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答问题实在是没空。很佩服那些日更的网络小说作者……

Kickstarter于2009年4月上线,网站本身的定位非常明确:创意项目的募资平台(Funding platform for creative projects),Kickstarter提供了对接“有创意、有想法,但缺乏资金”与“有资金,也愿意捐款支持好创意”的平台。

Kickstarter至今有近五万件提案、七亿美元募资,平均每案的募资金额只有 1.8 万美金,而每个个人的贡献值更只有 143 美金,因为这些案件大多是以“预购”的方式成立,个人只是“贷款”给企业去生产产品,生产完成后个人则得到商品作为投资报酬,这个决策非常简单,风险在个人能承受的范围内,也不太需要后续的追踪与管理。所以本质上Kickstarter带来的其实是募资的下放,填补了传统创投模式没办法触及的低金额募资市场,让 1 万到 100 万美金等级的募资计划,能够有更高的成交机率。

Kickstarter的限制并不多,这些限制可以让网站上的项目有较高的可看性,发起募资专案的创意人会专注在阐述创意本身,喜欢观看各种点子、创意的人们上来也可以看到较为一致的专案,而不会看到一堆寻求创业伙伴或是慈善募款的广告。

捐款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人因为你的故事很棒,手边也有些闲钱愿意支持你的创意、协助你得以实现;有些人因为你的产品很棒,希望支持你赶紧完成,之后自己也能实际买到这些产品、得以享用。这样的网站,会不会被诈骗集团不当运用呢?当然有可能。

之前在 Kickstarter 上有一件号称全球第一款不用电池的定位标签” iFind”,只要将标签放在个人物品上,再安装 app,就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搜寻物品位置,解决我们经常找不到东西的困扰。这个看似很酷的玩意,至今已募集 52 万美元,比创业团队原先预期的金额多出 20 倍。但是后来遭到美国媒体爆料,这个产品可能有造假嫌疑。

许多投资者要求创业团队提供 iFind 这个产品更多证据,但创业团队 WeTag 基于保护知识产权为由拒绝公开技术细节,只说产品是利用电池波并转换成指定的能源形式,再通过蓝牙连结到移动设备。且目前为止,创业团队从没有展示过这个产品,甚至共同创办人 Paul McArthur 仅以信件告诉投资人自己过去的辉煌资历,但他拒绝在网上露面,只因为他的身份在网上曾经被盗用过。

Kickstarter 表示,“我们已经从我们的社区中收到关于这个产品的报告,且已经展开调查,回馈报告在我们的系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机制。”但是,Kickstarter 也强调,他们不会负责关于产品的索赔、解决争端,或是退款。

随着 Pebble和游戏类产品的成功让 Kickstarter 成为创业家的圆梦平台,但是随着 Kickstarter 的爆红,因为涉及诈欺或是侵犯智慧财产权引发争议的案例也愈来愈多,降低投资人对群众募资网站商业模式的信任。但是 Kickstarter 仍坚持使用者不需要提交任何侵犯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宣传权,或任何关于其他人或实体的细节,或违反任何法律或合约内容。这项原则其实就是将责任推给创业者,让 Kickstarter 免于被争议波及。过去在 Kickstarter上引发争议的产品计划有掌上游戏机 GameStick,Formlabs 的 3D打印机。据说 Kickstarter 上的创业计划按时进行的比例大概只有两成。

将来美国的监管部门可能会列出新的规定来回应这些投诉,允许股权质押性质的群众募资,规定提案者或新创公司提出部分股权给支持者,作为募集资金的代价。股权质押众筹,是在 2012 年因就业机会创造法案(JOBS Act)的创立而合法化:一般民众可以对公司投入少量资金,若公司成功赚钱或上市,便可以得到一个实际的金融回报。虽然法案直到至今仍在不断修改整理,但是一旦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正式准则,将催生一大批的股权众筹平台,不过Kickstarter 并没有考虑要改变运作型态,CEO公开说拒绝转型成为股权众筹平台。原因在于,Kickstarter 的创办目的是为了要帮助那些表面上不值得投资的项目,比如桌游或艺术等等。但如果 Kickstarter 选择用金钱回馈,这些捐款的支持者便会用营利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项目,而失去了单纯因为这些项目很有趣、很酷,所以选择支持的初衷。也因为有这样的坚持,一些稀奇古怪、五花八门的项目能够得到募款,激荡出了更多的创意。

另一方面,许多在 Kickstarter 上贡献资金给 Oculus 的 1 万多名支持者,痛心无法在收购交易中获得利益。这便是因为Kickstarter不是股权众筹平台,所以这些支持者无法得到股权,也无法享受 Oculus 创办人们从 Facebook 得到的好处。

除了Kickstarter外,还有一家Indiegogo,成立于 2007年。 Indiegogo 所完成的项目数量是 Kickstarter 的 1.3 倍。Indiegogo 历史上有过特斯拉博物馆(130 万美元)和为受学生欺凌的校车监护人募资善款的 Karen Klein 计划(约 70 万美元),但很少有大受欢迎的募资项目。并且,根据 The Verge 对于公开数据的分析,Indiegogo 平台大约 14 万个项目中,完成的比率只有区区 9.3% 。作为对比,Kickstarter 的完成率则高达 44%。

光看数字不全面。由于 Indiegogo 没有所谓的“all or nothing”规定,也就是说项目拥有者可以选择在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利用获得的钱继续进行其计划,但是所有承诺给支持者的奖励必须得百分之百兑现,这种被称为弹性计划(flexible project)。Indiegogo 上还是有不少弹性项目获得成功的例子的,比如 James Franco 的 Palo Alto Stories。最近比较火的 Ubuntu Edge 属于另外一种形式,所谓的刚性计划(fixed project),这种项目在规定时间未达到预计目标的时候必须把钱退还给支持者。

Indiegogo 通过向达不到目标的项目收取更多手续费的方式来鼓励项目发起者们努力吸引捐款人。如果在规定时间获得当初设立的目标资金,那么项目拥有者只需向官方缴纳 4% 的手续费;若否,这个比例将窜至 9%。而 Kickstarter 的方式是,任何无法在有效时间内达到目标的项目必须把钱退还给支持者,这也使得 Kickstarter 用户压力倍增。

Kickstarter 在项目成功率上远超 Indiegogo 是有多个原因的。首先,Kickstarter 虽然在项目数量上落后于 Indiegogo,但是却拥有更多的访问量。其次,Kickstarter 针对项目的严格条件也将很多项目拒之门外,这些项目就包括以慈善为理由的捐款、营养补充剂类、美容产品类或社交网络应用类计划等等(最新版本的声明把转基因生物也列入受抵制项目)。相比于 Kickstarter 的严格,Indiegogo 对于项目类型的限制就要宽松许多。另外,发起者甚至无需等待审查便能直接发布项目。因此 Indiegogo 上便有很多低质量募资计划,也就顺理成章成了 Kickstarter 之后的第二选择。

目前,Kickstarter 只在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开放;Indiegogo 则服务于 200 多个国家。Indiegogo 上充满了一些稀奇古怪、永远不会进入 Kickstarter 大门的项目:帮助车被偷走的邻居、为学校足球队买队服或者为一对夫妇支付新生儿的生活费等等。

像 Edge 这样的高质量项目会选择在 Indiegogo 上落脚主要是因为 Kickstarter 的严格要求显得更具说服力。Edge 项目为资助金额达到 1400 美元的支持者提供两部手机作为报酬,而资助金额达到 8 万美元的人则会得到 100 部手机。这在 Kickstarter 的规则下是绝不被允许的。

关于数据透明度问题, Indiegogo 在解释弹性项目概念是这么说的:“我们不会把已完成项目的百分比计算出来,因为即使它们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也有可能成功。”相反的,在数据透明度上,Kickstarter 做得好的多,每天更新的公开数据大概也是更多的人把 Kickstarter 做为首选的原因之一。有趣的是,Kickstarter 公布的海量数据甚至催生了 Kickstarter 咨询师这个行业。

其他的平台,影响力就更小了。

最后,游戏项目的回报,一般是换取游戏本身,比如最低XX元就能获得一套下载版游戏,外加一组虚拟道具。若是投资较高,可以把自己变成游戏角色之类的。

— 完 —

本文作者:孙志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怎么在 Kickstarter 上集资?
国内有哪些类似 Kickstarter 的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