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关羽的“忠义”是其超凡入圣的必要条件,这毕竟是一种在现在看来高尚的不自然的情绪,需要一些寄托,但是诸位把关羽的入圣简单的归结为忠义二字,并以此推断是统治阶级的宣传所致,与事实不符。

事实上,关羽因忠义而入圣,仅仅是明代才起的端倪,而清代方才确立,却有明清政府树立榜样的痕迹,但诸位想想,即使现在,那些去关帝庙中朝拜的人们,哪个在关羽面前求的是忠义二字?而古代,民间的关羽崇拜,又怎可能是因为忠义?

关羽在古代和在现代的神明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并无太大差别,其所司者,其实不过是人们内心所渴求之平安二字而已,正因为人们对平安渴求之强烈,所以对其信仰也就愈发深厚,而统治者不过是顺应潮流追封称号,让其不能成为反对统治的理由而已。

关羽的神化在隋唐之前就有端倪,但是并非很突出的形象。

关帝崇拜的几次发展,虽然与佛道儒(按照传说演绎的顺序)的诠释、政府的追封不无关系,但是每次大规模的扩张,并为人更加广泛的接受,都是在动乱之时,宋初虽然政府就希望以关羽之形象来表现忠烈,但是到北宋末年北方动乱后,关羽方才在北方被民间大范围接受。

明代初年封十庙,祭祀不同的神灵,关羽在其中并不突出,而到了明中晚期,关羽已经超越其他地方性神明,成为全国崇拜的神。

对关帝最推崇的人群里,除了平民普遍祈求平安外,商人、军人和结社组织为最甚,在传统社会,这些行业被认为不稳定,所以最需要寻找庇护。

在族群中,现在我们称为客家人的祖先的先代移民对关帝的信仰最为虔诚,现在南方的关帝崇拜,多为他们带去并传播的,北方的关帝和南方的妈祖,他们有着相似的功能,对他们的共同崇拜,是客家人作为先代移民的历史痕迹,而古代的移民,所面对的困难现在难以想象,于是对神灵庇护的渴求尤为强烈。

而关帝显圣的故事中,最有名的几个,几乎都是跟平安有关的,比如关羽向元城县尉预言靖康之祸,比如帮助吕宣问与失散四十余年的母亲团圆等,也有很多关羽助战之传说,比如明代东南沿海多流传关羽在抗倭战争中的显圣事件。

一个神话角色被神话甚至入圣,必然要加上一些超越常人的美好品德,作为榜样被人们推崇,但是这并不是说,抓住一个典型角色,按插上各种好品质,编一些神话故事,就能把一个角色变成“圣”,否则关羽也不一定就是这样的典型角色了。

关羽作为守护之神,其本身满足了传统社会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满足人们在不稳定的环境中对平安的渴望,于是被民间崇拜,这才是其入圣之原因。

至于关羽为何被认为是平安守护神,这个过程大约发生在南北朝到隋唐这段时间,因为掌握的资料不足很难说出具体的过程,个人觉得可能与荆州一代当时流传的鬼神“关三郎”有关。而地方神如何成为国家神,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