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危害性大家都答得差不多了,我偏个题,来说说关于鼠疫的一个人

国士无双

零、前言

鼠疫在历史上有着三次大爆发

第一次,起源于公元 542 年

爆发于查士丁尼大帝统治下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对,就是搞了《国法大全》的那位。

在瘟疫传播的高峰期,每天有 5000 人到 10000 人染病死亡,总死亡人数在 20 万人以上,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并从那里传播到西欧,此后又在地中海地区飘掠肆虐两个世纪之久。人们把这次起源于公元 542 年的鼠疫称为“查士丁尼鼠疫”(Plague of Justinian),它的流行使欧洲南部 1/5 的人口丧命,它以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起流行,估计总死亡人数达 1 亿人。

(引用部分来自百度,下同)

第二次,起源于中世纪,延绵数百年。也正是这一次的恐怖,奠定了鼠疫“黑死病”的恐怖名头。

1348~1351 年在欧洲迅速蔓延,患者 3~5 天内即死,3 年内丧生人数达 6200 万(有的说是 3000 万),欧洲人口减少近 1/4,其中威尼斯减 70%,英国减 58%,法国减 3/4。从 1350~1400 年间的欧洲人寿命从 30 岁缩短到仅仅 20 岁。直到 16 世纪末,欧洲每 10 年就发生一次鼠疫流行高峰。整个 16、17 世纪,鼠疫仍是威胁欧洲人生命的头号元凶,至少有 2500 万人死亡。

1664 年到 1665 年,伦敦再次发生鼠疫大流行,鼠疫就是在这次流行中被命名为“黑死病”(Black death)

第三次,则来到了我们中国。

1894 年,香港地区爆发鼠疫,20 世纪 30 年代达到最高峰,波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 60 多个国家,死亡逾千万人。其中,印度最严重,20 年内死亡 102 万多人。此次疫情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流行传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区之广,远远超过前两次大流行。

一、乱起

1910 年,末代大清,

鼠疫从西伯利亚肆虐而至,很快蔓延到女真龙兴之地,日俄争霸之锋,中国东北。

10 月 26 日,第一例病例报告出现在满洲里

10 月 27 日,哈尔滨被鼠疫攻克

10 月 30 日,长春告急

11 月 02 日,沈阳沦陷

11 月 15 日,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数万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数过多被隔离

大清朝野震惊。

日俄均以防疫为由,准备抢夺东北控制权,各国外交使团频频施加压力。

时任外务部右丞,年仅 33 岁,因为冷静果断处理 1908 年伊藤博文案而声名鹊起的政治新星施肇基挺身而出,请求担任防疫大臣。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

施肇基先生是中国的外交先驱,中国历史上首位美国康奈尔大学学生,先后获得本科、文学硕士以及 PHD。作为一位外交家,防治鼠疫只是他的一次友情客串而已。除了之前提到的伊藤博文案,之后他三度担任中国驻美公使(大清一次,民国二次,其中 1935 年升级为大使后成为中国首位驻美大使),一次担任驻英公使(民国),二战后担任中国联合国代表团高级顾问。

而对于中国教育洗礼的同学们来说,他代表参加的最出名的一次会议,是 1919 年的巴黎和会。参加者除了时任驻英公使的他之外,还有外交总长陆征祥、南方政府代表王正廷、驻比公使魏宸组,以及,另一位广为人知的杰出外交官,巴黎和会中国全权代表,时任驻美公使,顾维钧。

但是很遗憾,今天,我们的主角不是年少得志的施肇基。

施肇基在当上了防疫大臣后,遍邀名医去东北主持防疫工作。

但是均遭到了婉拒。

行医而已,谁也不希望把自己搭进去。

直到他找到了那个比他还年轻 2 岁的医生。

时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年仅 31 岁的他带着自己的助手兼学生林家瑞以及简单的医学仪器,

两个人迎着汹涌的逃难人潮,向东北出发。

1910 年 12 月 24 日,平安夜,到达哈尔滨,一座已经被鼠疫统治的死城。

鼠疫可以肆虐多久?

第一次爆发是 2 个世纪

第二次爆发是 4 个世纪

而这一次在哈尔滨,这位医生到来之后,仅用 67 天,就将鼠疫扼杀。

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

国士无双,伍连德。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1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史记·淮阴侯列传》

二、缘生

施肇基作为中国近代史首批学霸,手握康奈尔三个学位外加首位康奈尔中国毕业生的名头,自然可以藐视众生的。

但是正所谓人间自有妖孽在,学霸之外有学神。

第一个进入剑桥的华人,24 岁就拿到剑桥大学 5 个学位(医学学士、文学学士、外科学硕士、文学硕士、医学博士)的伍连德呵呵一笑。

很遗憾,严格来说,他不是中国人,只是华人。

伍连德,字星联 ,1879 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当时为英属),祖籍广东新宁。

1896 年,17 岁的伍连德获得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赴剑桥大学学习。

1903 年,7 年时间拿下 5 个学位,师从诺贝尔奖得主 Elie Metchnikoff 教授与 Frederick Gowland Hopkins 教授。

1905 年,伍连德与施肇基相识。谁都没想到,5 年后他们会再一次站在一起。

1907 年,28 岁的伍连德受袁世凯邀请,归国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将和大多数首批留学生一样,

在此后数十年的历史巨变中,如无根之萍,随波沉浮,

最终化成一声悲叹,飘散在图书馆厚厚的典籍杂文中。

但是,1910 年底,在离 1911 年 10 月 10 日,20 世纪中国历史剧变的开始仅仅不到一年,

他出现在了哈尔滨。

这一刻,命运选择了他,

或者说,他选择了命运。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公孙丑上》

三、狂澜

2003 年,非典爆发。

历时四个月,内地 13 亿人口中,共确诊 5327 例,死亡 349 人。

帝都全城恐慌,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口罩、白醋、板蓝根飙至天价,千金难求。

军队出动,仅仅数日,小汤山医院拔地而起,京城各大医院专家入驻。

全国各地组织顶尖医疗团队赴京增援。

全球实验室马力全开,以求找出病源。

举国之力,抗击非典

1910 年,东北鼠疫。

东北 1400 万人口,最终死亡 6 万余人,感染者不计其数,仅傅家甸死亡就超过总人数 1/4。

东北地区甚至没有像样的西医医院,医生数量将将达到两位数。

横尸遍野,疫水横行。

口罩手套很少人使用,对于文盲率接近 100%的中国人来说,“传染”“隔离”实在是很难理解。

千里之外,英国一个叫弗莱明的年轻医生刚刚取得了自己的外科资格证书,并决定留在母校跟随老师,从事痤疮和梅毒的免疫研究。

直到 19 年后,他才在因缘际会之下,发现了抗生素。

当时的东北,药品储备基本是个笑话。

而伍连德手上,只有自己的学生,和之前在东北的两位连“接触患者时自我保护”都不知道的医生。

时值年末,除夕很快到来,大批闯关东的汉子们要带着他们一年的收成,带着他们的老婆孩子,以及带着他们身上的鼠疫杆菌和因为鼠疫死亡的亲人的尸体,回到关内。

全国大爆发近在眼前。

伍连德到达后立刻用英文电报向施肇基报告了现状:

(1)医无素养之困难;

(2)药品无储备之困难;

(3)财政应付不及之困难;

(4)病院隔离筹备不及之困难;

(5)断绝交通之困难;

(6)焚毁尸体、物品隔离之困难。

无人、无药、无钱、无地、无权、无力。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孙子兵法》

对面是肆虐人间上千年的妖魔,

这边,只有一己之力。

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深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亮剑》

浮云生死,此身何惧!

战斗,开始了。

四、谋定

北里柴三郎,日本细菌学家。

履历无比炫目:师从发现了结核杆菌的德国科赫教授,世界首位分离出破伤风杆菌(1889),将免血清免疫的方法应用于白喉和破伤风的治疗,开启了血清学领域。回国后自建细菌研究所,指导志贺发现了志贺杆菌(1898),后在如今日本的首相摇篮,庆应义塾,创办了医学部。自己也加授男爵。

而在他履历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于 1894 年,第三次鼠疫爆发之后,分离出了鼠疫的致病原——鼠疫杆菌。

在当时的医学界,在对鼠疫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后,以北里柴三郎为首的科学家们普遍认知是鼠疫是由鼠传染给人的,而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

因此,对抗鼠疫的方法也非常简单:灭鼠!

伍连德到了哈尔滨,很快发现了问题。

哈尔滨的冬天动辄零下数十度,老鼠怎么会大规模活动?

就算天地有异变老鼠乱跑,跑一次也应消停了,怎么疫情还在不断加重?

他仔细调查了爆发最严重的傅家甸,发现发生在这一区域瘟疫之疫源,来自满洲里的一个俄国人和当地人捉土拨鼠的窝棚。

土拨鼠,亦称旱獭,属啮齿类,主要生存在蒙古、俄国贝加尔湖和中国东北地区,是一种穴居于干燥寒冷地带的小动物。要注意的是,学名是旱獭,和老鼠并不是同一个物种。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2

当时的东北,尽管俄军新败于日本,仍有大量俄国人在此。俄国人钟爱紫貂皮毛制作的各类服饰用于御寒。可人多貂少,一皮难求。而中国自古以来悠久的山寨传统,自然有许多精明之士想到了皮毛肤色相近的土拨鼠来代替紫貂。到了 1910 年,市场上的假紫貂皮已经到达了令人瞠目结舌的 250 万件。

伍连德立刻让助手想办法找来土拨鼠进行研究。

12 月 27 日,一位旅店的店主患鼠疫而死。

伍连德赶到后,立刻问小厮:之前是否有皮毛商人入住?

小厮说:有,一周前刚走。

传染链渐渐浮出了水面,接下来只需要在死者和土拨鼠体内找到鼠疫杆菌,就能明确病魔所在!

但是当时清政府禁止尸体解剖,同行的两位医生极力劝阻,伍连德不为所动,毅然不顾风险,和助手二人就地解剖尸体,获取了重要的脏器和血液标本。

回到实验室,在显微镜下很快在器官,尤其是心、肺和血液中发现了大量的鼠疫杆菌!

经过培养,三天后出现了大量鼠疫菌团。

而与此同时,在土拨鼠体内,也发现了大量鼠疫杆菌团!

伍连德确定这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呼吸和唾液的传染,而并非鼠传染给人。

立刻给施肇基发电报,要求想办法让政府予以配合进行隔离。

在他的心中,征服鼠疫,指日可待。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史记·高祖本纪》

五、惊变

在施肇基的支持下,伍连德开始对哈尔滨进行全面布控,尤其是傅家甸所有的公共设施,旅馆、饭店、商店,均全面消毒,对病人和家属实行严格的隔离,对有可能接触病人者,必须呆在家里自行隔离。

然而很遗憾,当时在东北的话事人,并不是中国人。

而是把东北当成了殖民地的各国友人们,尤其是日本及俄国。

想要控制疫情,必须争取到他们的支持。

伍连德首先拜访了俄国时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将军。俄国当时已经派了医学专家依沙恩斯基过来。所以拜访时,二人并不相信一个来自中国的医生会有什么样正确的看法。

但是伍连德张口就是流利的英语,让二人震惊不已,收起了藐视之心。伍连德告诉他们,他已经通过尸体解剖、样品观察以及细菌培养,得出了此地流行鼠疫的结论,并阐述了该病菌是通过呼吸和唾液传播方式。霍尔瓦特出于保护俄侨的考虑,很快就将 1300 节火车车皮(内置取暖火炉)批给了伍连德医生,使医生有了一个较宽裕的临时疫病隔离所。伍连德说服那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并陆续将他们安置到这里。病人则送到防疫医院。相关家属和一般接触则在家里自行监测。

接下来是日本。哈尔滨瘟疫刚刚爆发之际,日本同样也派了一名医生来调查。这位医生,恰好就是北里柴三郎教授的学生。同样,出身名门大派的他看不起来自中国的赤脚医生们。

直到伍连德的助手林瑞生告诉他,伍连德医生是剑桥大学毕业的博士。

但是,他仍然坚持着师门的“鼠疫源于鼠传染人”的思想,在之前已经解剖了数百只老鼠,并请伍连德观看他解剖老鼠的样本,坚持认为自己没有从一只老鼠身上发现鼠疫杆菌。因此,哈尔滨流行的并不是鼠疫。

对方毕竟是鼠疫杆菌鼻祖的得意门生,伍连德深感难以说服对方,只得做罢。

1911 年 1 月 2 日,政府第一批增援赶到。

仅有一人。

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法国人梅斯尼。时年 45 岁,比伍连德大 13 岁。

与日本人一样,傲慢的法国人并不相信伍连德的“人人传染”的说法,坚定地认为灭鼠才是唯一可行的防疫方法。在谈话中,他控制不住自己,面对伍连德挥舞双手,瞪大眼睛喊叫:“你这个中国佬竟敢蔑视我,目无你的尊长。”甚至还要与伍连德抢夺防疫控制权。

无人信,无人服,隔离工作举步维艰,鼠疫发病和死亡人数每日飙涨,人人自危,户户惊恐。

伍连德陷入了绝境,向施肇基求救。

施肇基上报清廷。然而,在那个西方医学远盛于东方的年代,无数西方专家的反对下,一个仅仅初出茅庐的伍连德的说法,又如何能够让清廷大人们相信呢?

历史在此时展现出了它黑色幽默的一面。

当时已经有很多人逃回了关内,鼠疫的恐慌开始在全国弥漫。

东三省与北京近在咫尺,清廷也开始了恐慌,担心有朝一日,这个恶魔狞笑着扑向紫禁城。

而伍连德所提出的隔离患者,全城戒严的方法让清廷大喜过望,

对施肇基的奏章,毫不犹豫地批准,直接任命任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并且免去梅斯尼职务。

但是仅仅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够的。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想要真正掌握话语权,还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而历史再一次垂青了伍连德,用另一个人的生命,为他扫清了所有障碍。

这个悲剧人物,就是梅斯尼。

被清廷停止职务后,不甘束手的梅斯尼去了俄方医院,现场查看病人。为防止感染鼠疫,他戴上了白袍、白帽、胶皮手套来隔绝一切可能的与老鼠接触的部位。

但是很遗憾,他仍然没有相信,那个比他小 13 岁的年轻中国医官所说的,鼠疫会通过呼吸和唾液传染。

所以,他没有戴口罩。

1 月 5 日,梅斯尼被停职后立刻去看病人,之后从医院回到住处,一切正常。

1 月 8 日,梅斯尼开始出现低热,头痛,发烧。夜里烦躁不安。

1 月 9 日,凌晨开始出现咳嗽伴有咳痰。立刻被送至俄方医院抢救。

1 月 10 日,注射免疫血清,连续治疗 24 小时后病情仍在加重,开始大量咯血,很快失去意识。血中检测出鼠疫杆菌。

1 月 11 日,梅斯尼死于鼠疫。距离他来到哈尔滨,仅仅 9 天。

梅斯尼之死震惊了所有在哈尔滨的各国使馆,以及当地政府。

如果连中国医学最高学府北洋医学堂首席教授都不能幸免,那么没有人是安全的。

在死亡的恐慌下,关内来的医生们得到了无比的优待,政府高官们甚至腾出自己的官邸,请他们和自己同吃同住。

而伍连德,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信任。

尽管在大人们的眼中,这些关外匪民的生死远不及自己身家性命紧要。

但无论如何,在清廷、当地政府和霍尔瓦特的强力支持下,防疫控制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留侯论》

六、烟横

为了控制疫情,伍连德将傅家甸划分为四个区域,隔离监控。

开始训练大量医务人员取代警察进行疫情监测。

同时,调动了数百名军队及警察封锁隔离区,尤其严禁毛皮商人进入。

最重要的是,有了人事大权之后,果断撤职了一些无能的医官和隔离区官员。

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杀伐决断之下,渐渐稳住了人心。

但是面对鼠疫,仅仅有雷霆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千金妙方。

尽管已经隔离,但是城中死尸无数,卫生状况极差,处处危险,步步惊心。

伍连德在梅斯尼的死上汲取了足够的教训,开始设计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

这种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他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市民。

这种口罩,后世被称作“伍氏口罩”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3

(图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史学教研室副研究员马学博)

学过生物的同学都知道,

传染的三大要素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没什么好说的,只要不是外星人,都是鼠疫的易感人群。

口罩解决了传播途径问题,那么最后,就到了解决传染源的时候了。

其时土拨鼠已不多,真正威胁最大的传染源,是那些死尸。

由于死亡人数过多,且冬天木材紧缺,大量死者无法下葬,随意抛在街道中。

伍连德当机立断,上书请求准许火葬。

1985 年 2 月 8 日,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中国土葬改革拉开大幕。

其时中国刚刚经过建国后近三十年动乱,尤其是十年浩劫已将旧社会的礼义廉耻冲击地七零八落。

就在这种情况下,火葬推进的过程中,仍然产生了无数阻力,在基层,火葬和计生成为了官民对抗的焦点,全国各地每天都爆发着流血事件,延绵十余年。

而在 1911 年的清朝,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更是最根本的伦常道德。

伍连德的提议掀起了轩然大波。

幸运的是,他的身后,始终站着那位比他大两岁的友人,施肇基。

靠着自己精纯的政治手段和圆滑的外交技巧,加上鼠疫巨大的恐慌,施肇基成功说服了清廷,同意将弃尸予以火葬。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

1911 年 1 月 31 日,大年初一。破旧岁,迎禧福。

傅家甸却全无过节氛围。

24000 名中国人里,已经有超过 1/4 死于鼠疫。

两千多具疫尸曝于荒野。

防疫人员将尸体堆成 22 堆,每堆 100 具。

伍连德要求文武官员全数到场,同时还有大量百姓围观。

倒上煤油,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集体火化。

同时,大量发放传单,鼓励百姓在新年里多放鞭炮。

不仅仅在心理上让百姓们有了消灾辟邪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利用鞭炮散发出的硫磺味道灭菌,有良好的消毒效果。尤其是在全城燃放鞭炮,对弥漫在空中的病菌是一次极好的驱赶和灭杀。

2 月 6 日,俄医务总监马里诺夫斯基医生扺哈,经过认真考察,他立即在俄侨聚居地效仿伍连德的做法,开始焚烧病尸。俄国人共焚烧了 1416 具疫尸,其中 1002 具是从坟墓中挖掘出来后,再进行焚烧。

同时,也对疫情严重地区患者接触过的家具、生活用品等一并焚烧。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4

(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 年出版于上海)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七、辟易

焚烧过后,全城死亡人数急速下降,感染者也越来越少。

1911 年 3 月 1 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 67 天。

深夜,所有防疫人员聚集在总部内,就像《环太平洋》的基地一样,仰头观看时钟。

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24 小时内,哈尔滨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感染。

之后数日,均无感染及死亡。

伍连德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

并亲率防疫人员走进居民区看望市民。

百姓走上街头欢庆,喜极而泣。

劫后余生,恍若隔世。

此次东北的鼠疫流行,共吞噬 6 万余条生命,其中傅家甸为 7200 余人。

在此次防疫行动中,参与工作人员 2943 名,297 人殉职,其中包括梅斯尼医生。

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鼠疫,用自己的生命为后来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研究资料。

让我们对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5

(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 年出版于上海)

鼠疫结束了,但是伍连德的工作还没有结束。

根据在这次鼠疫中得出的成果,他提出了一项改变了鼠疫研究史的学说:肺鼠疫。

从这项理论开始,鼠疫在后世的研究中逐渐分成了腺鼠疫(鼠传染人),肺鼠疫(人人之间可传染),败血症鼠疫等等。

1911 年 4 月 3 日,他邀请 11 国专家,于沈阳召开了“万国鼠疫大会”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召开国际学术会议。

年仅 32 岁的伍连德被推选为大会主席,而担任副主席的,正是鼠疫鼻祖,北里柴三郎。

会议上,伍连德主持,与各国专家共同完成了 500 页的《1911 年国际鼠疫研究会会议报告书》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6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7

(图片来自《中国医史》,王吉民,伍连德著,1932 年出版于上海)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8

(大会会议录,图片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程光胜)

1913 年,他整理的相关文章发布在了医学顶级杂志柳叶刀《Lancet》上,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人。

清朝末年一己之力终结哈尔滨鼠疫的英雄,值得被历史铭记插图9

1926 年,他将自己的疾病资料整理出版:《A Treatise on Pneumonic Plague》(Geneva: League of Nations, Health Organization, 1926,肺鼠疫论述)。这部 480 页的鼠疫理论专著,正式创立了“肺鼠疫”学说,被誉为“鼠疫研究的里程碑”

“威德遐被,四方宾服” “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成祖本纪》

八、百战

1918 年,乱世开端。

刚刚当上山西王不久的阎锡山,之前在段祺瑞和孙中山护法军的战争中站在了段祺瑞一方,最终导致手下精锐第一混成旅全军覆没。只得老老实实在山西休养生息。

然而,命运却没有给他修养的机会。

1918 年 1 月 1 日,北洋政府接到急电,山西鼠疫爆发。

但是好在,命运给他关上了门的同时,还给他开了一扇窗。

这扇窗的名字,叫做伍连德。

北洋政府委派伍连德全权负责。

在伍连德的指导下,

1 月 5 日,山西军政当局下令“遮断交通,严密检查,则南下行旅不可复返”。

之后,阎锡山调动所有部队,围绕疫情最严重的临县组织起三条防线。

时近年末,无数商旅企盼归家。

但是在军队的强力弹压下,疫情没有过度蔓延。

虽然蔓延 28 县,导致 2667 人死亡(多为疫情中心的临县及兴县),

但是,疫情在蔓延 74 天后,即被扑灭。

1920 年 10 月,东北鼠疫再起,仍然是从满洲里传至哈尔滨。

驻守东北多年的伍连德早有准备,尽管在乱世,手中无权无钱无人,仍然成功将死亡人数控制在 5000 人以内。

1911 年万国大会后,他被皇帝亲自加封医学进士。

国际医学联盟授予“鼠疫斗士”称号。

晚年梁启超评:“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327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