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on就不说了,统计学家,不搞研究基本上不必在意,搞研究基本上没人不用他的理论。
这次诺奖最值得关注的是同时给了Fama和Shiller这两个观点完全相反的专家。上次出现这种情况还是1974年,彼时,讲究积累因果、重视制度和社会分析的缪达尔,和讲究方法论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甚至有否认社会存在性倾向的奥派经济学家哈耶克同时得了奖。(积累因果、制度分析本身都是方法论集体主义,因为这种观点认为社会结果不能由个人选择简单加总得到。这种思想已经成为了当代演化经济学的纲领之一。但事实上,哈耶克的思想里面也隐含着方法论集体主义和一些进化论思想,参见N. Vriend. 2002. “Was Hayek an Agent-Based-Computational Economist?”)
金融市场最大的特点是高度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在时间偏好相同的条件下,金融市场有交易的原因是买卖双方对未来价值预期不同,简单说就是有人看好有人看衰才会有交易。因此,是不是一个交易者要有足够的对未来的预测能力才能不犯错误呢?如果没有,那么金融市场是不是就像“柠檬市场”那样会最终崩溃呢?未来很复杂,就像诺贝尔奖颁给谁一样,没人能预测,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是先知,计算机尚且做不到,顶着一个肉脑子的人类更做不到。这时候我们必须再回到奥派,奥地利学派认为,用价格调配资源的市场经济能够把每个人的私有信息都利用起来,凝结在一个抽象的“价格”里面,因为信息是散在的、默会的、难以表达的。(所以,杨小凯在2002年的一篇论文里面说,现在很多基于有限理性的经济模型本质上都假设了“超级无限理性”,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是节约认知资源。)有了市场,我们无需再观察其他信息,只需要看价格就可以了。
Fama的观点可以被归结为“金融市场中的‘看不见的手’”原理,是这种思想的一种延伸。他认为,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都不能通过获得更多的信息而套利。这种见解的本质是,价格有极强的聚拢信息的功能,市场将以无限快的速度吸收信息并反映在价格里。因此,如果你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信息,别高兴得太早,这个信息早就反映到价格里面了,你知道的太晚了。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股市牛人、金融分析师都不存在,因为即使他们更专业,懂得更多,股票收益率也未必比你瞎投要高,无论你的决策的信息基础是什么,是精打细算还是投硬币,期望回报率都一样。这时候,金融市场不需要任何理性。
这观点对吗?不知道。但中国股市被称作“政策市”、“信息市”,为什么?特别是,如果市场真的那么理性,怎么会有泡沫呢?(泡沫本身被定义为资产价格不能被基本面解释的部分)你怎么解释08年以来房价暴涨过程中有人套到的钱呢?因为泡沫刚出现一丁点的时候,有人会想,这支股票被高估了,那我是不是等一会儿等到它被更高估的时候再卖呢?但在有效市场中,他会知道所有人已经充分地理解了信息,因为信息就是价格,太简单了,所以没有人会再预期会涨了,这时候人的理性选择是赶紧卖了。每个人都这么想,泡沫会在第一时间破掉,也就是说,根本不会出现。
Shiller观点正好相反,他强调凯恩斯意义上的动物精神,人本身没有那么聪明,所以不可能第一时间对信息做出反应。例如,Galai和Sade两个人2006年的一篇论文,就证实了人们宁可支付一个溢价也要去买一些不用天天检查价格变化的资产,因为人不喜欢看坏消息。也可能第一时间对信息做出错误判断,例如,行为金融里面常讲的attribution bias,你们把资产价格上涨归因于自己,价格下跌归咎于客观环境。人们懒惰、情绪化、傻,因此,人只要更理性、更花时间掌握信息、更能控制自己的妄想,你就能在这个牛逼与二逼并存的市场里面金融统治阶层(就像行为金融里面的噪声交易者模型一样)。这个结果很无情,进入股市就像一个陌生人来到一个新城市一样,你得先碰壁试错攒经验,这时候市场就是无效率的。Shiller在《非理性繁荣》里面总结了各种造成非理性的原因,包括认知能力的局限、新闻的夸张报道、社会压力等等,他认为,这种情况下,无知的老百姓其实被华尔街的那帮败类统治了。结论是,任何一次实际繁荣都刺激了非理性,繁荣程度会超过经济现实所能承载的水平,最终足够长的时间内终究会破裂,形成金融危机。本质上,Shiller的观点是凯恩斯主义的。
经济学的本质是在讨论“干预还是放任”这个问题的,Fama认为应该放任,因为市场很理性,这对应着1974年的哈耶克,Shiller认为应该管控,因为市场不理性,对应着1974年的缪达尔。(第二句可能比较难理解,因为情绪、社会压力这些东西都是有传染效应的,不是每个人原子化的决策。举个例子,Eyster和Rabin在2010年的一篇论文里提出的羊群行为是这样的:A选了一个股票,B根据自己的私有信息认为这个股票不该买,但他想,为什么A会买呢?他肯定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所以我不管了,我也买。C看到A和B都买了,即使根据自己的信息不该买,可A和B都买,他们肯定有充分的理由,于是C也买了。然后D、E、F……于是所有人都买了,结果跌得很惨,于是F问E为什么,E说我是看D啊,D说我是看C啊,C说我是看B啊,B说我是看A啊,A说:“我当时冲动了”。事实上,信息是充分的,但价格只反应了A的信息,市场就没有效率。这就是缪达尔的积累因果,这就是方法论集体主义,这时候,政府必须监管。)
事实上,1997年以来再也没有纯金融专家拿诺奖了,这三个人这些年呼声也很高,今年得奖算是众望所归。这次诺奖表达了08年次贷危机以来,人们对主流金融学和新兴发展的理论(例如行为金融)、对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的将信将疑的暧昧态度,目前的现实是,主流理论快破产了,非主流理论还没成型,可以预见,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出现。但我之前曾经觉得,Fama不会得,因为他的理论快破产了,Shiller也不会,因为行为金融还不成熟。没想到瑞典银行把奖同时给了他们,两种相反的观点一起被提出,鼓励所有人,也包括在这次诺奖之后出来滔滔不绝地讨论这个问题的人,公平地审视这两种观点,1974年西方社会在凯恩斯主义盛行的情况下出现了滞涨现象,曾经无懈可击的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局,这时候诺奖也是把两个不同观点的学者同时摆出来供大家比较和反思,我想这是本次瑞典银行的一个看法。
以上。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茁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201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Alvin Roth 与 Lloyd Shapley 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哪些是名不副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