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数学一样是门严谨的学科,无论在哪个层面下,大数定律都是经过推演和论证的,根本不存在“是不是必然”这种说法,当然是必然的,除非加个神学的标签……所以可以探讨的只是大数定律应用于实践是不是必然的?而对多数人而言,容易迷惑的正是这两者的混淆,即“不确定”的并不是大数定律本身,而是“经验”与“大数定律”的混为一谈。

假设A和B以硬币试验打赌,用一元的硬币向上抛出一次,A猜“字”,B猜“花”,那么两者赢取的几率各占50%,如果A赢了,这属于(小概率,偶然)事件。好友A和B继续以硬币试验打赌,用我国一元的硬币向上抛出10000次,A猜“字”5000次、猜“花”5000次,B猜“字”3000次、猜“花”7000次,如果事实上A赢了,这属于(小概率,必然)事件。

好友A和B再次以硬币试验打赌,用我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00个国家或地区的硬币同时向上抛出1次,假使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硬币均是“一面字,一面花”,A猜“字”向上的50枚、猜“花”向上的50枚,B猜“字”向上的70枚、猜“花”向上的30枚,如果事实上A赢了,这属于(大数定律,偶然)事件。

好友A和B第四次以硬币试验打赌,用我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等100个国家或地区的硬币同时向上抛出100次,假使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硬币均是“一面字,一面花”,A猜“字”向上的累计5000枚、猜“花”向上累计的5000枚,B猜“字”向上的累计6000枚、猜“花”向上累计的4000枚,如果事实上A赢了,这属于(大数定律,必然)事件。

在上面的连续硬币试验中,A都是赢家,但是每次赢取的原因却是不同的。在第一次中,用“我国一元的硬币向上抛出一次”也就是“一个样本,一次实践”,A的赢取只是偶然事件。在第二次中,由于用同一国家的硬币上抛,且A猜测“子和花各占5000次”,即根据贝努里大数定律“当n足够大时,某一事件出现的频率将几乎接近于其发生的概率,即频率的稳定性。”推测“子”和“花”各占500,于是作出上述猜测结论。A的赢取属于“必然”。在第三次中,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硬币同时向上抛出1次,样本很多,显然其符合切贝雪夫大数定理“随着样本容量n的增加,样本平均数将接近于总体平均数”,但是实践只有一次,得来的结果虽属偶然事件,但A的赢取依然较B的赢取概率大。在第四次中,由于在第三次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实践,其选择了“猜‘字’向上的累计5000枚、猜‘花’向上累计的5000枚,”我们说其成为赢家是必然。

由此可见,在第二次和第四次中,A的赢取都是“必然”,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得知,虽然样本数量不一致,但二者都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也就是说“实践”是得出“必然”的前提,但二者的差异又在哪里呢?那就是样本。而第三次硬币试验,恰恰是有大量样本,A依旧获胜,其符合大数定律。无论“实践”的增多,还是“样本”的增大,都带来经验的累积,都可以无限接近大数定律曲线。即“样本”和“实践”无穷大时经验曲线与大数定律曲线全面趋向融合,带来的是真理的逐渐呈现。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孙志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舆情系统?从舆情甄别、模型分析、舆情研判、舆情应对……舆情产品应该是怎样的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