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系列的世界观,是亦真亦幻的。而这个世界的构造者,自然就是我们的麦兜啦,即:电影中我们看到的内容,其实来自于麦兜自己的记忆和想象。
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一点是人物设定,来看一下麦兜系列中有描写的人物吧:
全班同学都不以人类的形式出现。班外的人,有小盆友的家长,也都是与小盆友同个物种的动物(麦唛的母亲除外,她是人类,可能是因为麦唛系列出得较早,已经设定过了?),而班级之外的这个世界里的人们,一般也只有两种形象:校长和陈老师。
看到这些我才恍然大悟:整个系列的世界,都是由麦兜的“视角”看到的。
首先是小朋友们的物种,任何一个小朋友在理解力不足想象力有余的时候,都会对身边的人或事物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我这么肥,妈妈话我像只猪,那我就是猪咯,这个长脖子的小盆友好像只鹅,这个喜欢穿毛衣的同学好像只猫,等等。于是在麦兜小朋友的主观意识中,会可爱地把这些朋友们跟动物挂钩,那他们的妈妈,自然也是同种动物咯。
然后是这个社会内的其他人,为什么只有校长和陈老师这两种形象,我在上面列出了一些,给麦兜算命的先生,道场的道长跟道姐,包括未列出的黎根,给麦兜看抖脚病的内外全科大夫,等等。我将其理解为:麦兜没有爸爸,熟悉的人不多,只有校长,陈老师,妈妈等人;而在外面碰到的男男女女,他也会用这两个形象代入。
麦兜菠萝油王子这一部,是我产生上述想法的根源,因为这部电影中有一个故事,麦太给麦兜讲的《菠萝油王子》,影片中自然不能以麦太独自讲述来完成这个故事,要以叙事的方式来将这个故事描述出来,而我们看到的这个故事,恰恰是麦兜的脑补。
小王子,将自己代入;带着小王子去旅行的大叔,自然要用校长的形象咯;还有好多会走路的蛋挞?那就让自己的同学们扮演吧。麦兜的思路大致如是,
麦太编故事给孩子听(顺便慢慢地让孩子认识自己的父亲),于是将丈夫讲成菠萝油王子,一开始只是一个王子公主的俗套故事,后来王子的形象与麦炳逐渐重合,故事讲着讲着,讲成了自己的经历。
而听故事的麦兜,天真地用自己的同学,校长,老师代入这个故事,甚至自己添加了一些元素:菠萝油王子在买船票时的对话,正是他自己上的两文三语课程的学习内容;王子打败的鲨鱼,也只能用机械鲨鱼想象,可能他在游乐场中见过机械的鲨鱼?
就这样,我们看到的,是麦兜自己脑补(幻想?回忆的偏差?)出来的一个,充满幻象的世界。在其他电影中出现的一些搞笑的,无厘头的,不合常理的事物,大多都能用这个方法解释。
消除了这些幻象,这个世界将变得无比硬实。
没有可爱的麦兜,只有一个单亲妈妈,带着一个猪一样肥,一样笨,只有善良而已的小朋友,在城市的角落里,不停地换着工作,供孩子念着一间几乎开不起幼儿园的潮州人大叔开的幼儿园。
麦兜以为他去了马尔代夫,其实并没有,这是电影告诉我们的。
麦兜以为他去了武当山,学了太极拳,参加了幼儿园级武术大赛,其实呢?这是我们需要自己想的。
电影里的世界是硬实的,是连麦兜都已经意识到了的硬实。
而真实的麦兜,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的事情,围绕着真实的他的硬实的世界,则是在电影之外的,是需要观众自己脑补的。
老虎,斑马,猩猩,鬣狗,或是只有一个少年靠母亲身上的某种昆虫幼虫维生?
你相信哪个故事?
:)
(注:一些内容不适用于《麦兜当当伴我心》,该部是变化最大的一部,我看过,但没有研究过出现变化的原因。)
— 完 —
本文作者:张思远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我叫mt》这部动画片?
如何解读 EVA 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