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反射结构不适合拿来做普通相机镜头。天文望远镜可以有反射式是因为有自己独特的条件和需求。
天文望远镜的目标都位于无穷远处,过来的都是绝对的平行光。而且通常这些目标的视直径都很小,行星不足1角分,深空天体也通常在几十角分以内。虽然典型的牛顿式反射镜的光学系统只由一块旋转抛物面镜和一块用来转换方向把光导出镜筒的平面镜构成,只有主镜面型一个参数可调(相比之下一个最简单的一组两片普通消色差折射镜头也有四个镜片表面和一个空气间隙可以利用),无力应付彗差、像散、场曲、畸变等各种像差,但由于抛物面镜自身的特性,在以光轴为中心的极小区域内可以良好成像,比如说最常见的焦比为F/5的牛顿镜,如果要求彗差不超过1角秒,可用视场只有大约2角分,月亮的十几分之一的直径,只对非常小的目标来说才够用。
要获得稍大一点的视场,一是在牛反镜光路中引入折射式的改正透镜组,消掉彗差等像差并且拉平像场,让可用视场扩大到能和单反配合的程度。另一种方式就是牺牲一些光力,从F/5变成F/10左右,引入另一片镜面做成卡塞格林或RC结构,代价是主副镜都成了非球面,加工难度和价格直线上升。视场也还真没多大,也就几十角分大小,刚刚能装下月亮。以较大视场为卖点的RC镜的副镜大小一般要占到口径的1/3以上,中心挡光影响了反差(对比度)。
另一种思路就是折反式结构,主副镜可以是球面,使用一片特殊形状(施密特式)或弯月形(马克苏托夫式)的改正透镜加在卡塞格林式望远镜的前面,来消除球差。这种望远镜比经典卡式或RC式容易加工,但视场也就那个样子,也存在场曲等像差。
而相机镜头面临的是什么样的使用条件呢?目标位于几十厘米到无穷远的非常广的范围内,需要十几度到几十度的宽广视野,结构轻便坚固不能像反射镜那样要经常调光轴和容易进灰,需要F/4甚至F/2的大光圈,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反射结构根本无力解决的。相比之下色差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折射系统的残余色差的大小一方面与玻璃种类有关,一方面与焦距成比例。早期简单结构的镜头只有三四片镜片色差也不是最头疼的,现在虽然人人能像素级放大找紫边了,焦距只有几十毫米又有ED(低色散玻璃)等材料可用,是容易解决的。那么多片镜片主要还是为了在大的距离和视场范围内解决各种球差、彗差、像散、场曲、畸变等等。
有一类价格低廉的长焦镜头是用的折反射结构,楼上贴的链接就是。但你看下样张就知道为什么很少有人用。天文上所有的目标都在无穷远处,没有焦点与焦外的区别,拿来拍地面景物就不行了,焦点成像尚可,但焦外的虚化非常奇怪,直接给你重影,严重影响视觉效果。所以这一类镜头也是即不叫好也不叫座,买的和用的都非常少。
另外说一句,天文上大家也是喜欢高级折射镜的,如果不是因为星光暗淡望远镜要有一定大小的口径,而大口径的复消色差APO折射镜的价格等于同样大小的反射镜加两个零,谁不想用折射呀。
— 完 —
本文作者:jyo gan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相机镜头最大光圈是多少?
为什么相机镜头直径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