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所学的课程非常以精神分析导向,所以忍不住反驳几句 @清流 老师的答案。
总的来说,由于临床操作的经验性和案例的不可复制性,整个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学科的科学性目前在一定程度上都还受到质疑。比如美国对于学习科学博士的留学生有一定优惠政策,多数心理学学科包含在内,而学习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学生不包含在内,也就是说事实上对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是否是科学还有质疑,而这也导致这类学科在心理学领域内,有时候是普遍遭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学者挤兑的。
首先不懂为何能凭“学习科学博士对留学生有优惠政策,而临床心理和心理咨询的学生没有优惠”就能推出“临床心理和心理咨询是否是科学还有质疑”。首先不懂什么是“科学博士”,Doctor of Science?在美国,大部分的博士学位都是phD,哲学博士。不管是学软件工程还是学临床心理都是给这个学位(心理学还有专门的PsyD学位下面另表)。对留学生的优惠,直接取决与该校,该项目的funding有多少,以及该校的政策对留学生欢迎程度。有些学科如计算机,大企业纷纷拨款赞助,美国又基本没人去学,各校纷纷对印度中国等地留学生张开怀抱。学临床心理和心理咨询对工业企业的意义不大,从大企业拿到funding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钱都是靠政府,医疗机构,或大型研究机构拨款而来,自然没什么闲钱;留学生又有着天然语言劣势,在该领域竞争力较弱,不受优惠也是理所应当。从这一点来说临床心理和心理咨询受排挤真是委屈。要知道临床心理的PhD是全美最挤破头最难申请到的学位,没有之一。录取率低过MD几条街。
其次关于临床操作的经验型和案例的不可复制性这一点,学习过实验设计和社科研究方法会知道,有效性可不是通过复制案例这种方法来进行科学论证的。心理学,以及其他大部分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很难被复制,所以科研上需要收集大量样本,设立对照组,控制治疗者和被治疗者的个人无关变量,使用各种量表监测,统计显著性等等。我们检验一种疗法是否有效,不是检验它的具体操作是不是像一段程序那样,换一台电脑(病人)使用,效果完全一样没有bug。而是检验在该疗法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因人而异的治疗,有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且这种效果是因该治疗产生,而不是因为其他外部原因产生的。这种“模糊性”在某些“科学”研究者看来很难接受,但它是整个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如果觉得这种研究“不科学”,大概一棍子打死社会科学半壁江山吧。
精神分析获得大量临床科学实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讨论精神分析本质上好不好,有效不有效,只是单说按照现在的科学研究范式,精神分析很难证实自己科学有效。)因此在注重科研实证的国家和地区,精神分析逐渐退出了科研学术舞台,成为了一个相对边缘的流派,变成了精神分析师自己跟自己玩。
…………随着上一代精神分析师逐渐过世,由于精神分析目前缺乏科学实证支持,选择学习这一疗法的新治疗师和咨询师会逐渐减少,那么没有后继者,流派自然而然也就逐渐走下坡路了
关于精神分析疗法的有效性,如下图所示,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科学证实研究了。研究结果表明,比起CBT和药物治疗,精神分析的效果一点也没差
以我参加的精神分析主题讲座,工作坊场场爆满的情况来看,起码在美国东部,还是有很多人对精神分析抱有很大热情的。我很喜欢的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 Shedler 教授写过这样的话:Some of the analytic institutes were arrogant and exclusive in the worst sense of the world and did an admirable job of alienating other 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一些精神分析研究机构有着最难以想象的傲慢和排外,在疏远其他精神健康专家的方面作出了令人仰慕的成就)。精神分析的冷门,一定程度上也是该流派自己不愿去迎合“学术界”,不去推广的原因。毕竟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偏于哲学,他们的期刊论文也多以案例的深层分析讨论,思考为主题,而不是当下所推崇的满篇数据、脑成像图那种科学论文。
===================================
心理学上一段理论的流行程度、被大众所接受程度,与社会时代背景是非常息息相关的。在美国,50年代的保守派广泛推崇精神分析,到了60年代,理想主义者们拥簇人文主义;70年代的自恋狂们喜欢Gestalt和Primal Scream,焦虑紧迫的90年代人偏爱疗程短,见效快的CBT。。。。学派潮流跟时尚潮流一样捉摸不透,但不能因为今年不流行橙色,就断言这个颜色已经被时尚圈淘汰了。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受二十年来唯物主义教育的影响,总觉得科学伪科学非黑即白,遇到分歧要辩个清楚。来了之后非常惊讶的发现,即使是在非常著名的学府,科学的界线都是很模糊的;有人穷其一生研究人到底有没有灵魂,有人坚信可以通过道家修炼方法控制神经系统,有人试图证明婴儿有自己的“沟通语言”。慢慢觉得,其实所谓科学方法,其实是一种标准化语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有个标准能让大家拿出来比较一下,这个标准并不一定百分百可靠。一种东西是“科学的”,也不代表它是绝对正确的;一种东西被批评“不科学”,也可能只是没人成功的用科学的语言和标准来描述他。对知识的探索,该有点勇气和想像力,不该反而“科学不科学”的框架限制住了。
爱自己心之所向,别爱科学。
参考文献:That Was Then, This is Now: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Psychodynamic Therapy. J. Shedler, PhD,2006
Shedler, J. (2010). The efficacy of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American Psychologist, 65(2), 98.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杨潇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精神分析会被现代心理学抛弃?
心理学、精神分析、神经学、精神病学的区别和类似之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