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书,做个勤劳的搬运工。ps 貌似有点答不对题,但是觉得理解这个开放形式封闭形式也有利于理解楼主的问题。
开放形式和封闭形式涉及现实的两种不同态度,每个形式有其独自的风格和技术特征。一般现实主义电影导演倾向于开放形式,形式主义派偏爱封闭形式。开放形式在风格上趋向含蓄,封闭形式刻意而有意彰显。
就视觉形象而言,开放形式强调不拘形式和显眼的构图。这类影像似乎没有分明的结构,让人联想到随意安排的形式。人和物似乎是被发现的,而不是刻意布置的。 封闭形式则更强调更具风格化的的设计,尽管这类影像可以显示表象的真实,但很少具有开放形式特有的那种偶然性,恰好被发现的样子。人和物在景框内的位置更加精确,重力的平衡是精心设计的。
开放形式偏重貌似简单的技巧,因为导演用这种平实自然的手法可以强调现实中直接的熟悉的亲和的方面。有时这类影像是在仅仅局部控制下的情景中拍摄的,这些即兴性条件可能营造出在严格控制下的环境中难以捕捉到的自发性和直接感。
封闭形式可能更加强调陌生感,影像充满结构性对比和引人注目的视觉效果。由于场面调度受到更精确的控制和更加风格化。所以这些影像会产生视觉奇异感,远离现实感。正在看的《巴顿芬克》应该很多这种镜头
封闭形式还饱含更加密集的视觉信息。
开放形式的构图不同上面已经说了就不在复述。
在开放形式的影片中一般是戏剧性动作指挥摄影机,比如在(毒品交易)中,斯蒂文索德伯格强调摄影机的流动,摄影机尽责尽职,随时随地跟拍演员,仿佛任凭演员的驱逐。这类影片表明偶然性在确定视觉效果时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实际出现在一个背景中的事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荧幕上似乎正要发生的事件。其实,在一部开放形式的影片中,许多极简单的效果也是在苦心孤诣的处理和操控之后取得。
反之,在封闭形式的影片中,摄影机常常比戏剧性动作先行一部,在视觉上,
物件和演员仅仅局限在预先设定的摄影机机位的范围内,预设机位往往隐含命运或者宿命的意味,因为摄影机似乎知道将要发生的事。
开放形式滥用时显得稀松和幼稚,使视觉形象单调沉闷。ps 类似于纪录片的电影
封闭形式滥用则显得娇(zhuang)柔造(bi)作和自命不凡。视觉元素犹如计算机的程序。 一一摘自《认识电影》
— 完 —
本文作者:言若非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看待腾讯 Q+ 开放平台?你觉得前景怎样?
腾讯有没有投资其开放平台中的合作伙伴,这是否会影响到平台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