人员,我对于电影今后的发展模式没有太深入的研究,但我对电影今后的交互模式和新技术的革新充满了期待。或许在3D技术成熟之后,电影会与舞台交互、虚拟现实(VR)一起,变革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电影的发展未必清晰,但我相信前路一定是极好的。
— 完 —
本文作者:孙瑜EGO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2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怎么看待《变形金刚 3》里的擎天柱?
为什么《变形金刚 3》的电影评价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