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准备睡下了,后来一想这个题目没答,又把电脑打开了……
首先@李楠 楠哥的内容基本上已经比较全面了,对于题主的提问我想那部分内容已经足够;
我补充一些我的想法:
以下内容仅限于我所熟悉的比较关注TMT行业的基金;
(医疗、能源、餐饮、农林牧渔等行业也有很多VC,但我不熟悉)
简单讲:
算不上差距,只能说不同基金的“打法”不同,决定这个不同的结果的原因有很多;
劣习也谈不上,你看到所谓“对簿公堂”其实更多是媒体为了找热点而做的炒作罢了;
还有一个要关注的是,中国越来越多的混合型VC,即美金和人民币都有;
但即便是这样,一家VC根子里的很多东西是变不了的;
用美元思维和RMB思维区分是最常见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美元思维?什么又是RMB思维?
“你的产品,现在DAU多少,日新增多少,留存多少,可能的竞争会出现在哪?”
“你的项目,去年收入多少,毛利多少,利润多少,今年增长多少,行业增长又是多少?”
(再次强调我说的是偏TMT的基金)
看到上面两句话你能感觉到差异么?
很容易看出的是上面那句话是美元思维,下面那个是RMB思维;
而这两句话仅仅是表现的形式,你说美元VC看项目的时候就不看收入利润了么?你说RMB VC看项目的时候就不看产品的用户数据么?
当然不是,但这些东西的优先级、对投资决策影响的权重大小在两种思维里肯定不一样。
而原因我觉得其根本在于中美两国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的差异上;
优酷上市的时候还亏损呢,这个在中国根本就不能上市;
(虽然证监会多次表态对于互联网企业要放开利润要求,但这事情我们更愿意看作是象征性的口号,距离理想状态还有十万八千里)
再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楠哥提到的期限的问题;
我们美元基金一般是7+2+2的结构,即7年投资期,2年回报期;
如果没回报太利索,还可以再延长2年,加一起这就是11年,
RMB基金一般不会这么长……这就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一个项目的投资决策时候考虑的权重不同。
知乎上总有人问为什么好的互联网公司都去美国上市了,其实也是类似的道理;
因为第一天拿的就是美元基金的钱,一直美元下来最后顺遂的在美国上市。
美元基金看惯了互联网企业多年不盈利,一直攒用户,敢赌;
这样的思维逻辑是建立再多年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的,也建立LP们对类似事情的了解程度上的;
这点RMB基金也较难在短期内实现“质”的变化;
以上我所说的所有东西其实并没有对错之分,对每家基金而言只有最适合
还有这个差异其实已经越来越小,或者说量变的积累已经有一些,没准很快就会质变。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国主流的天使基金其实都是RMB的;
他们的LP已经开始出现了传统投资给RMB VC的LP甚至就是一些RMB VC;
他们用“小钱”试水美元思维,如果尝到甜头就会拿更多的钱试,也会对这套思维有更多理解……
最后再简单说下我们基金的情况,我们本质上是一家美元VC,所以对项目的评判更多用我上面所说的美元思维;
但我们从11年开始有了自己的RMB基金,现在一共两只,一只大的,一只小的。
小的这只基金是常青型基金,即没有年限,挣到钱继续回滚投资新的项目,这个基金更多以天使期项目为主,投资金额在100-6、700万RMB;主要按照美元思维投项目;
而我们稍大的那只RMB基金其实就有些类似传统的RMB基金,投资金额在1000-3000万RMB;因为年限、LP要求等等诸多因素我们那只基金投资的项目多数是有利润的,哪怕没有利润也是有成规模收入的;
那么这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比如一个项目想融资300万美金或者等值RMB的时候我们该用哪个基金?看项目类型,有收入利润或者能看得到较短期内的收入实现就倾向用RMB;反之更多靠用户积累、靠口碑、靠模式运转的就倾向用美金,但这个不绝对,具体案子要具体分析。
可能有点跑偏了,最后的最后我还想强调俩事情,可能和这个问题相关:
1、平均看同等级别的RMB VC从业者工资要比美元VC从业者低很多;
但RMB基金往往会允许甚至要求具体负责某个案子的从业者用自己的钱跟投项目;
美金则基本不太会允许这样做,尤其是底层员工;
题主可以细想想这里面的差异……
2、我们最近有个项目融资,比较有意向的一家基金是RMB VC;
项目CEO和我们说对方很感兴趣,见了他们的俩高层:总裁董事和党委书记。
你们感受下……
— 完 —
本文作者:庄明浩(rosicky311)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投资,可以实现月回报5万人民币?投资额,投资方式?大家能否探讨一下?
天使湾聚变计划只投资 20 万元人民币,创业者花完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