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理解该问题下诸多答案对于电影支持和褒扬的原因。但是,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这部电影,都不是一部质量合格的电影。

肖央自己在演讲中也说了:「我把能加上的元素都加上了。」是的,这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中展现的电影元素简直多不胜数:黑色喜剧、黑帮、枪战、功夫和截拳道、无厘头、歌舞、热血、浪漫爱情、床戏、SM、忘年恋……所以我看完电影后对朋友说:「肖央这辈子拍了这样一部『任性』的电影,真是值了。」

如果把这部电影从有概念到最终上映视为一个励志故事,这个故事本身,已经成立了。两个怀揣着电影梦想的人,历经波折,成了名,有了影响力,还赚到了很多钱。《老男孩》电影版上映 10 天,票房接近两亿,回报率数以倍计。车牌上的「591RMB」,已经不仅是口号。

至于梦想实现过程中所交代出来的产品成色如何,就不那么重要了。显而易见,贪多嚼不烂。元素杂糅的结果一定造成电影的节奏混乱,剧情断裂感强。看到纽约的第一场枪战时多数人应该都会有强烈的不适感,恶搞性的戏谑画面在电脑的显示器播放说不定还别有风味,但放在大荧幕,过犹不及。而几乎每一种电影元素的融入,效果都不尽人意,如此贯穿整部影片,就是强奸观众的视听体验了。我们上一回提到一部电影如同一锅大杂烩,什么都有,最后却什么都不成是在什么时候?嗯,去年「夏至未至」,有一奇葩名作「富春」。

十一度青春里的「老男孩」,可以视为上佳的视频作品,但若是以电影标准来对待,就差之千里。而这部《猛龙过江》,整个故事架构都与那部视频作品相似,只是发生场景不同,人物设定和剧情冲突用了更极端的处理。因此,在简单的骨架下,不断充填元素以完成一部 115 分钟的电影就可以理解了。当然电影里也有不少亮点,至少我觉得影片结尾时在舞台后面发生的动作戏,可圈可点。翻唱自德文歌曲的《我从没去过纽约》,让人印象深刻。(可是结尾一定要让他们在阳台上用 MV 的拍摄方法整整唱 4 分钟么?)。喜剧元素方面,不恶俗,有新 / 心意。这些至少构成了电影中一小部分不让人太走神的时刻。

无论如何,我对「筷子兄弟」还是充满敬意的。就好比神曲《小苹果》的 MV,在貌似欢快的神曲的节奏下,讲述的是悲伤的故事。当年那部《老男孩》,在提供各种怀旧、热血和梦想的同时,并没有用成功的泡沫漫洒鸡汤。而这部《猛龙过江》虽然说了一个极端狗血而且逻辑不通的故事,最后还是回归「全是作梦」四个字,结尾在残酷的现实。虽然交了一部不及格的电影,但并不会阻碍我们相信下一部应该会更好。用作比较,看过《小时代 1》就足够对未来作品的质量绝望了。

另一方面,《猛龙过江》已经可见的成功,对于中国的电影市场也有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作为第一部从互联网的成功视频,翻拍而成的「大电影」;没有真正意义的大明星、大导演,全凭前作的网络口碑以及足以写成案例的病毒营销进行宣传。这其中的运作经验,足够后来者借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