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剧、动漫这一块坐等相关话题下的知情用户补充,主要凑过来和大家探(ba)讨(gua)下这个问题的后半部分(经过几天的沉淀,这个问题有16个坚定不移地关注者,啊~正好可以组成一个读书交流会)。
【日本文学比较悲观】是一个槽点满满的结论(所以必须猛烈抨击题主:你咋不加问题描述呢),“日本文学”是一个多么漫长宏观地概念你造不!具体哪个时间段的啊!现当代还是全部啊!严肃文学还是通俗文学啊!还有“悲观”,“悲观”是一个多么巨大虚无的形容词啊!它也可以细化成很多种啊!我理解那种读起来怪怪的赶脚!可是这么表述一分不得啊!
所以,联系题干意思,据我猜测,题主心中的“日本文学”是大概至少界定在二战之后的日本文学。这个问题用个别文学作品作例并不严谨,故以广义的文学思潮作为切入角度或可讨论一二。
首先,固有的日本文学思想深刻影响现当代的日本文学创作。
自《万叶集》中后期的歌谣开始萌生文学意识起,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渐形成日本和歌以及其他文学形态赖以存在的“真”、“哀”、“物哀”、“幽玄”、“风雅”、“空寂”和“闲寂”等观念形态,其发生点姑且以“发现”、“感觉”、“理想”三个概念规定之。
“发现”、“感觉”、“理想”,它们正是写实、浪漫和象征的起点。并且是明治维新以后,在西方文学的影响下,催生出了写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等主义形态。现当代的日本文学不仅仅在其社会内部发展,与外来的文学思潮交流也是它发展的特点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本质的内含审美价值。从这一层上讲,我个人认为,此时题主感受到的“悲观”大概是一种对思恋、哀怨、忧愁、悲伤等心理情绪有充分的共感力,以及能化苦为乐以雅化俗、漂游于寂寥与可笑之中的虚实相生的超然。这是日本自古以来的审美追求,或者说是一种弥漫不散的民族气质。所以,惆怅、留恋、同情、慨叹,带给外来读者以“悲观”的感受。
其次,二战后的日本文学与战前文学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战后日本思想界、文学界以批判绝对主义天皇制为出发点,引进西方各种现代思想,形成一股强大的人文主义思潮,促进近代自我的觉醒、解放思想和变革观念,从而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
这一时期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背景大家懂得。战后日本文学最大的变革就是战后派闪亮登场了。战后派一共两批,1946年一批,1948年一批。值得注意的是,战后派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战后派作家对文学观念的更新、对主题关心的新倾向和对表现形式的新追求上与战前均有不同。无文学实体,无统一文学纲领。以这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来看,我个人认为“悲观”的主要内涵孕有了“社会性”与“自我意识”(这块由于语言实在无力只好看叶渭渠的《日本文学思潮史》,但是只要跟二战沾边的部分读起来就又红又专,有兴趣的看官可以翻来看看,自行取舍)。这种“悲观”摇曳着时代的阴影,反战文学思潮、存在主义文学思潮、民主主义文学思潮、无赖派文学思潮均在这一时期产生。(大致走的也是“反思——反叛——批叛”的路子,是不是似曾相识?)
让我们来找个栗子。其中最早出现、最具有代表性也最为人所知的就是昙花一现的无赖派(太宰治终于要粗线了!没错!“无赖派”这个词就是他提出的!是他是他就是他!)。主要作家有:太宰治(在知乎上被问烂的《人间失格》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代表作,充分体现着无赖派文学思潮的种种特点),石川淳(给太宰治写悼文的那个),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等,还有一批日本文学史家。它们的关键词被定义为“反叛”:对现实叛逆、反对并批判绝对天皇制、反叛旧有的“自我”……反对反对反对,否定否定否定,解构了又不能重建,追求着“自由思想”与“人性解放”,让人觉得绝望中带有一些些虚伪的感觉。这种畸形的病态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悲剧色彩,作家个人的命运尚且拯救不了,更遑论社会现实?(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宫藤官九郎客串的角色就是对太宰治的致敬,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从虚无、颓废、堕落走向自我毁灭,简直是必然的结局。
第三,当代日本文学特别注重“社会性”。
近代日本文学表现有余,批判不足,而当代文学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批判”的深化。所以,此时的“悲观”更多的是“批判”。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批判”更倾向于针砭时弊,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不断深化,文字中生活气息比较浓重。
从现实主义文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体现在与现代主义的融合上,这种融合的表现更多地在于模式与技法。代表作家野间宏、井上靖;从现代主义文学的角度来看,则更倾向于追求自我内心的不安和日常生活中非现实的东西(日本的现代派可以细分很多派别,不一一赘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无赖派有相通的地方,都追求所谓的“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甚至“性的解放”。
对于这一时期的“社会性”,与上述第二点中提到的社会性有所不同。我个人的理解是,它并不仅仅包含了紧贴时代步伐的那一块,更具有特点的是,与社会的疏离以及对社会的漠不关心,这也是“社会性”的另一种重要表现。这一部分才是给日本社会与日本文坛带来冲击的真正力量与新的文学动向(不信可以观察一下这一时期芥川奖的获奖作品)。这种疏离就像一种绝望的反抗,不满、不相信、不关心,这也正是“批判”与“悲观”的原因之所在。
综上,传统的日本文学淡化政治与社会性,总体来讲是出世的;而近现代日本文学因其时代与历史条件不得不消极入世。反抗有余,批判不足,是因为一开始就从来没习惯在文学上对社会进行批判。其本质原因就是“社会学与美学的乖离”(小川国夫)。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日本少女漫画的发展是怎样的?
欧美漫画与日本漫画有哪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