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这个问题,我认为 @上官小虾 全说反了,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模式太落后了,衰败是必然,他是目录邮购公司,这是一种在欧美历史悠久的商业模式,和他类似的是美国的百货巨头西尔斯,以及早期的麦考林和红孩子,完全无法和8848相比。

题目补充的新闻链接里也说了,贝塔斯曼的巅峰期是在2001-2004年,活跃会员达150万,年销售额1.5亿,从2005、2006年开始衰落,直到2008年退出,这显然不是一个超前模式的发展曲线。2005-2008年,贝塔斯曼书友会衰落的这个期间内,正是中国网购高速发展的几年,那时候,不管当当,亚马逊还是淘宝,也都在亏损,如果真的是超前模式,当当能亏的起,以贝塔斯曼母公司的实力,更亏的起,但这不是一个亏损的问题,而是贝塔斯曼在新兴模式的进攻下节节败退,毫无取胜希望,同时,大背景是贝塔斯曼书友会的全球业务同时也一直在萎缩,给母公司的盈利贡献逐渐变得微乎其微。他要是在坚持5年,显然死的更惨。

贝塔斯曼NB那会儿,如《读者》、《故事会》、《青年文摘》这种报亭畅销杂志全都夹着有他的DM,看这些杂志也知道他的定位:中学生、大学生、年轻人。那会儿大家买书的渠道只有书店,书目乏善可陈,都按定价卖。贝塔斯曼的目录上那些书虽然都是一些畅销读物,但对当时精神食粮匮乏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缕清风,而且还有打折,读完《读者》这种小袋速食鸡汤显然不解渴,看到这种大碗装的,尤其感觉鲜美。但是他那个书目,当你买过几期以后就腻了,他还是按季度强制购书,鸡汤的新鲜劲也过了,里面的书也挑不出什么有深度的,这种模式就显得非常落后,这就非常招人反感了,我当时就是实在从书目里挑不出想要的书,然后强制给我寄了一本,然后继续发律师函催款。

这时候网络逐渐普及了,贝塔斯曼的受众,显然是中早期网民的主力,他们的眼界通过网络开拓了,贝塔斯曼的这种鸡汤泛滥、适合更低龄的人群的定位显然无法满足他们。这时候,当当、卓越也都拿到大笔的投资,购物体验逐渐成熟,逼格更高的书应有尽有、折扣更低、速度更快、没有任何限制,这时候突显贝塔斯曼书友会更加反人性、性价比更低。而且,这个时候我记得当当和卓越,也开始大面积的在畅销杂志投纸媒广告,这就是和贝塔斯曼的短兵相接,这场撕逼大战,就是在贝塔斯曼书友会身上割肉,直接冲击他的推广模式。

如果贝塔斯曼的受众是年龄大一点,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也许还能死慢点。贝塔斯曼虽然在中国发展时间虽然不久,但这个模式本身是落后的,他的行为相当于在蒸汽火车出现的前夜,把有轨马车引进中国。

@小火鸟xhn 不是你这种人太多了,而是你这样的人也慢慢变少了,如果入会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很多拒不给钱,那他一定有办法覆盖掉这一本书的成本,想办法坚持下去。不给钱的人多,那同比例留下来的人也多,他只会高兴。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沈晓波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大家去书店看到琳琅满目的垃圾图书是什么感觉?
最近忽然想喝绿茶,网上有哪些靠谱的卖茶叶的网站?

分享到