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书写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题主给出的Source的观点是:书写有利于学习和记忆。对于Dehaene本身没有研究。但是认知语言学里, 对于语言的学习是多元化的。Input可以是书写的,听觉的,触觉的,视觉的,并没有研究证明人类对于哪一个来源更依赖,更多是不同人在学习方面有不同的偏好。
针对这个理论我们曾做个一个学习小组的实验:一个组的人,通过听读,看字,描写和闭眼触摸字块来学习一组偏门语言的词汇。然后通过统计通过不同方法记住的单词数来判别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一个人是通过单一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大部分人都是通过两种方法记住的几乎一样多,另两种差一些。也有部分人擅长单一方法,其他为辅助。或者有些人四种方法学得几乎一样多。另外这个实验我们还分不同的年龄组做了一次。从最后数据可以看出,年纪稍大的人(30-50岁)依赖看字和描写的方法学习新词汇的比例大,而年轻的组别(20-30岁)更能接受通过听和触摸的方式学习。这和他们从小成长和学习的环境有关,因为我们这一代很小就在有收音机,电视机,各种拼图玩具的环境下长大,所以这样的学习方式更适合年轻的一代,而不是在视觉媒体还不发达的年长一代。
综上,对于书写更利于语言学习的观点我持怀疑态度。无论是语言学习还是其他知识的学习,都没有一个最佳的方式,而往往看个人的偏好,和多种方式以最佳的组合综合应用。所以即使真的有一天人类抛弃了书写,而选择了打字或其他方式,那也只是人类会更加偏向于借用另一种媒介的学习方式而已。最有可能出现的连带效应,基于如今通行的是字母键盘,那么中文使用者可能会对字母和拼音的敏感度越来越高,而对文字笔画相应减小。
2. 书写对语言的影响
书写是语言存在的一种形式,一个媒介,而语言的终极目标是交流。所以书写如果真的退出历史舞台,对语言的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连带效应可能是,语言的演变,”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提高。
因为除了世界上的少数语言,如拉丁语虽然存在,但是死的,即不被再用不会再发展演变之外。所有的被使用的语言都是活的,都会不停的发展演变。而书面形式相对是对过去语言的总结,口语才是语言不断变化发展的源泉。传统的书写模式由于其书写时间长,传播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很多语言里,口语和书面语在用词和格式上是有一定区分的。而随着现代社会以网络为媒介,键盘为输入手段的新的书面形式的盛行,可能会逐渐拉近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以后人们说的话和写出来的话越来越相似了。这一点从现在网络上口语和流行语的迅猛发展可见一斑。
3. 书写对美学的影响
这个点覆盖的面比较大,也不是我擅长的,所以只谈一谈我想到的可能性。
这个影响在汉语使用者中可能会尤其明显。因为相对西方文字,汉字具有更复杂的形态。每个字几乎自成一格,而不是由固定的26个部分拼写而成。曾经有德国同学和我开完笑,说你们中国人的绘画和唱歌肯定都特别好。因为你们的字那么复杂呀,每一个都像画画呀,你们能画那么多小画绘画一定好。然后你们每个字都有四个声调啊,声调不同意思完全变掉啊,所以你们的乐感肯定也特别好。
这个自然只是笑话,但不能否认汉字的复杂形态对中国人的审美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中式美学,是喜欢细节繁复的,层层叠叠的,对称和谐的美的。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西方的简约派,抽象派很多中国人表示欣赏无力。这大概就是以字母为基础的西方语言和以形态复杂的汉字为基础的东方语言对其使用者在美学上潜移默化的影响。
再写下去,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心理学方面的,社会学方面的。但由于太杂而且也不是我擅长的领域所以略去。但任何一件事情的连带效应一定是辐射面极广的一长串综合效应。而对于书写这样一个甚至早于语言出现的交流媒介,是否会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持怀疑态度。但理性地看这绝对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人类一定会致力于找到最短最快捷的途径进行交流,而交流是任何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 完 —
本文作者:Zichuan Tang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4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什么类型的笔或者墨水适合用来书写需要长期保存的文档?
中性笔和圆珠笔的书写量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