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看东西_KanDongSee 原文地址:kandongsee.com
《喧嚣贵族》(The Riot Club)上映在即!这部影片以臭名昭著的牛津“布灵顿俱乐部”为原型,又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有关这个神秘贵族社团的激烈讨论。尤其是在英国,布灵顿俱乐部几乎就是“高贵”、“危险”和“政治”的同义词。你可能不知道布灵顿俱乐部到底是什么,它又为什么声名狼藉。没关系,下面就跟着看东西一起走近这个世界上最高大上的神秘团体吧!
什么是布灵顿俱乐部?
俱乐部的具体成立时间已不可考,但据称可以追溯到1780年,形象点说,它的年龄和美国一样大!这原本是一个狩猎和板球的俱乐部(有段时间甚至成了牛津唯一的板球俱乐部),不过很快就因为奢华的晚餐而名声大噪。只有英国社会顶层的高富帅才能成为俱乐部的会员!即便只是招待俱乐部成员,你也必须有皇室血统、身份高贵或者富得流油。俱乐部的成员都是将来要统治这个国家的精英,普通百姓听说他们的奢侈活动时难免羡慕嫉妒恨。这些活动通常包括贵得惊人的晚宴——而且公子哥们在用餐之后还要砸毁餐厅,扔椅子掀桌子砸窗子……然后再霸气地甩出一捆现金赔钱。因为这些暴力的打砸行为,从1927年起,俱乐部一度被禁止在牛津方圆15英里内组织聚会。
它为什么如此有名?
让一群有暴力侵向的富二代在一起胡闹,想想就觉得危险呢!你可能以为,这种荒唐事在数十年前就应该被曝光和禁止了吧。可问题在于,不管媒体爆出多少丑闻,布灵顿俱乐部都能凤凰涅槃般地“浴火重生”——大概是因为俱乐部成员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保护着俱乐部。俱乐部的历届成员包括数名国王,有英国的也有国外的;就连现任英国首相大卫·卡梅隆和现任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也在布灵顿俱乐部相遇相识!
它的阴暗面又在何处?
《喧嚣贵族》的结局是餐馆被砸毁,无辜的餐厅经理被暴打(如果预告片信得过的话)。这些疯狂的行为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布灵顿俱乐部的作风。即使在比较近的2010年,也有报道称有俱乐部成员醉酒后发狂,把垃圾一股脑倒进酒吧和乡间别墅。尽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布灵顿俱乐部到今天依然臭名远扬。它是英国权贵的地下交际圈。对公众来说,布灵顿俱乐部既因为破坏性而让人担忧,但也因为其高冷而让人神往。
牛津为什么不管管呢
在上篇中,我们介绍了布灵顿俱乐部的组成,以及它在英国政界广泛的影响力。事实上,俱乐部的暴力活动经常把牛津大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照理来说,牛津应该尽快解散俱乐部,但现实中,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涉使得校方难以发出“禁令”。首先,布灵顿俱乐部并不是正规大学社团,和大多数社团不同,它不需要本科生公共管理处(“Junior Common Rooms”,牛津的社团管理部门——译者注)的资金援助,也不对外招收会员,所以,校方能做的仅仅是禁止俱乐部在城里聚会(他们的确在1927年禁止了),但不能阻止俱乐部继续存在。其次,俱乐部的成员大都是牛津最有权有势的富二代,不少成员的老爸还是位高权重的贵族、政客或者大商人,校方很难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控制。因此,牛津大学几乎什么也做不了,除了每次媒体曝光俱乐部的疯狂晚宴时,愁眉苦脸,弱弱地表示不满。
为何媒体为什么对它如此着迷?
相比学校,媒体受到的限制要少得多。它们也乐于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丑闻不断的社团上来。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奢侈挥霍永远是有料的好新闻(至少是好八卦),就和名人隐私对媒体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是一个道理。当然,主要原因在于,媒体希望把“布灵顿俱乐部”描述成牛津大学学生群体的写照——一群享有特权、高高在上的富二代,用强大的关系网掩盖自己放纵享乐的丑闻。所幸,百分之九十九的牛津学生并非如此,但媒体还是经常用俱乐部的荒唐行为来抨击这所英国的顶尖学府,批判它强烈的排外性,指责它被上流阶层所垄断。
牛津学生怎么看?
最后来看看牛津学生们的想法吧。布灵顿俱乐部在学生之间名声不一。对一些人来说,它象征着对权力财富的渴望,对另一些人来说,它意味着校园中可怕的性别歧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它只是一群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富二代组成的愚蠢社团。然而更大的问题是,校园里涌现出了一些模仿布灵顿俱乐部的社团(社团活动基本就是成天酗酒)。所幸校方在酿成大祸前及时阻止了这些社团。一个例子就是圣休学院“神秘”的黑天鹅社,他们的不良活动被学校火速扼杀在了摇篮里。(2013年该社团邀请女性新生玩带有性别歧视的酒吧游戏,引起校长震怒。——译者注)
最后,如果你要去看《喧嚣贵族》,记得保持理智,别因此对牛津产生偏见。尽管影片内容部分属实,但牛津的校园生活可比片中描写的要正常得多!
==========================
@看东西_Kandongsee
Kandongsee (看东西)是由来自中国和西方顶尖大学的“学霸团队”创办的,旨在为中国学生剖析西方文化并介绍真实的留学生活。
欢迎关注我们!微信: Kandong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