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社区的有效治理和服务。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是社区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
下城区现辖8个街道74个社区,有户籍人口40.6万,流动人口20.8万。为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该区不断探索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模式和实现路径,聚焦模式创新、服务创新、队伍创新,构建形成覆盖城市居民的管理与服务契合、共治与自治联动的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居民自治
减少成本提高效能
今年6月,杭州市志愿者协会银龄互助分会入驻下城区武林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园,低龄健康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银龄互助”模式在武林街道各社区已全面铺开。
在文晖街道流水西苑社区,“乐龄邻里关怀互助社”在社区居民心里,名头很响。在这里,由楼道长、楼道党支部退休党员、社区爱心人士等58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和社区有需求的高龄老人固定结对,提供探访陪聊、代为买菜、代购药品等服务,社区互助亲如一家。
互助社下一步要以志愿者所居住楼道为轴,遵循就近服务的原则,将志愿者与有需求的空巢、独居老人进行一一结对,正式开启邻里结对互助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
社区里的难事、大事,靠居民自己解决,这是新形势下社区管理的必然趋向和选择。为了强化居民自治,下城区广泛建立了社区、楼宇、单元三级居民自治组织网络。目前,建有楼宇居民自治会725个、单元居民自治小组5656个,将居民自治的“触角”延伸到楼道、覆盖到户。
下城区还将城市社区自治功能延伸到楼宇社区,建立形成楼宇社区党委、楼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楼宇社区促进会“三位一体”组织架构,全区已建成标准化楼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7个,共惠及辖区各类商务楼宇119幢、楼宇企业5700余家、楼宇白领17余万人。
尤其是“楼宇社区促进会”的成立,搭建了社区成员民主协商、共同治理的平台。如坤和中心楼宇社区在楼宇物业服务社会化、大众化问题上,自成立楼宇社区促进会后,由促进会的理事会出面,以协商调解的办法,妥善化解了物业方与承包方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员工吃饭难问题,使原本需要借助外力协调的事,变成楼宇社区内部民主协商的事,减少了解决问题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能,促进了各楼宇主体共融、共赢和共享。
加大投入
软件硬件一并改善
“新市民们,石桥社区喊你们来吃饭喽!”来自江西九江,目前在新华经济园区内一家服装厂上班的小李,最近一直帮着新餐厅做着免费宣传。
历时2个多月,投入经费60余万元,石桥街道石桥社区在新华经济园区内成立的首个“新市民之家”餐厅,宽敞明亮的餐厅,干净整洁的环境,焕然一新的桌椅,是外来务工人员对新市民餐厅的第一印象。“里面的菜可实惠了,我带大伙一起去尝尝新食堂的味道!”小李说,这里让他们这些在异乡的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硬件设施和配置得以改善的,又何止石桥社区。下城区通过采取新建、改扩建、购置合并、调剂置换等方式,加快老旧社区、撤村建居社区、新建社区的设施配置,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功能升级。现已建成区级行政服务中心和8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条社区服务特色街区、17家社区日间照料综合服务中心、58家社区老年食堂、72个社区文体活动室、182个社区健身苑(点)等,社区配套服务用房达6万余平方米,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方便、快捷、优良的社区服务。
让社工的精力更多地花在为居民服务上,以老百姓的满意度来衡量社区工作成效,这是下城各项社区工作创新的落脚点。该区整合、提炼了社区日常事务性工作,创新构建“66810”为民服务品牌,试行建立社区工作标准化体系及“一站式服务、一口式受理、全能型社工”社区工作机制,建立“管线分片”民情走访制度和值班主任制、民情通报制、错时工作制等工作规范,不断强化社区为民服务意识和能力,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此外,每年设立不少于2000万元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率先在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领域试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进一步增强基层服务供给能力。如,“小棉袄”惠老服务中心、“心石之桥”身心关怀中心、“公羊会”公益服务中心等一批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满足社区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社联动
社区治理更上台阶
“我们都是幸福人,相聚一起真开心!”潮鸣街道东园社区活动室内这句简单、朴实的口号道出了独居老人们的心声,也展示了“社区、专业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机制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为老人服务,东园社区积极寻找群体的代表人物,把有共同经历和共同需求的老人组织起来,创建了“心语”独居老人俱乐部,并由社工联络志愿服务,定期组织活动,成立了以具有专业社会工作职称的社工为主体的“新新有约”工作室,培育社区共同体和社会组织,把温暖送到老人心间。
除了专业社工外,社区还整合辖区资源,把社区民警、社区医生、驻社区律师、社区文体团队、社区楼宇会长、辖区单位志愿者包括部分热心居民一起组成为老服务团队。目前社区登记义工已达131人,分成医疗保健、矛盾调处、法律咨询、家政服务、情感疏导等五个组,给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务,重点人员实行结对帮扶。通过一年的运作,一些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在社工团队的带领下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很多老人把“新新有约”工作室当成他们自己的“家”。截至目前,下城区共有社会组织1853家,在有效满足居民群众多元需求的同时,有力夯实了基层社会管理基础。
同时,下城区还通过发挥社区社会工作示范岗的引领、在杭高校专业力量的助推、社会服务机构的实训及社区社会组织的补充作用,不断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实务运用,加快推动社区工作者向专业社会工作者转型。目前,全区累计452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以上资格,占全区社区工作者总人数的43%,并培育了92个特色品牌工作室,其中有16个以社工和社区骨干个人命名的专业服务工作室。
此外,下城区建立了社工统一招录、动态管理、梯次退出制度,进一步优化社工队伍整体结构。到目前为止,已先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录用社工437名,并建立“社工人才数据库”,统一社工档案管理。大力实施社工职业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学历教育、轮岗实践、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社工队伍职业化建设。此外,“社工节”、社工运动会、社工艺术节、技能大比武等载体活动进一步锻炼了社工队伍。(本站编辑 陈洪凯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