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备到这一课。
人类在预测幸福上常常存在的两个错觉:(1)外在世界的运转方式是围绕着我们的幸福而设计的。(2)人类心理世界本身也是为获得幸福而设计的。其实都不是。第一个错觉体现了我们朴素的,与生俱来的“自我中心”偏见,让我们遇到困难挫折时,逃避和抱怨,而不是面对和接纳现实。第二条错觉让我们误以为,财富、美貌、年轻、健康、时尚……,拥有那些社会文化努力标榜的东西,我们才能幸福。可是都不对。我们的理智在预测哪些东西会带给我们幸福时,至少会犯以下错误:
(1)忽略享乐适应。我们相信存在一劳永逸的幸福和快乐,只要我:买到那座大房子、娶到那个美人、得到那个职位、挣到那笔钱……可是都不会。这些事情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但这些快乐不会一直持续。通常我们会很快适应这种快乐,厌烦,并开始寻找新的变化。没办法,在享乐这件事上,人类还真是喜新厌旧。无论你是食不果腹还是富可敌国,我们都对自己拥有什么不敏感,只对变化敏感。但当某个没能得到的东西激发起你的欲望的时候,你却相信永恒。
(2)忽略心理免疫系统。好事带给我们的感觉没这么持久,坏事带给我们的感觉也没这么糟糕,前提是,这坏事得足够坏,坏到能激发你的心理免疫系统。想象下你的未婚夫(妻)在结婚之前跟别人跑了,你会觉得“这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倒霉的事?”,还是“这是我这辈子遇到的最幸运的事?”对于你我这样外人,多半会是前者,但是对于当事人,却很可能是后者。大部分忽然遭遇厄运的人会比我们想象的要恢复得快,因为心理免疫系统会努力工作,让你感觉生活没那么悲惨。当然,心理免疫系统只会在大事的时候激发。你终于原谅了老公出轨,却始终没法原谅他乱丢脏袜子,就是这个道理。而预测什么会让你觉得幸福,什么会让你觉得不幸的时候,你却并不知道这些。
(3)当前投射。这么说吧,我们对未来感觉的预测,都是以当前感觉为锚点进行调整的。如果你饿着肚子在超市购物,你会买一堆零食,全然不顾半小时后打着饱嗝时的感受。如果你得了抑郁症,现在心情不好,你会觉得去做什么事都没有意思。全然想不到去公园走走或者和朋友聊天的时,你仍然会很开心起来。我们只能从现在的感受,来窥探未来的影子,却没法预测完全不同的未来。这就是为什么在追求幸福这事上,我们经常觉得做错了什么,并后悔万分。
(4)忽略细节。将来的、不太可能的、发生在陌生人身上的、发生在远方的事情,在心理距离上都是遥远的。对于遥远的事,我们只会想整体和轮廓,而不会加工细节。我们的大脑预设的程序就是不去为这么远的事,浪费太多脑细胞。对远距离事件的加工更依赖我们的刻板印象。可问题是,随着事情的临近,我们发现,这些被忽略的细节,正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重要到能完全推翻我们的预想和决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会随着这件事离你的心理距离不断发生变化。当野外露营这件事很远的时候,你只会想到美丽的星空,深处其中,你才会知道蚊子的可怕、没法洗澡的难受和没厕所的尴尬。
(5)事前的预期和事后的回忆,对幸福有不同理解。记忆如何构建幸福,详细的介绍在这里。为什么事情的高峰和结尾,让人记忆深刻?事前预期时,我们认为,快乐的持续时间很重要。显然更长的持续时间会带来更多快乐体验。但是事后,记忆把过程的持续时间忽略了。记忆只有闪光灯,没有计时器,只记精彩瞬间,不管多长时间。可是,如果你的老板跟你说,“没关系,把7天的假期缩短成3天了,心理学家发现,只要结尾精彩,在记忆里,3天7天都一样。”即使他说了实话,你也会准备构思辞职信了。
所以你看,我们其实并不擅长预测幸福。在预测幸福上,我们都只是在黑暗,仅凭着一点微光摸索的瞎子。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路该怎么走了,于是去问问周围那些看起来自信满满,似乎什么都知道的人。“问道于盲”说的就是这事。
至于你说在预测幸福上,“最”不擅长的是什么,排名不分前后哦,亲。
— 完 —
本文作者:动机在杭州
【知乎日报】
你都看到这啦,快来点我嘛 Σ(▼□▼メ)
此问题还有 1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说,仪式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能力,能够大幅强化人们的心理感受?
为什么人们反感马太效应,这种心理普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