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准则的基石之一就是“有用性”,这种有用性包括两点:第一是会计数字要对债权人、股东、政府、投资者等等利益攸关方有使用价值;第二是会计信息要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以及他们的claim和历史变化。

这种原则听起来非常美好,但很遗憾的是,从财务会计的这块基石开始,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就不可能完全满足所有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比如,对外部的股票投资人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股票未来的分红以及增值能力,这体现在资产的会计计量上,很自然地就是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的取舍:存货价值提高时,是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升值时,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计量?对外部投资人来说,他们希望最好是对于所有存在可靠公允价格的资产,都用公允价值计量,且每天更新,这样他们更好评估企业的价值几何(至少是相对于历史成本来讲会更有利于价值判断)。

但是债权人肯定不会同意这种计量模式。现在的很多债权产品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流动性等等都有限定(covenant),企业在还清债务之前不能随意逾越。如果企业可以在存货涨价的时候提高存货的账面价值,那企业就更容易满足债权人对企业经营施加的约束条件。一旦价格出现波动,债权人的利益很可能就会受损。所以,债权人希望资产和收入的计量越保守越好,负债和费用的计量越及时越夸大越好。

再比如,政府对于企业的会计准则,很可能持有的是一种比较长期的眼光,希望能从企业的财务数据中汇总出统计数字,便于宏观调控和决策。短期内企业的资产以什么数值计量,长期内反正都会抹平,所以政府角度可能不会介意。但是,政府希望每年的数据之间可比性较好,每年的资产规模、会计利润的统计可以比较,这样方便政府做宏观决策。这样的话,政府肯定不希望金融市场的波动影响的企业利润,进入到宏观决策的过程。举例来说,房地产企业的现金周期可能依每年的流动性情况发生变化,今年的账款平均180天收回,明年要250天,这样今年和明年在收付实现制下的利润(即现有会计准则下的现金流)可能有天壤之别;但在权责发生制下,只要企业的生产情况不变,会计利润是完全不会变化的,这样控制变量,非常有利于做出宏观判断。

因此,“金融决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概念,金融市场中不同身份的角色,决策的过程和角度有云泥之别。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会计信息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只能退而求其次,满足尽量大多数人的尽量大多数需求,会计准则、会计报告和审计等等,从来都是多方制衡的结果。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就以金融资产的准则为例,同样的股票,如果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公允价格变动可直接影响当期利润;如果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AFS),则公允价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影响利润。哪种会计计量方式是“正确的”?都是,也都不是,取决于使用者自身的需要而定。金融决策用到的信息浩如烟海,会计在决策过程中能提供的信息必然是有限的,也一定是有偏的,所有会计数字在投资中实际上都是不精确的,投资分析师需要对会计数字做各种调整。

会计的贡献在于为所有的金融决策提供了一个基础和起点:债权人在这个基础上采取更保守的偿付能力分析,可能需要看到会计数字中隐藏的负债或费用;投资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未来现金流的预测,需要挖掘未来收入增长点、看出资产负债中的风险;政府在这个基础上计算投资与回报的宏观状况,可能需要把一些非经常项目抹平,便于把握更真实、在长期中更能持久的经营表现。

以楼主的问题为例,levered和unlevered cash flow这一套,属于公司金融中公司估值的理论。这套估值理论的特点在于,它完全基于未来现金流的角度对企业来估值。所以,理论上来讲,如果你能够直接预估未来无限年份每年的自由现金流(Free cash flow),并知道合适的折现率,那么你根本就不需要会计的存在。因为会计信息是一套妥协了很多人的需求而报告出来的信息,而既然你对未来的现金流能做出完全准确的预估,那么根本不必用那一套有偏差的数字。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就像之前所说,会计为投资决策提供了一套“不差”的基础。换句话说,会计科目的确认和计量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特点,其本身的生成过程和结果都是对金融决策有用的,但有用不等于直接拿来使用。我们很容易把会计数字(accrual basis)调整到估值理论需要的现金流(cash basis),具体调整方法在任何一本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上都可以找到(当然会计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还有一些技术上的细微差距,但已经基本脱离了会计的范畴)。

举例来讲,会计上的收入数字不包括以前年度发出、今年收款的货物,但却包括今年发出、明年才收款的货物;收入数字还考虑到了已收到现金,但以后会以某一概率退货的发出货物,并扣除了相应部分的收入;对有些比如建设企业,收入和收款根本就是两套系统(一个在收入,一个抵减存货)。金融分析师为了应用现金流估值模型,通行的办法就是调整会计报表,并做出现金流的预测。自由现金流的公式:息税前利润 * (1 – 税率) + 折旧 – 资本支出 – 运营资本变化,每一个都(基本上)是会计概念,调整后就成了金融决策中非常重要的数字,这就是每个投行都在金融决策中使用的数字了。

至于回收期和NPV的选择,更多的是成本收益的考量,因为NPV涉及了太多的估计和预测,不如回收期那么容易。

参考书目:Intermediate Accounting by Kieso, Weygandt and Warfield

— 完 —

本文作者:许一先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4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国内会计事务所等公司的职员典型的工作日是怎样的?
财务会计中,作转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分录时,为什么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分录不同?有什么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