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注定是科技史上与众不同的一天:苹果新品发布会、Intel IDF,还有即将创IPO记录的阿里巴巴路演均在这一天在美国发生。苹果新品发布会尤为引人瞩目,就像其历来所做到的一样,每一次苹果均会给沉寂的市场掀起波澜,未进入会场的笔者在山景城的酒店依然感受到“苹果来了”——连Fox这样的电视台也在做着苹果发布会的直播。
电视直播中的“大事件”
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哪家公司的产品发布会轰动到让电视台做专题直播节目。Fox近两个小时的节目准备充分,Paypal联合创始人或者SPRINT高管这类重磅嘉宾,现场连线记者,随机采访场外路人,库克演讲直播,一切都表明这是美国的“大事件”。
在整个节目中,苹果的股价图一直动态呈现,股价随着苹果发布会的进展不断波动,在IPhone6发布后Apple Watch发布前,一度上涨超过4%;在发布会结束后股价则下滑2.2%。
这让笔者更加坚信苹果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公司,每一次辉煌的背后均是一款又一款的产品推出:麦金塔、iPod、iPhone、iPad……不过,也有不少失败的产品,譬如Newton。这一次苹果发布的三款产品,两个iPhone6,还有一个Apple Watch,能否再续辉煌还需要时间告诉我们答案——从外观角度便对Apple Watch抑或“缺乏创新”这样的评价并无意义,每一次苹果发布都可以说“缺乏创新”,创新永远不够,评论家永远不满意。
iPhone 6 Plus:库克拥抱大屏
“比更大还要更大”,这是被广为吐槽的神翻译。Bigger Than Bigger,从IPhone5开始便已出现的现象。乔布斯曾经提出手机最佳尺寸应为3.5寸,根据男、女手掌大小,手指长度,拇指活动范围等数据精心计算出的。显而易见,这凸显了苹果强大的控制欲望以及乔布斯的偏执——单就手掌大小来看,亚洲人和欧洲人自然会有不同的最佳尺寸。
实际上这并不重要,手机大屏化已是大势所趋。除了MM使用大屏幕手机可以显得脸更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手机是人们的信息中心和生活助理。尽管说智能手机是把电脑搬到手上不太合适,但如果可以,谁都希望可以将手机当电脑用,人们用它冲浪、购物、搜索、看视频、玩游戏、导航,还有工作。屏幕越大,视觉效果越好——当然这会影响单手操作的便捷性,能否放入裤带则将决定其便携性。
要应对这些问题,要么在不同诉求之间寻求折衷,要么推出不同尺寸的产品来满足不同人群和场景的需求。IPAD和iPhone的分割算是第一次多尺寸,这一次则是在传统iPhone和iPad之间提供第三种选择:5.5寸的iPhone 6 Plus。此外还有色彩的多样性。百度移动云事业部在Q2所做的市场调查显示,有21%的高端Android用户(手机价格超过3000人民币)表示只要iPhone上市就一定会购买。
在我朋友圈的人大概分为两位:一类是评论家在吐槽苹果没有创新、没有惊喜、Apple Watch第一代用户会成为小白鼠;第二类用户则是打听价格、上市计划,求卖肾想入手。显而易见,苹果要打动的是第二类用户,摄像头改进、更大的屏幕、更薄的机、WIFI电话,任何一个改进对他们都有很大的吸引力。
Apple Pay:回归NFC
有人说苹果总是反其道而行之,在大家都认为NFC难以推行只有在日本有一定市场时,苹果又Say No了。Apple Pay使用了NFC天线、TouchID、 Passbook和被苹果称为“安全元素(Secure Element)”的东西,基于信用卡支付体系,初期合作伙伴包括赛百味、麦当劳、迪士尼、沃尔格林、梅西百货、丝芙兰和梅西百货等线下商家,以及Groupon、Uber和Panera等O2O公司,还有苹果商店。
这与中国巨头一度在力推的“扫码支付“是完全不同的思路,没有二维码和扫描枪。从用户层面来说,如果有覆盖广泛的NFC支付终端,以及支持NFC的手机,和简单又安全的支付流程,应该会胜出扫码支付一筹,笔者在中国7-11体验扫码支付就发现还是有不少问题,譬如扫码失灵、耗费时间,影响等候付款者的购物体验。
虽然Apple Pay使用了NFC技术,但支持基于远程ID的支付,就像UBER目前的支付方案一样,与Google Wallet直面竞争。线下商家的交易场景则必须是“滴一滴”的NFC方案,需要商家改造终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是过去NFC难以落地的核心原因。过去不少NFC玩家是运营商,鉴于苹果在全世界的运营商体系,未来一起力推NFC支付体系是大概率事件。
鉴于需要与线下商家协作才可完善支付体系让Apple Pay的推广会慢一些,在中国这样的本土化特征明显的市场可能更加难以进入,但苹果此举或许将给国内NFC产业和玩家带来信心和启发,让大家回到NFC支付上来,此前小米曾将支付重点放到NFC,要帮助一些高校改造终端,现在看来Apple Pay发布之后小米真是“又有得抄了”。
Apple Watch:关注技术,而非外观
正如Fox直播节目一个嘉宾所说,我们应该关注Apple Watch第一代的技术,而非外观。因为Apple Watch在没有明显增加体积的情况下,将芯片、电池、摄像头、GPS传感器等集成到一起,外观还做到了“更像是一款手表”——可以看看它的腕带,或者表盘部分,远看都是一块普通手表。
对于手表这样的有装饰属性的产品来说,外观难以统一,不同人有不同喜好,有人喜欢方的,有人喜欢圆的,在我的朋友圈便截然分为两派,有人喜欢这个外观,有人不喜欢说其很山寨,未来或许会有手机壳这样的厂商来解决其外观问题,抑或下一代会提供更多款式的选择,不再是大小和颜色的差异化,而是形状、设计或者与传统名表合作的品牌。
Apple Watch有两个定位,一个是像三星 Gear一样让其成为手机的助理,进行收发短信、查看照片等手机可以做到的事情,略微鸡肋;另一个则是全新设备,可以运动追踪和进行一些健康数据的监测,还引入了社交元素,用户可以将心率数据发给好友然让对方感受震动。
Apple Watch确实是一款在功能上毫无创新的产品——可穿戴手环等玩家都已经将这些功能玩遍了,苹果顶多有些微创新,然后将屏幕做得更亮丽,外观做得更华丽,还有更好的系统体验,关于续航和重量苹果只字不提,或许并无突破。
有人说,不少可穿戴玩家或者深圳山寨公司都在等着苹果这次发布会,因为“让苹果教育和定义市场,我们跟着苹果走”。Apple Watch可能会让他们失望,因为Apple Watch 的特色正是山寨者短期难以跟随的,譬如外观,TAPTIC ENGINE,还有集成度。不过,我丝毫不怀疑小米未来会做出999或者更加廉价的小米手表。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屏iPhone 6我会买,毫无疑问;Apple Watch,暂时保持关注。
— 完 —
本文作者:罗超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